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用“红得发紫”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地位或在某方面的境遇好的程度,红,是说好的意思,有成功至极的意味,红就“红”呗,为什么还要“紫”了呢?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恶紫之夺朱也。”东汉刘熙《释名?释采帛》中亦有句日:“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曾经紫色是不被看重的。古时,紫属杂色,远不如朱(红)正统,被人们视为一种惑人的邪恶色彩。这样看来,紫色的境况是不能胜任现在的“红得发紫”的比喻的,那么,“紫”是如何翻身,进而胜于“红”的呢?
原来,春秋时的齐桓公喜欢紫色服装,因为皇帝的独癖,紫色衣服甚至飞离了平民百姓家。又有文武百官的上行下效,紫色渐由不被重视的杂色变成高贵之色。
汉朝时,紫色又一度攀升,生活中的高贵的东西常冠以“紫”字,如紫薇、紫檀、紫晶、紫貂等。
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紫”晋升到红之上了。“红得发紫”是说已经快离开“朱(红)”这个层次,要升级到“紫”那一层级了。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他以此得意自己的“红得发紫”。白居易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致仕前终于当上了正三品的刑部尚书。
看来,“红”的极致程度非“紫”不可,所以“红”要到发“紫”才是好。
青挈飘香摘自《中年读者》
原来,春秋时的齐桓公喜欢紫色服装,因为皇帝的独癖,紫色衣服甚至飞离了平民百姓家。又有文武百官的上行下效,紫色渐由不被重视的杂色变成高贵之色。
汉朝时,紫色又一度攀升,生活中的高贵的东西常冠以“紫”字,如紫薇、紫檀、紫晶、紫貂等。
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紫”晋升到红之上了。“红得发紫”是说已经快离开“朱(红)”这个层次,要升级到“紫”那一层级了。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他以此得意自己的“红得发紫”。白居易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致仕前终于当上了正三品的刑部尚书。
看来,“红”的极致程度非“紫”不可,所以“红”要到发“紫”才是好。
青挈飘香摘自《中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