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说的话。这句话传诵了近一千八百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在刘备托孤时就已经定格。刘备的遗言说了什么后,诸葛亮才回应了这句经典台词?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刘禅要是给力,你就好好辅助他;若他不给力,你就自己当皇帝吧。”其实,刘备说的“君可自取”,未必是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
“君可自取”的真意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取”字便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可以说是“夺取”,也可以说是“选取”。在这里,我们不认为刘备是在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原因有三:
其一,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7岁了,刘禅是“才”还是“如若不才”,刘备心里有数。如果真的觉得刘禅不给力,刘备完全可以在弥留时,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诸葛亮,何必待得让诸葛亮等一等,先看看刘禅是否给力再说呢?其二,诸葛亮只是刘备心腹。尽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但诸葛亮若称帝,却是没有政治基础的。其三,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了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但刘备姓刘,继承帝位,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一旦刘皇帝改成诸葛称帝,益州必然内乱,益州的豪族和知识分子必然说不。
所以,本文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刘备说如果刘禅不给力,那诸葛亮就从刘备的几个儿子里“自取”一个另立。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刘备的遗言就是非常恐怖的。
刘备入蜀后,在法正的劝说下纳下了吴寡妇,并在称帝后立其为皇后。吴氏的哥哥是吴壹。吴壹本是刘焉、刘璋父子两代的重臣。刘备当了皇帝,吴氏成了皇后,吴壹就是皇亲国戚。吴壹没有背叛刘备的理由。但对于吴壹而言,最理想的结果却不是刘禅继位。假如刘永或者刘理其中的一个是吴皇后所生,吴壹会怎么想呢?刘备托孤时,刘永是去了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刘永有可能是吴皇后的儿子。如果刘备不是有了改立刘永的念头,为什么让他去?(刘理去没去,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刘备的遗言“君可自取”,背后折射的则是一种无奈,选择嫡长子刘禅,还是益州帮拥护的刘永?刘备管不了,撒手人寰了,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诸葛丞相。
第一个扛起反旗的是太守黄元
黄元,这个人的历史记载也很少,但这个人很重要。虽然《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黄元的作乱、战败、伏诛只有寥寥数笔,但《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却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史书如是说:“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诸葛)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
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和,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之一)。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在时机上,黄元的选择是:一是刘备病重;二是诸葛亮不在成都。留在成都的是刘禅,黄元的目标就是刘禅。但即使黄元作乱成功,废掉了皇太子刘禅,也不可能自己当上皇帝,没人服。黄元以一个郡的兵力,或许可以打下兵力空虚的成都。但然后呢?等待他的将是被讨伐。
黄元的底气只有一种可能性,黄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人!这个人是谁,不知道。有可能是成都的内应,也可能是其他拥兵在外的将领。如果黄元攻入成都,擒杀了刘禅,那么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太子被除掉了,刘永或刘理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皇太子,除非黄元的幕后指使者有更大的野心。
马超之死
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和的并不少,还有一个彭羕。刘备一度很重视彭羕,但诸葛亮总是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后来刘备将彭羕贬官为江阳太守。彭羕上任前和马超吃了一顿饭,对马超说:“咱們反了吧,你带兵在外,我在内,何愁不平天下?”马超又去告了一状,于是彭羕丢了脑袋。
马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秋,马超叛逃张鲁后,这个儿子被张鲁杀了。还有一个叫马承,在马超死后,继承了马超“威侯”的爵位。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刘备的小儿子刘理。前文说了,不知道刘永和刘理究竟哪个是吴皇后的儿子,只知道刘永比刘理年长,只知道刘备弥留时刘永去了,刘理去没去,不知道。如果不是刘永,而是刘理是吴皇后的儿子呢?那么,马超和吴壹就有可能是一条战线的了。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超、刘巴、许靖之死的时间节点提出怀疑,对简雍、吴壹、庞羲在传记上的消失表示怀疑,对黄元孤兵作乱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黄权投魏的行为表示怀疑,等等。这些怀疑糅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党、刘永(或刘理党)党、甚至刘循(刘阐)党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了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了。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了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了。17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了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可以概括:维稳。刘备的遗言是恐怖,但比之更恐怖的是,如果刘备的遗言是诸葛亮的矫诏呢?刘备立的真的是刘禅吗?
(摘自《三國谜案》)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刘禅要是给力,你就好好辅助他;若他不给力,你就自己当皇帝吧。”其实,刘备说的“君可自取”,未必是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
“君可自取”的真意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取”字便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可以说是“夺取”,也可以说是“选取”。在这里,我们不认为刘备是在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原因有三:
其一,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7岁了,刘禅是“才”还是“如若不才”,刘备心里有数。如果真的觉得刘禅不给力,刘备完全可以在弥留时,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诸葛亮,何必待得让诸葛亮等一等,先看看刘禅是否给力再说呢?其二,诸葛亮只是刘备心腹。尽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但诸葛亮若称帝,却是没有政治基础的。其三,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了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但刘备姓刘,继承帝位,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一旦刘皇帝改成诸葛称帝,益州必然内乱,益州的豪族和知识分子必然说不。
所以,本文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刘备说如果刘禅不给力,那诸葛亮就从刘备的几个儿子里“自取”一个另立。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刘备的遗言就是非常恐怖的。
刘备入蜀后,在法正的劝说下纳下了吴寡妇,并在称帝后立其为皇后。吴氏的哥哥是吴壹。吴壹本是刘焉、刘璋父子两代的重臣。刘备当了皇帝,吴氏成了皇后,吴壹就是皇亲国戚。吴壹没有背叛刘备的理由。但对于吴壹而言,最理想的结果却不是刘禅继位。假如刘永或者刘理其中的一个是吴皇后所生,吴壹会怎么想呢?刘备托孤时,刘永是去了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刘永有可能是吴皇后的儿子。如果刘备不是有了改立刘永的念头,为什么让他去?(刘理去没去,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刘备的遗言“君可自取”,背后折射的则是一种无奈,选择嫡长子刘禅,还是益州帮拥护的刘永?刘备管不了,撒手人寰了,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诸葛丞相。
第一个扛起反旗的是太守黄元
黄元,这个人的历史记载也很少,但这个人很重要。虽然《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黄元的作乱、战败、伏诛只有寥寥数笔,但《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却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史书如是说:“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诸葛)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
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和,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之一)。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在时机上,黄元的选择是:一是刘备病重;二是诸葛亮不在成都。留在成都的是刘禅,黄元的目标就是刘禅。但即使黄元作乱成功,废掉了皇太子刘禅,也不可能自己当上皇帝,没人服。黄元以一个郡的兵力,或许可以打下兵力空虚的成都。但然后呢?等待他的将是被讨伐。
黄元的底气只有一种可能性,黄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人!这个人是谁,不知道。有可能是成都的内应,也可能是其他拥兵在外的将领。如果黄元攻入成都,擒杀了刘禅,那么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太子被除掉了,刘永或刘理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皇太子,除非黄元的幕后指使者有更大的野心。
马超之死
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和的并不少,还有一个彭羕。刘备一度很重视彭羕,但诸葛亮总是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后来刘备将彭羕贬官为江阳太守。彭羕上任前和马超吃了一顿饭,对马超说:“咱們反了吧,你带兵在外,我在内,何愁不平天下?”马超又去告了一状,于是彭羕丢了脑袋。
马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秋,马超叛逃张鲁后,这个儿子被张鲁杀了。还有一个叫马承,在马超死后,继承了马超“威侯”的爵位。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刘备的小儿子刘理。前文说了,不知道刘永和刘理究竟哪个是吴皇后的儿子,只知道刘永比刘理年长,只知道刘备弥留时刘永去了,刘理去没去,不知道。如果不是刘永,而是刘理是吴皇后的儿子呢?那么,马超和吴壹就有可能是一条战线的了。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超、刘巴、许靖之死的时间节点提出怀疑,对简雍、吴壹、庞羲在传记上的消失表示怀疑,对黄元孤兵作乱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黄权投魏的行为表示怀疑,等等。这些怀疑糅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党、刘永(或刘理党)党、甚至刘循(刘阐)党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了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了。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了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了。17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了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可以概括:维稳。刘备的遗言是恐怖,但比之更恐怖的是,如果刘备的遗言是诸葛亮的矫诏呢?刘备立的真的是刘禅吗?
(摘自《三國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