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放大”和“缩小”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全一册是对现代生物学在生产应用领域新进展的介绍,这一部分内容理论和实际、原理和技术结合紧密,新名词多,新方法多,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与必修教材也有所不同,又由于高三教学进度快,反思时间短,同学们难免会出现对一些知识理解不到位,记忆不深刻的问题。为了加强本册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对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地“放大”和“缩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此和同仁们交流。
  
  一、“放大”
  
  所谓“放大”,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字句进行一定的强调、稀释、分解、对比和联系,挖掘字句的隐含信息,揭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唤醒注意,引起警示,建立联系,帮助理解,便于记忆,优化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放大”方法。
  1. 通过指导学生圈点、画线、标明次序和提问“放大”
  如高中生物全一册教材第77页有这样一句话:病毒的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通常将病毒的繁殖过程称为增殖。我要求同学们对句子中的“只能”“活”和“增殖”画线圈点,并提问为什么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繁殖?可否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如何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病毒的繁殖过程称为增殖,细胞的繁殖过程又叫什么?通过提醒和提问,既杜绝了学习中的“滑过”现象,又加强了学生对病毒的寄生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使学生对病毒的繁殖过程与细胞的繁殖过程发生对比和联系,扩展其知识系统,优化其知识结构。
  2.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句子成分“放大”
  如高中生物全一册教材第75页有这样一句话: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个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我带领同学们对这个句子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其主语是“子细胞群体”,谓语是“叫做菌落”, 这个“子细胞群体”有4个特点:(1)由单个或少数细菌连续分裂的产物;(2)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3)肉眼可见;(4)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具有突出知识要点的作用。这一分析,使同学们既细致又完整地掌握了菌落的概念,并为以后学习菌种的鉴定和培养基的分类打下基础。
  3.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形成过程“放大”
  如在学习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时,我与同学们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形成过程,提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揭示概念的内涵。板书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的知识归纳,同学们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激活并得以清晰化,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便一目了然了。
  5.通过知识的比较“放大”
  如在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节时,我设计了《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表》让同学们填写。
  
  同学们填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甄别和知识精细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微生物培养基在分类依据、类别、特点、作用及重要例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通过教材知识叙述的前后“矛盾”来“放大”
  如在学习“病毒的结构”一课时,教材第77页的第一自然段里说“衣壳具有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功能”,第二自然段又说“病毒的核酸贮藏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如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究竟是谁决定着抗原决定性?通过师生交流分析可以发现,教材的叙述前后并不矛盾,衣壳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最终是由核酸决定合成的。衣壳是直接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物质,病毒的核酸是从根本上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对从表面看来相互矛盾的词句进行深入分析,追根问底,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迁移,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得以良好贯通。
  7. 通过相关知识的链接“放大”
  如在学习“细菌的结构”一课时,学到细菌的荚膜,我将荚膜和第二册教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相联系。通过师生分析,同学们进一步明了S和R是指菌落的特征,荚膜是造成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同学们对荚膜的认识得到了加深。知识链接可以加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丰富化、条理化和合理化,使新知识得以有效地被固定。
  8. 通过比喻进行“放大”
  为了加深对“免疫”一节的理解,我将“皮肤和黏膜”比作“长城”,将“吞噬细胞”比作“巡逻兵”,将“抗原”比作“鬼子”,将“抗原决定蔟”比作“鬼子帽子上的披帘”,将“效应T细胞”比作“碉堡爆破手”,将“淋巴因子”比作“自我激励的呐喊”。抛砖引玉,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免疫过程的理解编成故事向其他同学讲述,这样做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喻能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将平淡知识情节化,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同化。
  9. 通过图文结合“放大”
  在学习“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课时,我就第65页上的图4-5“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里的培养基是固体还是液体培养基?胡萝卜的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胡萝卜的愈伤组织的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通过分析思考,同学们产生了愈伤组织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表象编码, 加深了对愈伤组织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认识和理解。对知识进行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互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0. 结合生产实践“放大”
  如我结合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请同学们思考:(1)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的成分都有哪些?这些成分为细菌都提供了哪些营养?它属于什么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为什么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3)接入培养基中的菌种是哪种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如果想获得优良菌种,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4)在发酵装置上,搅拌器的作用是什么?(5)为什么要安装冷却装置?温度过高会给发酵带来什么后果?等等。“微生物和发酵工程”一章的重点是“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对本章前几节内容的应用和综合。通过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这一实际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跃上应用层次来把握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11.通过学生提问和师生交流“放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并倾听学生的随时发问,“问” 标志着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不协调,标志着学生在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及时地排除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缩小”
  
  “放大”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理解,“缩小”的作用则主要便于帮助记忆。根据记忆规律,对于庞杂的事物,要抽其精华和主干进行记忆。如在学习基因工程时,我着重要求学生记忆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 在学习细胞工程时,我要求学生记住细胞工程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可分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基础;动物细胞工程可分为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核移植和胚胎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基础。记住知识主干,为知识的枝叶繁茂奠定了基础。
  总之,高中生物全一册的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知识内容,我们既要注重对其精细加工,加强理解,又要抽其主干,宏观把握。“放大”和“缩小”双管齐下,对于同学们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各册的生物学知识必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重视,促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大的发展。然而,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从加强理论武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晋升通道等多个角度,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这个工作队伍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和
基于样本城市的医疗保险抽样数据,以弱势群体中的老年人和低收入者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大病保险是否改善了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防止居民因病致贫和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如何将课改中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新范式提供现实的借鉴?笔者认为可从掌握现代教学设计
前苏联教学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他的话
本文通过分析科莱特《黎明》第四章节选语篇的主要修辞,从中概括总结了科莱特小说的修辞手段及叙事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其作品的文体风格打下基础。
摘 要:科学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本文试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评价,保持学生探究热情;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效性 创设情境 多元化评价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58-01  我国的《科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无纸化办公促使各类电子文件应运而生,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COP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而基因与环境是COPD发病的重要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一首震撼心灵的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每当笔者和学生吟诵起它就热泪盈眶。在“5·12”四川大地震
12月8日,广东海事局、深圳海事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南海救助局、广州打捞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等7家广东地区交通运输部属单位的团组织在肇庆签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