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财政政策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政策是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的难点之一,财政政策的运用是高频考点。正确认识经济运行态势,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健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通常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减少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降低失业率,拉动社会总需求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如在1982-1987年、1998-2004年期间,针对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实际内容不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状况日趋严峻,政府及时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几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不断变化。2012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当然,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是在不断调整中逐步淡出的。随着“十二五”开局,中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财政政策逐步向中性调整。
  二、稳健性财政政策
  稳健性财政政策实质上是中性财政政策,是介于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财政政策。它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不会产生明显的扩张效应或紧缩效应。它适合在经济运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又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实行,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不同行业“有保有压,有促有控”。这样区别对待经济结构性矛盾,既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又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根据经济运行状况,2005-2008年的上半年,我国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
  三、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叫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一般是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缩小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如1978-1981年期间,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需求快速增长和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政府实施了从紧的财政政策;1988-1992年期间,为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实施了“逐级缩减财政开支,调整支出结构,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等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1997年期间,为抑制通货膨胀,挤压过热的经济泡沫,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总之,国家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运用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控,调控政策运用方向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反,即“逆风向调节”。宏观经济背景不同,实施的财政政策不同,取得的成效显然不同,但实质相同,都是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财政政策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经济出现问题,可以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控,但并不是非用不可,不能认为经济过热(过冷)时就“必须和应该”应用紧缩性(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其特殊的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手段,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彩、物质极具诱惑的时代。由于受社会价值多元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理想信念自我化、道德行为功利化、个性心理庸俗化等不良现象。在这一形势下,以何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以节假日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开展“五心”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化、常态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
介绍了几种耐腐蚀性管道在高温稀硫酸工况下的使用结果,综合统计其实际性能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探讨在实际生产中的类似工况下,选用耐腐蚀性管道的一般策略。既保证化工
图片和文字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大,图文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来,图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高考试卷,并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以下是笔者将历史图片运用于教学中的两则案例。  一、案例呈现  1.案例一: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内容时,我充分运用了教材中“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进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用,然后能自强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
历史学科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兼具普及历史知识、传播爱国思想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爱国主义教育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线。因此
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被历史和社会赋予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二十余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当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  一、历史教学现状  长久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在这种课堂中,由于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因而无法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地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图片。地理图片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地理图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地理图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地理图片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图片包括地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等,这些图片囊括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
思品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以提高初中思品课的实践性为目的,增强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课堂投入更深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生活化思维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生活化教
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012年4月至6月,我校通过知识测试、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本校学生的权利责任意识、道德信仰意识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表现在对国家历史、国情常识有一定了解,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同时,中学生在现代公民意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