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的日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是暮春将尽,农业大学更是春深似海了。从我第一次进校门算起,离现在已经是二十年了。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来自企业的参训人员,年龄差别也大,我们的宿舍楼自然叫“成人教育楼”。对我,一个在黑色七月里失去学生身份的人来说,真有旱地禾苗逢了甘霖的喜悦。
  吃饭的餐厅,和统招生是一样的。一样的排队、点菜、刷卡。吃着这里的一汤一菜,才体会到高中时的饭食真是不堪回首。偌大的餐厅里人声鼎沸,“嘈嘈切切错杂弹”。我们错落在俊男靓女间,一样的大快朵颐,一样的高谈阔论。但风景是有的,看那一男一女的吃相吧:男的把一块肉夹到女生嘴里,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吃下去,然后用餐巾纸给她慢慢擦拭嘴角的油腻。这个画面,挑动了我的某根神经,眼前泛起了五彩的、飘逸的、浪漫的梦,那个梦,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忘却。
  步入教室的第一天,我们聆听了名师名教授的课,有几位还是本专业里的专家。但我们的听课质量实不敢恭维。生涩的词语、冷僻的概念,让毫无专业基础的我们如坠云雾,备受煎熬。要在半年内完成本科四年的学业,还要学好,不是笑谈吗?但一个叫邢其武的学生——我们取笑为“星期五”——却发了一次飚:“不要吵了,别浪费别人的时间好吗?”课堂果然安静了。“星期五”是来学养鸡技术的,他也是编外,但不属于我们这个系统。看他平日的专心致志,是想在养殖行业大显身手的,学校却阴差阳错地将其“乱点鸳鸯谱”,可惜了。
  倒是解剖课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房顶的平台上,夕阳的金辉灿灿的,教授领来了一个小猪,当然不是宠物。小猪耳尖发紫,浑身点点红印,正是猪瘟症候。小猪瞪着惊恐的眼珠,哼哼唧唧地徘徊不前,他大约预感到了我们这些衣冠楚楚的人类,要做什么了。教授用拳头将小猪打晕,尽了人道之谊。他一边用剪刀打开小猪的肚皮,一边用带着塑胶手套的手指点着:“看,这是脾脏的出血點……”
  最深刻的,便是这一堂课。
  农大的茂林里,学生们早早就着了夏衣,三三两两地谈笑着,恋爱的季节里,他们有这个资格绽放。不比我,在如火如荼的学习战役里,去经营一场恩恩怨怨的感情游戏。大多的课余时间里,我坐在温润的墨绿色条石上看书,虽然有“人过三十不学艺”忠告,但我有我的执拗。这个时候,我的好多同学都去逛街了,也或是打牌,抽出牌来,往往摔得山响。
  那天,在旱冰场,我被一个滑翔高手吸引了。这个漂亮的女孩有神力相助吗?她双腿不见屈伸,身子也几乎是笔直的,然而脚下的轮子簌簌作响,来往穿梭,如入无人之境。围观的人,都睁着惊奇的眼睛。我知道,所谓的神力只能是源自内心,一种叫作信念的东西。
  离开前的那个夜晚,我徘徊在荷塘边的绿荫覆盖的小道上,看着万窗灯火和影影绰绰的松柏,对自己说:“路正长,且珍惜。”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校园春来早,课间,无意间瞥见了窗外满树满树的槐花!  嫩绿的枝叶间,一串串、一串串的槐花啊,白中透着一抹绿意,娇嫩无比,正在随风微微颤动呢,如小姑娘般羞涩浅笑,躲躲藏藏,一股甜丝丝的香气也随风飘来。我赶紧呼来学生一起观赏,大家挤在窗边叽叽喳喳,快乐无比。我便和他们讲起了小时候采食槐花的事,大家听得兴致极高,一高个儿的学生欲举手去摘,我连忙呼住,怕他不留神摔下三楼去,提醒他们放学到校园其他地方去看,
期刊
在我的家乡南阳盆地,乡亲们称芝麻油为香油。一個“香”字,说明了芝麻油的珍贵。  香油的生产工艺颇为复杂,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压榨设备,一切全凭手工操作。在大集体时代,油坊属于生产队。每天天不亮,油坊里便亮起昏黄的油灯,工人们要先把芝麻过筛,去掉尘土和秕子,留下颗粒饱满的放进锅里炒。炒芝麻可是个技术活,烧火的要掌握火候,不大不小,保持均匀,掌锅的要拿一把大铁锨不停地翻,冬天还好受,夏天烟熏火燎的一会儿就
期刊
我用手机是比较晚的。2005年的春天,我和一个同事相约进城去华联商厦买了手机。相比其他同事所用的翻盖机,我娇小的诺基亚直板机一下子站到了潮流的前沿。  我用公共电话把新办的手机号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很高兴,在我坐上客车后不久,她打来了电话。我当时虽手机在手,却并不会用。我是打算回家后细看说明书,再详加研究的。我赶紧咨询邻座的乘客。通话过后,我想起还有话未给妻子交代清楚,于是又请教那乘客如何“发射”。
期刊
我亲爱的儿子,你到长沙上大学已有一年零八个月了,在你离开家的这六百零八天里,爸爸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儿子,在爸爸眼里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你出生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从来没有打过你一下,骂过你一次。不是因为我脾气好,不打人,是儿子你实在太听话了!  三岁那年,你三妗到集上去加工面条,让你看着正在睡觉的妹妹。你就坐在门台上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你三妗回来后你才到外面去玩。你三妗对你
期刊
当你走过的时候,暮春的风邀请细雨和响雷为落花送行,晚樱却热烈地在你的发上盛开。  那些花,生得可爱,红粉娇嫩。而你也曾打马从江南路过,迎面是朦胧的春花暗香。山雨欲来,你敲醒桥边的窗,惊破关于春的最后一个梦。  你想着多年前那个葬花的姑娘,虽并不明白她所唱的花落人亡两不知,但她悲凉的眼神至今刻在你的血骨中,于是你忍痛拂去肩头的花瓣,留得一地清香。  候鸟早已归来,它们小心翼翼地盯着你,试图在你的眉间
期刊
天亮了,我意犹未尽地从梦中醒来。恍惚刚有过的一段经历,像幻灯片一格一格闪过:湿漉漉的衣服挂在院子当间。一个阴冷天的微笑。飞驰而过的汽车,蹿出的尾气被后来的车辆冲撞开去,溅得行人满身都是。腥腻干燥的空气在耽搁中有些紧张,间隔的一阵尖叫锐利而迅捷,很快归于沉寂。  在漫无目的的走动中,目光一下磕到了旁边玻璃反射的光亮上,然后互相不好意思地回避着。有风顺着光亮自由下滑,在匆忙中跃过低矮的墙头,俯冲着扯住
期刊
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木楼,屋挨着屋,瓦连着瓦,一直延伸至江边,这就是故乡的老街。  清晨,“沙沙沙……”扫大街的声音,把整条老街都叫醒了过来。老街依河而生,边上的清水江一直向东流淌,经过沅水,最后流入洞庭湖。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外出全靠清水江,来来往往的船只,把里面的农产品运出去,再把外面的物质运进来。每一次船只到来的时候,码头上人山人海,下货的工人,进货的商人,远行的游子,三教九流的人们都聚
期刊
我开始渴望做一名深山里的村妇,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既然是村妇,我的家应该在云雾迷茫的大山深处了。种着几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养猪种菜,修房造屋;栽几棵果树,看几片白云,喝几口自家酿的谷烧或高粱酒,满足,且乐在其中。我会养一只叫作小蛮的鸡、一只叫作芊芊的鹅、一只叫作大熊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还有自己的山林、果园与几亩良田。在我的世界里,我要
期刊
母亲离开我们很快就五年了。可这些年,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总觉得妈妈还活在世上,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见不到她而已。  据小弟讲,母亲在去世前的晚餐时吃了较多东西,与卧床不起的平时十分异常,我立即让他通知大姐和二妹速速赶到家中。清晨,弟妹们连忙给妈妈沐浴更衣,刚刚穿好衣服,母亲就安详地走了。只是,弥留之际,大姐问妈妈是不是挂念在外地的几个孩子时,母亲微微地点了一下头。  我曾数次回老家看望妈妈,
期刊
“教育是一份讲良心的工作,育人是人生最高的修为。”这是父亲的挚友,后来也成为我的挚友的一位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我初入教学之门时对我说的一句话。前不久,他刚满花甲之年,却走了。  三十多年前,父亲是一个乡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他是一所基层中学的校长,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因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为全地区提供了观摩示范点,后来又一同参加了赴河西走廊外出考察学习,从而相识,继而相交。“因为脾气相投,性格相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