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悦·就是看着你健康长大
每逢年节,总少不了大鱼大肉。不仅大人们油腻得紧,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小宝宝们来说,就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不想给宝宝吃药,那么又该怎么办呢?据小编了解,各位妈妈在宝宝消化不良的时候,更多的是小宝宝捏捏脊来促进宝宝消化。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是目前各文献中最早的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捏脊又称捏癪。简单地说,捏脊疗法就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宝宝多大可以捏脊?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
捏脊的好处有哪些?
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捏脊需要注意什么?
捏脊时,最好是展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宝宝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宝宝的细嫩皮肤。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宝宝进行捏脊,以免宝宝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让宝宝受冻生病。
家长们切记,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或皮肤病的话,千万不要给宝宝捏脊!
怎么给宝宝捏脊?
捏脊的手法分为两种,上捏脊和下捏脊。
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
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症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而对于实热症或阴虚内热症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噪甚至发烧的副反应。
先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捏脊者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 - 10天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
每逢年节,总少不了大鱼大肉。不仅大人们油腻得紧,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小宝宝们来说,就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不想给宝宝吃药,那么又该怎么办呢?据小编了解,各位妈妈在宝宝消化不良的时候,更多的是小宝宝捏捏脊来促进宝宝消化。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是目前各文献中最早的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捏脊又称捏癪。简单地说,捏脊疗法就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宝宝多大可以捏脊?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
捏脊的好处有哪些?
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捏脊需要注意什么?
捏脊时,最好是展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宝宝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宝宝的细嫩皮肤。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宝宝进行捏脊,以免宝宝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让宝宝受冻生病。
家长们切记,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或皮肤病的话,千万不要给宝宝捏脊!
怎么给宝宝捏脊?
捏脊的手法分为两种,上捏脊和下捏脊。
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
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症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而对于实热症或阴虚内热症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噪甚至发烧的副反应。
先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捏脊者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 - 10天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