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多解的题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在公车改革实践中提出的种种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无道理的。其反映问题的实质,是要求在推进公车改革中,应力求公务人员职务消费行为与其职务工作相称,交通补贴费额度要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产生新的腐败,要防止国有资产变相流失,同时科学、稳妥地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在改革的模式上,也提供了一种思路:不要只把改革的着眼点盯在货币化补贴,特别是超过群众承受力的巨额补贴上,应有科学的测算,稳步推进。
  改革本来就是一场革命,涉及到诸多利益的调整,其敏感性可想而知,出现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自在情理之中。改革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攻坚战,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随着改革的推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面临困惑和难题也都是正常的。这里的关键是,必须对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成果,以及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都有清醒的认识、科学的分析和化解的思路。
  我国所进行的公车改革,是在旧机制已经运行几十年时间,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又急剧膨胀,情况变得十分复杂,弊端丛生,又一直未得到真正规范的情况下开展的,这就注定了它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模式取向上也极具难度,采取任何办法都难免利弊共存。公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和住房改革一样,最终是自己买自己用。由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上车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实现自己买车自己用有一个过程。各地各部门对车改不能要求太高。车改作为渐进发展的事物,一步到位办不到,十分理想也不可能,这是一道多解的题。评价公车改革模式的是非得失,只能看是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管理,是否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是否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最终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利弊的权衡中也只能看利大还是弊大,利小还是弊小。
  应当看到,虽然公车改革当前确实面临一些矛盾和议论,但是无论党和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动摇把公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的探索。现在需要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认真总结和反思这些年来改革试点中已经显现出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改革的理念和思路,通过系统、过细的调查研究,拿出相对好的、能为多数干部、职工和群众认同的方案,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根据众多关注改革的干部、群众和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中,似应十分重视这样一些问题:
  继续鼓励探索试验,保护、引导改革者的积极性。公车改革一定要积极稳妥,二者不可或缺。特别是上级领导机关,既要切实支持各地各单位改革、试点,加强指导和引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办法,又要密切关注改革的动向和进程,十分重视听取各方面的反映。问题多了,矛盾尖锐了,不妨像浙江那样暂时停一下,反思研究,修订调整,然后再试,再实践。切忌不听反映一意孤行,也不要一听反映就止步不前。
  允许多层次、多形式试点,不求上下联动、整齐划一。由于上层机关同基层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各地区各部门乃至同一地区内部之间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以及其他因素,公车配备规格、形式均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接受不同改革模式的心理及承受力也相应有一些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各单位在开展公车改革中必须根据各自实际设计改革方案,而不能强求一律。不管何种模式,只要符合公车改革的宗旨和方向,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接受、支持和欢迎,就可以坚持下去,逐步完善,形成制度,反之就要叫停。有调查显示,对于用什么方式使用公务车,64.3%的公众选择了公车租用,27.5%的公眾选择岗位补贴。应该说,市场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货币化补贴出现的其些弊病,同时可以促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提高公车使用率,使其从一个纯消耗性项目变为生产性项目,还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和汽车市场的发展,公车驾驶员的问题相对也更好解决,可以作为公车改革的一种重要选择模式。但同时也不宜简单否定货币化改革模式。应该说,公车改革中出现的多种模式,都有其产生的理由和土壤,也各有其长短利弊,都可以允许试验,同时在实践中注意修正完善。比如乡镇基层,就可能难于组建公车租赁公司一类企业,还得有相应更合适的模式。实际上,由于受公务用车数量限制等原因,就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一般公务人员也采取适当的货币化补贴方式。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能不能发补贴,而在于补贴应科学合理,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总之,各地各单位面对改革热潮,在设计方案、确定模式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只追求某一种模式,一轰而起。须知一味跟风是走不出好路的,只有适应实践本身需要产生的东西才最有生命力。
  明确改革方向和原则性的要求。根据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些原则大体可以包括:(1)必须较改革前大幅节省交通费用;(2)必须有助于解决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3)必须保证公车改革后各单位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各项公务不受影响,不产生其他负面问题;(4)必须妥善调节、处理好涉及改革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工作不出现反弹;(5)必须认真防止在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或将改革措施作为“特权变现”合法手段等新的腐败问题;(6)必须杜绝领导干部在公车改革后利用权力转嫁公务用车费用问题。
  逐步完善改革方案。针对各种强烈反映,改革一定要公开、公平和公正。比如,改革方案要公开征询各方面意见,交通补贴额要充分听取群众反映,公车拍卖要坚持面向社会,价格评估也应该委托与政府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专业机构来进行。
  加强规范,严格监管。建立健全公务用车的全方位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过错责任追究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等,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使新的运行模式规范、透明、高效,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追求。
  重视和鼓励公民参与。公车改革涉及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财政,属于公共事务。有学者建议,各地应根据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公众对公车改革的期望值确定改革目标,选择改革战略。比如公车补贴的对象、标准和额度等,可以通过咨询、论证、听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以修正制度设计的不足,争取社会公众的认知和认同。还有学者建议,最后形成的公车改革实施方案也应该由本级人大表决通过,确保改革合法。这些意见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大力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解释沟通工作。车改涉及方方面面,无论对纳入改革范围的干部、司机还是社会公众,都有一个教育、解释、沟通的问题。要通过多种实实在在的方式,交流沟通方案设计和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乃至细节,让干部群众不但知情而且增加理解和谅解。
  做好宏观调研、指导工作。公车改革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干部到群众等方方面面,从宏观上加强调研、指导是至为必须的。比如公车编制标准,如果一个省,那怕一个市,能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拿出一个定编的初步试行意见来,其对下面改革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就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偌大一个国家,如此敏感复杂的问题,企望中央一下就出台一个统一的规范或方案,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只要下决心去做,在一个相对宏观的范围里,应该是可有作为的。我国公车改革已经提出长达十余年时间,广大干部群众都盼望尽早出台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意见来。这个问题解决了,于国于民都将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总之,公车改革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益,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善于反思和总结,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相信改革中的问题必将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得到校正,直至最后破解完成。
其他文献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重要条件之一,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大幅增长,而有些高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相应着产生了不少问题,如何才能保障经济的合理平稳发展是当前我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促进经济合理发展上,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工商管理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原副州长彭善文在任保靖县县长时,与情人生下一小孩。后彭善文与妻子达成协议:彭善文负责供养小孩,并给情人一定的生活费,但不再同其来往;而彭妻则帮彭保守机密。
截至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官员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撤资4.73亿元。据对20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省级清理纠正工作小组还在对463封举报信进行调查核实。  对时下成为“过街老鼠”的“红顶煤商”,记者尽管早就进行过深入讨伐,但也绝没有想到“官”与“煤”的“勾结”,到了如此黏稠、如此泛滥、如此令人深感震惊的程度!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日前在同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为了让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国家初步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这意味着今后几年.西部
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增长迅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习惯。本文中,我们仔细分析了一下中国网络零销售市场的规模,认真地研究分析了其将面对的问题、表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破解“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