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先生的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比较研究——以《神农本草经新疏》为中心

来源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宗祥先生医道之高、校勘之精、学问之博,为近世海内外学人所公认.他的《神农本草经新疏》一书,凝结了其六十年心血,广征博引古今中外近400家约500种专著,详加考辨订伪,是反映先生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其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有:考释博采众长,学贯中西,提倡新用;考订体例清晰;校勘方法甄于成熟.其“不可泥于古书也”的治学态度更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网站调研和发函征集方式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相关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国内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欠缺微观层面的规范制度,现有制度内容较为粗糙零散,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主体作用和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基于此,文章提出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合作制度建设框架和内容建议,包括合作主体与要求、合作原则与标准、合作范围与内容、合作流程与形式、合作效果与归档等内容.
科技查新是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网络调查、电话咨询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全面梳理国内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相关信息,从查新基本情况、查新制度和规范、信息资源建设、收费标准和完成时间、查新业务情况、查新队伍、查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查新服务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归纳公共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公共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其更好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建设中.
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支架是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提高服务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首先从支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分析角度对支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内涵特征进行阐述,并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高校先进服务经验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选取资源、信息素养教育、学习空间、人员要素构建相关元素支架的学习策略,并通过基本要素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探究支架式学习策略在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中初步应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它有义务广泛地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因此,建立一个符合版权管理要求同时兼具开放性的教参平台,无疑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播、提升高校影响力.通过访问高校图书馆E-Reserve主页、文献调研、邮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E-Reserve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平台开放性不足及版权保护政策不明晰问题,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平台管理经验,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组建E-Reserve联盟,制定E-Reserve合理使用准则,构建E
文章通过整合“场”协同理论与智慧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理论衔接点,通过“场”的三层含义与智慧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用以证明智慧图书馆应用“场”协同理论的可行性,通过设计智慧图书馆的“场”内与“场”间协同服务功能提出了具有“场”协同特色的服务模式,即“空间”“资源”“服务”的三者交互协同.最后,针对智慧图书馆的“场”协同服务模式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资源建设、馆员素养以及用户体验的保障体系.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图书目录.它作为当时学术史的缩影,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价值.其中,《数术略》作为《艺文志》之倒数第二略,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是有深厚原因的.既是秦汉时期数术思想的盛行,又有学术内在发展的需求,同时还有编者对于学术思想的把握.多方面的因素合力促成了《数术略》成为六略之一,开启了后世数术入艺文志的先河.
提要是中国古代书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提要是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古代书目在揭示了图书价值的同时,也反映了特定时期历史政治、学术文化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书目提要,从学术性、政治性、学理性三个方面总结概括古代书目提要的特征,以期从宏观上全面、准确地探讨古代书目提要的特征.古人借助提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达到其他层面的教化意义,这是古代提要文献背后的价值内涵所在.
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НЭБ)项目旨在构成俄罗斯信息空间的基础,其在解决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学习和借鉴.文章从俄罗斯著作权法修订的历史概况入手,通过分析НЭБ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解决著作权的法律保障、规章制度保障及技术保护措施等,认为我国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解决除了国家层面重视外,还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采用新技术保护作品著作权.
杰作常有流浪的气质rn我们从文学史中发现,流浪的内容或流浪的气质,存在于许多杰作之中.有的作品直接写流浪的生活,有的虽然没有,但整个的精神气质也常常给人这种感受.这些文字的背后总有一个不安的、游走徘徊和寻觅不已的灵魂.有一种生命无论在顺境或逆境,总不能长久地停留在一个群体当中,而会以各种方式疏离或挣脱.这并非是他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而是出于其他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对外部世界永不满足的探求欲望、对心灵深处的自我寻索、对孤单和静处的深刻需要.所以流浪一般是与寻找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做的客观结果就是不断地打破
期刊
盛唐气象的璀璨帷幕,到底是从哪一天、哪一刻展开的?rn垂天之翼的手中,握着的又是一柄什么样的神器?rn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开元三年(715年)冬天,一个年方四岁的小男孩,随着姑姑裴氏一家人,从洛阳来到东边四百多里远的小城镇郾城.大概是姑父裴荣期到这儿来做官,也可能是走亲访戚,总之在这儿等了好一阵子.rn一天,小男孩拉着姑姑的手,远远看见郾城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不时伴随着阵阵喝彩声,便嚷着要上前看个究竟.姑姑担心人多不安全,这个小侄子可是她拿自己亲生儿子的命换来的,他的命太金贵了,不能有半点儿闪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