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习惯;良好行为
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而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阵地”,立足课堂教学,控制和把握好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巧编儿歌,规范行为
低年级的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不彼,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小标兵,上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印射着老师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老师想像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课堂上学生会不知不觉中受到老师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进行朗读与模仿老师的笔锋进行书写。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课堂学习行为。
三、树立榜样,孕育行为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勵,树立榜样。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XX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四、活动测评,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利用活动课,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的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垃圾奖”、“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五、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学习行为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良好课堂学习行为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总之,低年级学生是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让我们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股涓涓细流,在心中汇成浩瀚的大海吧!
参考文献:
[1]尹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13):159.
[2]郑丹.智慧+方法=创新——培养一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幸福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2(28):29-30.
关键词:课堂教学习惯;良好行为
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而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阵地”,立足课堂教学,控制和把握好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巧编儿歌,规范行为
低年级的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不彼,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小标兵,上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印射着老师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老师想像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课堂上学生会不知不觉中受到老师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进行朗读与模仿老师的笔锋进行书写。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课堂学习行为。
三、树立榜样,孕育行为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勵,树立榜样。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XX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四、活动测评,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利用活动课,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的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垃圾奖”、“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五、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学习行为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良好课堂学习行为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总之,低年级学生是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让我们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股涓涓细流,在心中汇成浩瀚的大海吧!
参考文献:
[1]尹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13):159.
[2]郑丹.智慧+方法=创新——培养一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幸福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2(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