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要:本文通过从夏热冬暖地区特点的角度,辨析外墙内保温技术比外保温技术的优点,指出在本地区内保温技术也值得推广。
关键词:夏热冬暖,内保温,辨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每年都有数以10亿平方米计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共识,在某些地区节能的计算和设计成为强制性要求。而伴随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
但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对建筑内、外保温形式优缺点的认识和政策导向,尤其是在夏热冬暖地区,笔者认为有些可以讨论的地方。作为一名一线的建筑设计工作者,谈一下自己的直观感受。
现状
外墙保温技术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以赋予建筑物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节能措施。内保温则是把保温材料设置在主体结构内侧。
在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施工简单等多方面原因,内保温和夹芯保温技术曾经被广泛使用。2001年,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随着现实的发展,节能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内保温的某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内保温技术有所限制,而外保温技术正在被有意识地推广。
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而随着国家强制规范的颁布实施,一方面,一些不成熟的技术不得不临阵上马,等待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直接借鉴参考北方的做法和设计思路。而这些有一定盲目性的做法没有认真地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特点,系统地分析和消化,成为本地区的设计共识。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的比较就是一例。
辨析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特点,使得内保温技术的优点在本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它在寒冷地区的缺点在本地区并没有突出的体现。
节能手段的多样性使得从整体的建筑节能的方式和效率上讲,由于区域的不同,对保温隔热的理解就不同。如外墙的保温隔热,我国北方以防寒保温为主,技术上更加注重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强调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而南方地区以隔热为主,过分的强调传热系数略显片面,同时还要强调其他因素,如热惰性指标以及通风。而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在南方的夏热冬暖地区有着与隔热同样的重要性,而在北方就不然。一些好的通风遮阳措施或许对外墙的保温隔热有些负面的影响,但平衡下来更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因此在夏热冬暖地区为达到节能的总目标的手段的多样性,就使得我们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优劣比较应从大的原则去考虑,而不应局限于某一点。
对于“热桥”问题的考量,首先,关于内保温的“热桥”问题是存在的,但外保温仍然存在热桥问题。如很多外保温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分割是很宽的,有的外保温每平米面积上有200根钢丝相连接,有的外保温开裂后导致的热桥也相当严重,所以,把外保温一概而论地认为热桥损失会比内保温小是不对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在夏热冬暖地区,在需要隔热的时候(夏季),内外计算温差应该小于北方地区冬季时内外的计算温差,因此即使内保温的“热桥”现象比外保温严重,但损失也比同等情况下北方冬季的现象小,同时还有其他的补救措施。
对于“冷凝”问题的考量,一般认为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气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气层。但这正是针对在冬季“外冷内热”的情景所发生的。在夏热冬暖地区,在冬天很少室内取暖,因此室内外的水蒸气压力一致,则不存在冷凝;夏天空调制冷时室内外的计算温差小于北方冬季,因此出现冷凝情况的概率也不似北方冬季那么突出,同时也可综合考虑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减少空调制冷的时间,较少不利情况的发生。
笔者居住于深圳,现住所位于14楼,正是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合理的通风等夏热冬暖地区更有效的节能因素,在整个夏天全屋四台空调仅仅共开了不到10次。如果充分考虑其他节能因素,那么这些“热桥”和“冷凝”的问题似乎不能成为内保温的劣势所诟病。
对“面积”问题的考量,其实内保温并不存在减少使用面积的问题。因为在建筑设计及规划中,一旦红线规定,建筑面积就确定了,保温材料在内在外都只可能在红线内,都要占建筑面积,不可能依靠把保温材料从室内挪到室外而“节约”出使用面积来。从面积计算的角度,由于保温层同样要算面积,同样的结构形式,外保温形式的建筑面积就会高于内保温。这样对于商品房业主来说,就是要多掏钱买多些面积。
内保温会影响室内悬挂件,所以应做外保温。其实现在的建筑物,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会有悬挂或固定物件,外墙上有窗帘盒、管道卡等,这都是做保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虽然这仅是设计问题,但现在的材料商几乎每一家都已经有了一些详细的方案应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甲方在选材时,甚至供应商在推销时都会注意并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夏热冬暖地区内保温的优点更加突出。首先,施工方便,内保温材料被楼板所分隔,仅在一个层高范围内施工,不需搭设脚手架。室内连续作业面不大 , 多为干作业施工 , 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保温层的施工可不受室外气候 ( 如雨季、冬季 ) 的影响。这些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施工单位来说,经济效益更加有利。其次,内保温技术相对于外保温技术来说,安全性较高。本地区地少人多,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居住建筑结构以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主,大量的是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这样国内的外墙外保温针对的对象,要比国外建筑结构的单体面积及高度都大得多,施工难度也更大。尤其是在建筑物有较高防火要求或建筑物高度较高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内高温技术在整个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方面的风险,也不会出现外保温可能出现的外表剥落,表面开裂渗水等现象。再次,由于内保温在墙体的内侧,因此在制冷时不用让墙体也一起降温,开启空调时可、迅速达到理想温度,室内温度变化快,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而这些都是外墙外保温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外墙外保温如何不好,只是在夏热冬暖地区应根据本地域特定的特点,不应照搬其他气候区域——尤其是北方——的一些設计原则。而是根据本区域的特点,结合不同建筑结构形式,不同的建筑部位,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形成一些共识和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建筑气候热工分区,甚至相同气候分区内的不同位置,建筑节能措施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建筑隔热与建筑保温的实施方案,就如人的夏冬两季穿着,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应当从隔热出发,开发自己的一套体系,而不应当过多依赖北方的现成做法。
作为建筑师,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孰优孰劣,不应该片断的分析,而应该从建筑节能的核心目的——节约能源——的角度去考虑,并应多多考虑其他的节能措施的共同作用。随着建筑实践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外墙保温技术会不断发展,新型材料会不断出现,问题会不断解决。
其实,在夏热冬暖地区,通风和遮阳的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是最有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加不必刻意拘泥于外墙外保温,内保温孰优孰劣,而多多研究通风和遮阳的技术和应用,也为建筑节能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袁磊.外墙内保温在夏热冬暖南区的适用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08,(3)
关键词:夏热冬暖,内保温,辨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每年都有数以10亿平方米计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共识,在某些地区节能的计算和设计成为强制性要求。而伴随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
但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对建筑内、外保温形式优缺点的认识和政策导向,尤其是在夏热冬暖地区,笔者认为有些可以讨论的地方。作为一名一线的建筑设计工作者,谈一下自己的直观感受。
现状
外墙保温技术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以赋予建筑物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节能措施。内保温则是把保温材料设置在主体结构内侧。
在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施工简单等多方面原因,内保温和夹芯保温技术曾经被广泛使用。2001年,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随着现实的发展,节能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内保温的某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内保温技术有所限制,而外保温技术正在被有意识地推广。
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而随着国家强制规范的颁布实施,一方面,一些不成熟的技术不得不临阵上马,等待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直接借鉴参考北方的做法和设计思路。而这些有一定盲目性的做法没有认真地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特点,系统地分析和消化,成为本地区的设计共识。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的比较就是一例。
辨析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特点,使得内保温技术的优点在本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它在寒冷地区的缺点在本地区并没有突出的体现。
节能手段的多样性使得从整体的建筑节能的方式和效率上讲,由于区域的不同,对保温隔热的理解就不同。如外墙的保温隔热,我国北方以防寒保温为主,技术上更加注重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强调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而南方地区以隔热为主,过分的强调传热系数略显片面,同时还要强调其他因素,如热惰性指标以及通风。而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在南方的夏热冬暖地区有着与隔热同样的重要性,而在北方就不然。一些好的通风遮阳措施或许对外墙的保温隔热有些负面的影响,但平衡下来更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因此在夏热冬暖地区为达到节能的总目标的手段的多样性,就使得我们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优劣比较应从大的原则去考虑,而不应局限于某一点。
对于“热桥”问题的考量,首先,关于内保温的“热桥”问题是存在的,但外保温仍然存在热桥问题。如很多外保温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分割是很宽的,有的外保温每平米面积上有200根钢丝相连接,有的外保温开裂后导致的热桥也相当严重,所以,把外保温一概而论地认为热桥损失会比内保温小是不对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在夏热冬暖地区,在需要隔热的时候(夏季),内外计算温差应该小于北方地区冬季时内外的计算温差,因此即使内保温的“热桥”现象比外保温严重,但损失也比同等情况下北方冬季的现象小,同时还有其他的补救措施。
对于“冷凝”问题的考量,一般认为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气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气层。但这正是针对在冬季“外冷内热”的情景所发生的。在夏热冬暖地区,在冬天很少室内取暖,因此室内外的水蒸气压力一致,则不存在冷凝;夏天空调制冷时室内外的计算温差小于北方冬季,因此出现冷凝情况的概率也不似北方冬季那么突出,同时也可综合考虑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减少空调制冷的时间,较少不利情况的发生。
笔者居住于深圳,现住所位于14楼,正是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合理的通风等夏热冬暖地区更有效的节能因素,在整个夏天全屋四台空调仅仅共开了不到10次。如果充分考虑其他节能因素,那么这些“热桥”和“冷凝”的问题似乎不能成为内保温的劣势所诟病。
对“面积”问题的考量,其实内保温并不存在减少使用面积的问题。因为在建筑设计及规划中,一旦红线规定,建筑面积就确定了,保温材料在内在外都只可能在红线内,都要占建筑面积,不可能依靠把保温材料从室内挪到室外而“节约”出使用面积来。从面积计算的角度,由于保温层同样要算面积,同样的结构形式,外保温形式的建筑面积就会高于内保温。这样对于商品房业主来说,就是要多掏钱买多些面积。
内保温会影响室内悬挂件,所以应做外保温。其实现在的建筑物,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会有悬挂或固定物件,外墙上有窗帘盒、管道卡等,这都是做保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虽然这仅是设计问题,但现在的材料商几乎每一家都已经有了一些详细的方案应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甲方在选材时,甚至供应商在推销时都会注意并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夏热冬暖地区内保温的优点更加突出。首先,施工方便,内保温材料被楼板所分隔,仅在一个层高范围内施工,不需搭设脚手架。室内连续作业面不大 , 多为干作业施工 , 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保温层的施工可不受室外气候 ( 如雨季、冬季 ) 的影响。这些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施工单位来说,经济效益更加有利。其次,内保温技术相对于外保温技术来说,安全性较高。本地区地少人多,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居住建筑结构以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主,大量的是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这样国内的外墙外保温针对的对象,要比国外建筑结构的单体面积及高度都大得多,施工难度也更大。尤其是在建筑物有较高防火要求或建筑物高度较高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内高温技术在整个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方面的风险,也不会出现外保温可能出现的外表剥落,表面开裂渗水等现象。再次,由于内保温在墙体的内侧,因此在制冷时不用让墙体也一起降温,开启空调时可、迅速达到理想温度,室内温度变化快,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而这些都是外墙外保温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外墙外保温如何不好,只是在夏热冬暖地区应根据本地域特定的特点,不应照搬其他气候区域——尤其是北方——的一些設计原则。而是根据本区域的特点,结合不同建筑结构形式,不同的建筑部位,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形成一些共识和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建筑气候热工分区,甚至相同气候分区内的不同位置,建筑节能措施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建筑隔热与建筑保温的实施方案,就如人的夏冬两季穿着,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应当从隔热出发,开发自己的一套体系,而不应当过多依赖北方的现成做法。
作为建筑师,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孰优孰劣,不应该片断的分析,而应该从建筑节能的核心目的——节约能源——的角度去考虑,并应多多考虑其他的节能措施的共同作用。随着建筑实践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外墙保温技术会不断发展,新型材料会不断出现,问题会不断解决。
其实,在夏热冬暖地区,通风和遮阳的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是最有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加不必刻意拘泥于外墙外保温,内保温孰优孰劣,而多多研究通风和遮阳的技术和应用,也为建筑节能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袁磊.外墙内保温在夏热冬暖南区的适用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