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5年西北地区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生境变化分析

来源 :干旱区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动物区系特殊而丰富,但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严重影响物种数量和生境状况。论文以卫星遥感及地面物种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分析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表征物种变化状况;将土地利用数据重分类为6种生态系统类型,将森林、草地、荒漠、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义为自然生境,聚落和农田生态系统定义为人工生境,其面积大小表征物种栖息地状况。对1980—2015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生境状况变化趋势进行综
其他文献
研究基于1980—2015年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ITPCAS)和30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日照资料,运用趋势分析、重标极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光热资源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对1980—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与太阳能资源做出分析评价;并结合风沙天气频次、人口丰富度、陆路交通可达性等因素构建区域太阳能资源区划分级指标体系,探索南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利用区划。结果表明:
选取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80—1995年和2010—2019年两段时间的逐日地面气象要素和逐月降水量等要素确定西北干旱荒漠区理论范围,基于该区域逐月降水量估算多年平均降水量,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获得湿润指数空间分布;最后将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湿润指数进行叠加分析,识别西北干旱荒漠区的边界。结果表明:形成了南起昆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对接联通,对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自然灾害防治是陆路交通干线建设与安全运营的重要关键.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高原段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草场退化及风蚀荒漠化问题较为普遍,风沙(雪)害防治则是区域交通干线安全保障的重要课题.结合前人相关的试验理论分析,基于多次大范围实地考察,本文综述了当前蒙古高原交通干线的风沙(雪)害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制,预判了路面积沙是未来高等级公路的主要沙害类型;针
以西北干旱区城市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利用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Landsat TM及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基于250 m×250 m网格单元,计算每个网格单元中各类用地面积比率,对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LUCC)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驱动因素,定量分析评价了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变
针对变化环境下径流时间序列复杂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为提高中长期径流预测的准确性,运用多种时频分析方法构建组合预报模型以探究适用性。以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玛纳斯河为例,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变分模态分解(VMD)、离散小波变换(DWT)时频分析方法对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不同频率和特征的子序列。以前期径流、降水量、气温、大气环流因子等作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的输入变量,
为了解地形因子对树种分布变化的影响,更科学地进行防护林空间配置,本研究利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及两期树种分布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典型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
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推进,其中数据隐私泄露、数据安全和数据追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数据共享.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无需中介、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在金融、虚拟货币领域被广泛应用.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难题.本文详细介绍工业区块链的内涵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工业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和工业应用面临的难题,并对国内外在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基于山西煤田1986年和2015年的遥感、气象等数据,利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模型估算其土壤保持和产水量服务、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植被生产服务、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估算防风固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此,构建了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ME-DEA模型、Mann-Kendall趋势检验、空间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西北地区2000—2017年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总体效率由0.883波动上升至0.975,始终在低水平范围内徘徊,而且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43.33%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2)社会经济
农户生产生活中生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一直都是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充盈而优质的生计资本决定了农户生计状况,也是农户有效降低其生计脆弱性、持续增强其生计风险抵御力、快速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区内的脱贫户,在脱贫后更容易因生计脆弱性、生计风险而返贫,提高其应对风险冲击的“抗逆力”,增强生计风险抵御力,将成为生态脆弱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通过对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农户的生计资本与返贫风险进行调查,并梳理农户风险规避实践;在分析生计风险与生计抵御力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