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沙尔利?”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 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两周来,法国主流舆论社会对托德的观点进行了激辩。甚至连总理瓦尔斯也在《世界报》撰文反驳托德。法国媒体上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笔仗。“沙尔利派”捍卫“言论自由”即“亵渎宗教的权利”,而“托德派”则主张应同时拥有“亵渎宗教和对亵渎宗教进行反驳的权利”。法国舆论场明显形成两大不对称的对立阵营。这倒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托德所称的法国社会的“撕裂”是恰如其分的。
   托德在法国享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他出身名门世家,祖、父辈都是著名学者、记者。他本人在1995年提出“法国社会的断裂”论点,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候选人希拉克用在了他的竞选策略之中,并获得成功;希拉克当选总统,托德则名噪一时。我曾在法国参议院的一次题为“美国与世界”的讨论会上与其同台演讲。我介绍中美关系,托德则提出了一个当时亦曾轰动一时的观点:作为一个“帝国”,美国已开始进入衰退與解体之中。我们的演讲都收入了同一本书中。
   托德在《沙尔利周刊》事件发生后,日以继夜地奋笔疾书三十天,写出此书。其主要观点是“1月11日精神”证明法国社会“失去了冷静”,以一个强大的社会对一个弱小群体说,我们有权亵渎你们的神灵,我们不仅拥有这样的自由,我们甚至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托德写道,讽刺自己和一个古老的宗教是一回事,而羞辱另一个族群的宗教则是另外一回事。以人口学研究著名的托德认为,法国从其地区信仰划分,可分成基督教势力较强的保守派,和共和精神即世俗精神占上风的共和派两大区域。参加1月11日示威人数最多的地区,并非反宗教势力的共和派地区,如巴黎大区等法国中心地带,而是中西部等即基督教势力相对较强的法国周边地区。这证明了这次示威的“反伊斯兰的宗教色彩”。而从阶级出发来分析的话,参加1月11日示威的人群以中产阶级中上层和高龄人群为主;而构成法国社会底层的工人阶层和移民族群则基本没有参加。因此托德认为这一示威证明法国社会在撕裂。
   托德提出,之所以法国社会会出现1月11日所谓的“沙尔利精神”,是因为法国中产阶层处于严重的信仰危机之中,他们深陷某种“精神信仰深度空缺”的状态。这种信仰的缺失,使得这部分阶层找到了伊斯兰教作为替罪羊。他们从亢奋地反对伊斯兰教找到某种寄托。托德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法国对宗教问题日益关注。1月11日后所发生的很多事都证明了这一点。如一名仅八岁的儿童被带到警察局,因为他“赞扬恐怖主义”。
   托德的结论是明确的。现在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应该警惕宗教狂热的回潮。因为对一种少数宗教的压迫,不仅会导致这一宗教的年轻一代走向极端化,而且最终会导致对所有少数宗教的压迫,事实上反犹主义就在重新抬头。法国出现一批参加“伊斯兰国”的所谓“郊区青年”(在法国,“郊区青年”是阿拉伯穆斯林的代名词,因为直呼其为阿拉伯穆斯林是政治不正确的)就是这种走向极端化的结果。这些青年缺少教育、找不到工作,于是宗教便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并在法国社会的反伊斯兰教氛围下走向极端。而反过来,这些走向极端的伊斯兰分子则会强化法国社会的反犹趋向,从而使法国社会加剧动荡。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托德反对“1月11日精神”。
其他文献
上大美院附中校友在“作品展”重聚。今年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建校56周年,应上海土山湾美术馆邀请,近期举办了名为“幸福成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56年留校作品展”,向社会全面展示附中56年的教学成果。诚如上大美院院长汪大伟所说的那样:“56年来,附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修养全面的艺术人才,积累了大量的素描、速写、色彩、构图创作、装饰设计等诸多科目的留校作业精品。
期刊
上大美院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所美术类高等学府,尽管历史不长,但实力雄厚,文脉悠久。值此美院附中作品展览之际,就美院附中的文化含义、教学模式与未来发展等问题,《新民周刊》记者邀请了原上大美院院长、著名画家邱瑞敏,以及上大美院教授、著名画家王劼音两位当年的学生代表,与上大美院现任院长汪大伟进行了一次三人谈。强调基础《新民周刊》:邱院长是附中第一届毕业生,又曾担任学院领导多年,王老师则是第二届毕业生的代表
期刊
初到北京1975年9月25日,由英国文化委员会选拔和资助的九名英国学生在香港登上了一架伊尔飞机。罗斯当时正在伦敦学习中国艺术史和考古学。贝斯刚从牛津大学毕业,她比我们几个都忧心忡忡,因为她要有一年见不着自己的丈夫和家里的狗。利兹大学来的人最多,其中格里和吉姆已经毕业,刚刚读完大二的萨拉则显得娇小、稚嫩。在飞往北京的途中,身着古色古香印花布衬衫的年轻中国空姐为我们送上了糖果、中国口香糖(很难嚼)和香
期刊
英国5月的这次大选,从最不可预测变成最出人意料。5月7日晚10点,投票站刚关闭,夜间新闻的头条就宣布了令人震惊的“出口民调”的结果:保守党将在下议院中取得远远超过工党的席位。这份出口调查与所有的民意调查、专家预测、政治评论家分析都完全相悖。第二天一大早,许多选区的结果已经出来,出口民调所把定的大方向准确无误。保守党最后取得下议院331席,得以独立组阁多数政府施政。这个结果是连卡梅伦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期刊
“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是世界上最贵的。”笔者经常在妈妈圈听到如此感叹。即使“奶”贵如此,中国妈妈的购买力不可小觑,尤其当一切都以“为了孩子”的名义。据荷兰合作银行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国际婴幼儿奶粉企业在中国市场增长中不仅抢占了先机,而且进口婴幼儿奶粉产品凭着对其产品优质和安全的宣传推广,以平均高于国内产品近35%的溢价在市场销售。尤其是2009年-2012年间,在华外资奶粉企业每年把同类产品提
试试看,如果我们变成一只在墙上踌躇满志的苍蝇,我们能听到些什么——一个精神病学权威悄悄地对学生说:孩子,我们已经可以确认火星上有水,却至今不清楚,人为什么疯狂!人为什么疯狂——为什么?!因为至今没有关于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确凿证据,精神病学,因此而成为人类医学最年轻的分支,年轻到常常忸怩地自言自语:据说,满大街已经疯狂,人人都可能是精神病?至少,周围的人动不动就“抑郁”了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因为尘世无数
期刊
精神卫生领域内,成瘾医学是一个独特的学科分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97年开设物质成瘾科,收治物质成瘾患者。王学兵、房祖名、李代沫、张默、高虎……在过去的两年中,不少演艺明星登上一张黑色榜单,除了明星,榜单上还有官员的名字,他们,都因涉毒上榜。明星、官员涉毒,只是中国毒品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各地社会新闻版面上,常有因吸毒导致的恶性案件发生。毒品,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众多成瘾物质中危害最严重的物质,这一类
在做这一期封面前,编辑部进行了激烈讨论,因为每个人对“互联网 ”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个 2012年11月就被提出的概念,在2015年两会上由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才被国人所知,不到3个月时间,市面上至少流传着官方版、马化腾版、阿里版和李彦宏版等多个版本的定义,而前两年就已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热词也被装进了“互联网 ”这个新瓶子,并和我们之前推出的封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遥
期待日本有國际视野的大政治家的出现。目前的日本政府,格局不够。中日的地理位置关系是改变不了的。只有友好才能双赢,而双赢需要共同努力。@秦天PD现在中日关系是一种非敌非友关系。@小来子1984安倍其实是个政治调情高手。@马牧之日本只有正视反省过去的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中日关系才可能稳定发展!@王东亚0101日本一直想以二战受害国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若安倍真正想从二战中吸取教训,首先应该向3
对于我们这代人(好吧,一下子透露年龄了),小时候多半都有在公交车上抢座位的“痛苦”经历。现在年轻人看到“抢座位”的不文明陋习大多会吐槽,但讲文明也要有环境的。朋友J笑谈,她是坐一号线的,线路特别长,人民广场站抢座位现象严重,很少看到有年轻人给老弱孕让位,有些人从上车起就闭目养神起来。不过从她的观察,有些老人的气色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好,“也许他们没有经历我们现在的压力山大吧”。但也有例外,一次在陕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