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及其它血液成分的剂量、输注方式、输血疗效和疾病转归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输注资料,按照患者出院时疾病转归情况(良、尚可、差、死亡)分为4组。分组分析血液成分输注情况,输血前后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症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血液成分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救治中的使用时机、用量、方式与出院转归的关系。结果 4个分析组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mL)(1 920±1 171、2 246±1 315、3 029±2 827、2 875±1 706、)和手术日尿量(mL)(1 458±1 292、1 821±1 366、890±1 421、526±579)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出血量越多,尿量越少。大量输血的24 h内患者输血量(U)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红细胞输注组4(10.95±3.41)和组3(12.90±7.38)>组2(9.86±2.72)和组1(10.16±2.06),血浆输注组4(14.27±7.53)和组3(13.02±8.54)>组2(3.44±0.89)和组1(10.97±6.12),冷沉淀输注组4(11.77±14.07)和组3(16.43±18.14)>组2(8.83±12.37)和组1(5.55±8.16),血小板输注组4(0.60±1.00)和组3(1.30±1.72)>组2(0.20±0.56)和组1(0.30±0.70)。大量输血的24 h内,14例(16.87%)进行冷沉淀血小板联合输注,27例(32.53%)进行冷沉淀联合输注,1例(1.20%)进行血小板联合输注。冷沉淀开始输注的时间为手术开始后4.2 h,血小板为手术开始后3.4 h;组3和组4开始使用时间晚于组1和组2,且早期仅有冷沉淀使用,未输注血小板。输血前后血液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输血后组1、组3、组4 RBC和Hb均显著提高(P<0.05),组3提升不明显;Plt组1和组2上升显著(P<0.05);组3和组4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不明显;输血后组3、组4 APTT显著延长,FIB含量组2、组3下降,组1上升,组4无明显变化(P<0.05)。输血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不一致:组1和组2输血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组3和组4改善不明显。仅组2、组3各报告发生1例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出血量大、尿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多且复杂的病例,在保持体温、及时恢复血容量、积极控制出血、并辅以止血药物应用基础上,缩短各血液成分等比例联合输注的时限,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