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云 人间的风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寒风刮过,枯索树枝大喇喇伸向天空。外婆埋头泡在寒冬冰水里,搓洗全家的衣裳。只见大姨从外头跑回来,用手激动比划,连嘴边的金黄玉米也顾不上吃。
  很快,外婆的丈夫怒气冲冲追进来,将一只小鞋砸在外婆脸上:“怎么看儿子的,我要你给他偿命!”他眼里闪烁着杀人寒光,脑门暴起青筋,奋力甩下重重巴掌。
  外婆踉跄几步跌倒在地,面如死灰地盯着那只湿漉漉的小鞋,一颗心如同被推上刑场凌迟。她的头胎夭折,万难生下的女儿不能说话,没想到小儿子一觉醒来,趁她围着灶台打转,溜到河边玩耍失足落水。外婆不理会额上刺目的鲜血,抱着孤零零的小鞋哭得死去活来。男人拳脚交加,女儿想用柔弱身躯阻挡,却被一脚踢到潮湿冰凉的墙边。“你们这对丧门星母女,给我一起滚出去!”
  那时,男人跟外头的女人暗通款曲,一早有意踢开外婆以及不能说话的幼女。
  寒风中,外婆冻得瑟瑟发抖,不能说话的大姨也饿得发出小兽般的呜咽。

2


  春雷滚滚,闪电划破长河。
  外婆发着高热,望着瘦如纸片的女儿,支起疲惫躯壳想到河里捞鱼。河水暴涨,她意识模糊下了水,仿佛看到溺亡的儿子在不远处招手。眼看外婆的身影一点点被黑暗河水淹没,大姨拼命想呼救。可她发不出声音,更不会游泳,只能着急四处张望。
  晕黄灯光下,有个夜归的男人路过。
  大姨急忙跑过去,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指着长河边,发出“呜啊呜啊”的声音。
  明晃晃的闪电再度照亮夜空,暴涨的河水快淹上外婆肩膀。
  那人顾不得脱鞋跳到河里,后来,这个男人便成了我的外公。那天外公牵着大姨,背上奄奄一息的外婆,深一脚浅一脚回了家。
  第二天清早,他到菜市场买回大骨煲汤。掀开锅盖,游鱼似的面条在腾腾热气中翻滚,配上酱色料汁,浓郁香味馋得外婆从睡梦中醒来。母女俩“呼噜呼噜”吸着面条,连吃三大碗才撂下筷子。外公在一旁看着,唇边缓缓露出笑意。见她们无处可去,他以老娘需要照顾为由留下了母女俩。外婆心生感激,用一双巧手将老人侍候得舒舒服服。

3


  外公是木匠,做得一手好家具。若不是亲爹生前欠下赌债,老娘终日躺在榻上养病,早有媒婆上门。外婆心思细腻,听见外公的娘有几声咳,润嗓子的秋梨马上炖起。
  小院里,大槐树悄然吐蕊,开出娇嫩嫩的串串白花。
  外公低头锯木,不时偷看几眼青眉如黛的外婆。她灵巧的手指,正来来回回缝补他磨破的长裤。
  新雨过后,花香盈鼻,外婆打算中午做槐花饭,麻溜爬上树撸花。谁料,脚一滑,她顺势摔入温暖结实的怀抱,两人脸色绯红如霞。偏此时,媒婆跑来说有个丧偶的寡妇找下家,劝外公考虑一下。他斩钉截铁地拒绝,媒婆瞥了外婆一眼,语气讥讽:“听说这女人克夫。”原来,外婆离开后,前夫四处坏她名声。
  气氛一僵,外婆又羞又恼,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外公连忙送走媒人,急急剖白心意:“我……我想一辈子跟你好。”
  外婆不愿,她嫁过人,生过孩子,实在配不上。外公连忙摇头,但他笨嘴拙舌,只能用行动代表心意,将刚收到的打家具钱交给外婆管。
  命数天定,姻缘人为。初升的月光很温柔,槐花簌簌在地上铺了一层,在寂寂长夜散发甜意。

4


  外公出门的日子多,外婆当起地道的管家婆,将婆婆照顾得稳稳当当。她会磨黄豆、点卤水、压豆腐,也会煎烙饼、打发糕,每天做上不少卖给街坊邻里。
  每回外公回来,除了给外婆带梳子、毛线、雪花膏外,还给大姨买糖果和新衣。你一针我一线,你一砖我一瓦,破败的日子愈发有滋有味。外公带娘看病时,也不忘带着大姨挨个儿去看医生。老中医说声带没事,估摸哪一日突然开口也不一定。外公做木头风车,木头小兔,耐着性子教大姨说。她从喉咙撕出沙哑音节,差点呛得咳起。
  见小脸憋的像天边红日,外公忙说:“不急,咱们慢慢学,等木床做好了,带你到城里看更好的大夫。”
  不久,大姨突發小腹胀痛,表情难受得要命,硬是说不出来。外公抱着人往县医院跑,医生说是盲肠炎,要马上做手术。外公二话不说掏完兜里的钱,陪外婆在医院细心料理。
  出院那天,他们意外碰上外婆的前夫。
  男人抱着新生儿,讥讽外婆肚皮没用,还嘲笑外公摊上一个不会喊爸的女儿。
  这时,大姨伸手去牵外公,小嘴微张,努力发出一声:“爸……”
  外公外婆喜极而泣,抱着大姨激动一番,将那男人抛诸脑后。

5


  暖风醺着岁月,一切在新旧之间轮换。两年后,外公的娘安然离世,我妈在全家的期待中来到这个世界。
  这一胎生得凶险,几乎要了外婆的半条命。大姨担起家里的活儿,像小大人帮忙洗尿布、刷碗碟。外公丢下活计一心守在家里,一勺勺喂着外婆喝黄酒鸡汤,夜里哄着啼哭的婴孩,不舍得让妻子受半点累。
  外婆能下床那天,外公给了她一个惊喜,将结婚时没能完成的大红衣柜补上。外婆眼眶泛红,心怀感念,当初不过是新婚之夜的一句玩笑话,他却记得那样牢固。
  多年后回想,外公虽不善言辞,但做事一诺千金。他仿若巍峨群山,虽静默不语,却如保护神般立在外婆身后守护她,沉稳伟岸、亘古不变。
  岁月如梭,小姐妹见风长着,像叽叽喳喳的云雀四处扑腾。那日,她们合力带回一个竹篮子,上面盖着薄薄的袄子。外婆将各色菜端上餐桌后,好奇地掀开一看,里头居然有个小娃娃。她大吓一跳,小不点是个男娃,一只脚掌向外翻,看来以后是个小瘸子。   等了几日,不见有人来寻,估摸是被人故意丢弃的。见外婆满心怜悯,外公知道她想起早丧的儿子,于是只说了三个字:“留下吧!”
  等到槐树再度沉寂,石榴结满红艳艳的果子,小舅已经能熟练地用瘸腿爬树。外公一视同仁,给姑娘们做漂亮木镜、小猴玩偶,也给小舅打磨木制小鸭、弹簧弹弓……孩子们的欢喜喧嚣将院子填满,也将夫妻俩的内心充盈。

6


  大姨懂事,妈妈听话,偏小舅是个顽皮的。他经常不顾自己的瘸腿,领着一群男孩到山涧捞鱼,到河里嬉戏。
  有个男孩不服听从,仗着家里有点头脸,嘲笑小舅是捡来的臭瘸子,还将他的衣裤丢进河里飘走。小舅气得恼怒地扑上去,差点扒了他的衣裳。男孩恼羞成怒,狠狠在他手臂咬下一排赫然见红的牙印。小舅吃痛,急忙捡起石头砸向他的脑门,鲜血汩汩流出。男孩家人领着一群人上门,狮子大开口嚷着要赔偿。
  那时,木家具生意不好做,家里有五张嘴要吃饭,日子过得拮据。外婆含泪说情,将小舅被咬的伤口拿出来说道,可那群人不依不挠。外公沉稳站起,提出把孩子送去县里医院,该怎么治怎么赔。他们骂骂咧咧,将家里的东西打砸一番才扬长而去。
  小舅冲动得差点再干一架,幸而大姨和妈妈把他拦住。
  外公没有半句责备,只说:“祸闯了,你得有男子汉的担当。”
  不久,外公去了工地,不仅做木工活,还搬砖搬水泥,双手磨出老茧,布满数不清的伤痕。外婆重操旧业,起早贪黑在学校门口卖煎饼果子,攒许久的钱才将糊涂账还清。经此一事,小舅懂事许多,不再日日招猫逗狗,读书愈发用功。

7


  一晃十数年,大姨和我妈各自觅得良婿,生儿育女。
  小舅迟迟没结婚,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以及怎么赚更多的钱上。他小时候顽皮,长大十分机灵,在外公身边耳濡目染,知晓不少建筑方面的事。
  小舅吃得了苦,嘴甜圆滑,很快成了工头承包工程,慢慢混出一片天地。
  外公不时敲打:“盖房子最重要是根基,不得马虎,不得偷工减料,才能有功德圆满。”
  富起来的小舅,给大姨和我妈各送一套房本,死磨硬泡让外公外婆进城生活。知情人劝他,不如找回亲生父母,衣锦还乡,打脸炫耀,别让人生有遗憾。小舅不以为然,生恩不如养恩大,外公外婆和两个姐姐虽无血缘,却视他如同亲生。他说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遇到外公一家子人。
  剖开时光切面,追溯幸福源头,我们总是要将外公推到功臣之位的。若没他的浩瀚无私,也许家族一脉早在外婆领着大姨风餐露宿时,已被命运割得支零破碎。
  小舅常调侃外公:“好男人旺三代,一个人的心胸,成全一族人的兴旺。”
  外公稳如泰山,表情淡定地伸出筷子,将小舅爱吃的鸡腿夹入他碗里。
  外婆噗嗤一笑,像以前那样揪着小舅耳朵:“就你话多,什么时候讨个媳妇回来,让你也尝尝好男人旺三代的滋味。”
  满堂哄笑,儿孙们看着平时威严指点江山的小舅,回归家中也是顽童一枚。

8


  新燕衔来春泥,不愿进城的外公外婆留在老屋,日日与清风朗月作伴。阳光温润的午后,外婆将采来的桂花晒干,泡一壶桂花茶坐在庭院。外公重操旧业,戴着老花镜,给儿孙们捣腾木制玩具。晶莹雨滴从瓦檐掉下,外婆嚷着风湿脚痛,外公坐到床边给她揉捏。
  穿过重重雨幕,大姨回来了,眼神有几分焦躁不安。她的生父托人找上门,说儿子跟人打架进了牢,他得了食道癌无人看顾,想让大姨送终。大姨为难,一头是被外公的爱意养出的良善,另一头是当初被生父踢出门的悲戚。
  外婆沉默,外公不想大姨留有遗憾,只说:“去看看罢,谢他一点骨血。”
  到了医院,生父浑身插满管子,咕哝着小舅能力通天,让她求人把亲弟弄出来,给钱做生意振兴门楣。
  大姨冷然拒绝,一个只会索取的父亲,将仅存的念想彻底斩断。她托护工照料生父,果断抽身离去。
  大姨对我妈说:“人的命数是天定的,也是人定的。当初他这样对我们母女,怎能指望别人以德报怨?”大姨唏嘘一番,又说假如换作外公入院,哪怕捐肝捐肾,她也是万死不辞的。

9


  外公八十二那年,病倒了。先是腹瀉不止,再是难以下床,小舅急忙将他送到最信任的医生手里。医生说老人家岁数已高,身体机能到了极限。大姨和我妈拖家带口探望,大家主动排好轮值表到医院看护。外婆最焦心,爬满皱纹的额头透着一分恐惧,两分失措,七分不舍。
  橘色日光照进来,外公拉着她的手叮嘱:“我不在了,你也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有众多子女陪着,你不会孤单了吧!”平时少话的外公,提着一口气絮絮交代,将外婆的安置讲了一遍又一遍。
  他是放心不下啊,担心走后,外婆一个人会害怕,会没人照顾。
  办完葬礼,外婆将家里的木头家具和摆件挨个摸了遍,像是跟外公告别。
  抚着黑白遗照上的沟壑,外婆低声细语:“收留老三,养大几个子女时,你一早为我盘算好了吧!”
  爱之深,则谋之远。三个子女中,只有我妈是亲生的,但外公的豁达无私,不曾让另外俩个孩子感受过一丝偏心。他把厚实的父爱给了大姨,砍去我妈骄矜的羽翼,又引导小舅成为有担当的男人。
  外公的爱抵达骨髓,通过言传身教,将三个子女教成顾家爱家的好苗子,为外婆的晚年安宁做好最后防御。
  大雪,曾落在每一个家人的头顶。而外公,正是那个为他人掸去雪花,抱薪取暖的人。
  有朝一日,他消失在风雪中。那有什么打紧呢,天边的云,人间的风,无一不是外公的化身。
  只要思念不息,他便能打败时光,永远活在外婆和我们晚辈的心中。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风萧蓝黛”)
其他文献
数字政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型政府形态,处于起步阶段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回应和强化了政府治理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导向,弱化了政府的公共属性,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了新型政府形态的内在规律性。首先厘清了公共价值的发展理路,辨析了何为公共价值和如何创造公共价值,之后呈现了国外以公共价值为核心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脉络: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评估和以政府网站建设为核心的评估。最后构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将我国的数字政府划分为数字行政、数字服务、数字公民和数字社会四
文章分析了在线学术会议的特点,探讨科技期刊如何通过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来促进学科建设,归纳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总结在线学术会议的优势及助力学科建设的作用,发现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能够在扩大科研队伍、深化学科研究、传播优秀成果、助力成果转化四个方面促进学术交流。
编者按:  百年激荡承载信仰的力量,岁月留痕折射人性的辉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本刊隆重举办“我家的红色故事”融媒体征文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受到广大读者与新媒体“粉丝”的热切关注与期待。征文多以“我”的视角记录各自家庭尤其是警察家庭独有的时代记忆和家族故事,展现红色基因在代际之间的传承和人民警察不变的初心使命、家国情怀。本刊遴选其中佳作,回馈关注,以飨读者。一  纯净的蓝天下,一副红领章在阳
传统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以成功的融合出版产品为牵引动力,带动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出版融合产品的策划立项阶段包括调研市场需求、锁定目标用户、制定产品战略等关键环节。产品研发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描述与评审,产品交互原型设计与评审,用户界面设计与评审,软件研发与测试,内容开发、审核与测试等关键环节。运营推广阶段包括MVP试点验证,多元营销模式推广以及高质量用户服务等环节。研发运营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内容资源\"多\"与\"
文章在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的大背景下,以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学情需要为宗旨,通过研究梳理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研发的不足,分析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形态;从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基础研究、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结构观、突出融媒体资源建设等方面,聚焦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研发工作,以期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章从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的定位、人员编制、管理期刊数量、期刊专业化情况等方面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期刊集约化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的建议,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集约化发展提供借鉴。
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本期推荐关乎吃喝拉撒的小书,陪你一起读懂肠子的心思。
世界粮食市场不具备解决我国粮食缺口的环境和能力,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证粮食安全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而人口问题在这一课题中的地位显而易见。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升人均收入水平,进而加快粮食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中国粮食需求将不断攀升。
预计人民币升值难以持续,偏贬修正与双边波动常态化是未来必然。2020年6月至今,我国人民币升值行情为市场舆论热点,毕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从7.18元升值至6.39元,随即市场预期不断高涨,未来人民币升值甚至指向6.2元的期待。人民币单边升值为啥?这种行情适合我国国情吗?这种情绪与状况值得考量真实与关注角度。
意大利出版业在欧洲出版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其少儿出版业务更是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意大利出版商协会的推动下,意大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出版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即便在经济衰退、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意大利出版业仍逆势发展,实现小幅增长。文章系统梳理意大利的出版管理、阅读推广及对外版权贸易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中意出版合作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并展望双方的合作前景。建议两国出版业借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贸易协定的契机,顺势而为,找准合作切入点,创新途径和模式,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