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基础学科,工具性体现学科价值全部内容,而作文教学却又是语文学科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艺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依据。在工作中认真感受,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高作文改革效果的关键。搞活课堂,提供活动,解决学生“怎样写”“写什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键词】作文教学; 怎样写; 写什么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语言心理行为的一大工程。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下面我就初中作文教学方面“怎样写”“写什么”谈谈自己的浅见。
1搞活课堂作文教学,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自我发现。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做到“游刃有余”。
1.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抒,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种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北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1.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提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1.4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1.5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范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范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得到了解决。
2抓好课外活动,解决 “写什么”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写作教学方式的许多探索中,我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已经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
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化、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些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课外活动既然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2.1校内课外活动
2.1.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1.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2.1.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学生自办小报,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低要求到高要求。
2.1.4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1.5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电脑很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具备了方便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引导,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
2.2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2、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是怎样的地位,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3、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4、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5、与名人通信,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6、参加市县少年组织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7、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节假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父母更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沟通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9、“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具备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补充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唯此,作文课才能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学生作文个性弱化现象寻因及对策》 范崚填 长春出版社
[2]《语文教学要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 田本娜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3]《言与意演绎语文的精彩》 魏星 杨艳 河南教育报刊社
[4]《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叶人奇 河南教育报刊社
【关键词】作文教学; 怎样写; 写什么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语言心理行为的一大工程。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下面我就初中作文教学方面“怎样写”“写什么”谈谈自己的浅见。
1搞活课堂作文教学,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自我发现。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做到“游刃有余”。
1.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抒,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种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北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1.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提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1.4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1.5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范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范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得到了解决。
2抓好课外活动,解决 “写什么”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写作教学方式的许多探索中,我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已经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
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化、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些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课外活动既然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2.1校内课外活动
2.1.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1.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2.1.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学生自办小报,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低要求到高要求。
2.1.4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1.5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电脑很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具备了方便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引导,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
2.2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2、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是怎样的地位,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3、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4、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5、与名人通信,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6、参加市县少年组织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7、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节假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父母更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沟通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9、“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具备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补充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唯此,作文课才能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学生作文个性弱化现象寻因及对策》 范崚填 长春出版社
[2]《语文教学要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 田本娜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3]《言与意演绎语文的精彩》 魏星 杨艳 河南教育报刊社
[4]《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叶人奇 河南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