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桐芳苑中心托儿所,江苏 苏州 215000)..
一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我国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结构已不多见。尽管现在家庭结构正从大家庭走向小家庭。但据有关人士统计,由祖孙之代共同建构的家庭仍占相当比例。缘于人老龄化现象,如今老龄人平均寿命较新中国成立前普遍增长,加之经济大潮的冲击,大批离休干部、职工退下岗位,老年队伍日渐庞大。
值得提及的是,据调查,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老年人是否与已婚子女同住或分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抚育第三代中承担角色。我们通常把这类由祖辈们直接、间接参与和帮助抚养教育孩子的现象称为隔代教育。
垂暮之年,老人们为何放着清福不享,宁愿做“带孩子”这类看似琐碎又麻烦的事情?笔者分析这些年幼儿教育工作中接触到的祖辈家长中,大约有以下四类心态:(1)不甘清闲,为消除孤寂,填补空虚而花费精力抚育隔代儿孙。(2)子女都为事业奔波,无暇顾及孩子。(3)生活各方面在衰落,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渴望有精神上的慰藉。在老人眼中,儿童都如旭日,充满不尽的朝气。他们从新一代的身上捕捉生命的再续,内心感到充实与欣慰,即使整日穿梭于儿孙中间,也因有了精神寄托而乐此不疲。(4)老人一般都还有小心态,由于血缘所致,老人对其孙子女都有着隔辈亲、忘年交的心理表现。与孩子在一起,他们感到是天伦之乐的享受。
上述重点说明当代老人有强烈教育第三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是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无与伦比的精髓力量。
历来,许多教育者对隔辈教育有争议,笔者认为父母固然是天然的老师,然而祖辈家长由于人数较多,时间充足,因此他们是一股不可等闲视之的教育力量。
二
当代老人,在社会实践中普遍具有较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因此,在抚养儿孙的过程中有着常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体现出一般青年夫妇暂时尚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长处。
1.大量时间。这是老年人最丰厚的条件,他们卸下了工作、会议的包袱,有充分的机会接触、观察孩子,做各项开发智力的活动。
2.崇高品德。老人们一生勤俭,爱国心切,让他们参与家庭教育,有利于对后代施以中华美德的影响。
3.方法得当,少走弯路。作为过来人,祖辈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切身体会,他们懂得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迈好每一步,从而避免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人为过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报道,许多神童就是因得到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祖辈超前领导而脱颖而出。但从另一方面看,每代人对如何抚养孩子有分歧,这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生活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当前,老年人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受历史条件及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教育态度往往趋于保守和封闭,以致产生许多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隐患。
首先,溺爱。民间早有“隔辈亲”的说法,祖辈的坎坷经历似乎注定了对孙辈的偏爱,即使是当年曾经严格要求过自己子女的老年人在对待第三代问题上往往以感情为基础代替理智,摒弃正确的教育原则,以宠爱、娇惯、包办代替,甚至袒护,姑息纵容,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任性、依赖、低能,这是许多老年人教育的突出弱点之一。
其次,文化素质及旧观念产生的教育影响。
时至今日,许多老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仍停留于过去,这便形成与现代新观念的直接冲突,其表现为:(1)旧有的世界观无意中传播给孩子,以至于增加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难度。(2)一些老人知识贫乏。有些老人只能给孩子讲些鬼神传说,一定程度地影响孩子潜能的充分开发。(3)老人生理衰退,腿脚不方便,往往将孩子圈于家中,失去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这种环境下易使孩子活泼不足、少年老成。加之从小没有树立竞争意识,锻炼社交能力,将来这些孩子面对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将无所适从,严重妨碍孩子智能的发展。
最后,亲了隔代人,隔阂亲子情。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类,一般祖父母对孙辈的关怀更是出于天伦之乐的享受,他们抚育第三代则按自己的想法做,以慈、宽见长,而父母们在心理上承担很重的责任,他们的教育观点更趋向于严格,这就造成当父母批评、管束孩子时,老人出面“挡风”,父母教育不但无效,还会使孩子产生只有爷爷奶奶疼我、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想法,即使回到父母身边,也需要很长时间与父母融洽感情。
三代之家,四个大人教育一个孩子,教育者的家庭地位不同,年龄悬殊,文化素质,职业特点,传统观念有别,对第三代教育往往会在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出现分歧。加入矛盾一再激化,不仅会影响家庭的和睦,而且最终导致教育失败。
隔代家庭存在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教育者積极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如(1)在幼儿园开展隔代教育知识讲座,必要时可开展家访、家教咨询等工作。(2)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特点,考虑老年人易为接受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更新祖辈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提高家教质量。(3)隔代家庭中的祖辈需要注意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观念,不姑息、迁就孩子,给予其适度的爱,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影响孩子。(4)调动幼教工作者的积极性,跟班调查情况,总结经验,摸索隔代家庭家教指导的一般规律,制定家教指导方案。
其实,几个大人同育一个孩子,是孩子的幸福。这种幸福要靠大人们精心营造,于细微处见精神,互相默契,密切配合,寻早最佳聚合点。
爷爷奶奶由于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尤其要发挥主导作用,关键时刻将对第三代教育引向深入,只有祖辈与年轻父母一起确定教育孩子的“公共原则”,实现既有一致期望,又有相同科学方法,这样或许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的某些弱点是历史产物,它必将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被刷新而逐渐消失,新的教育观念将在更多老年人身上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美]克劳迪娅.“不甘于老人抚育孩子”.美国人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3]吕荣侃,路遥.“婚姻、家庭与人口”.人口教育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我国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结构已不多见。尽管现在家庭结构正从大家庭走向小家庭。但据有关人士统计,由祖孙之代共同建构的家庭仍占相当比例。缘于人老龄化现象,如今老龄人平均寿命较新中国成立前普遍增长,加之经济大潮的冲击,大批离休干部、职工退下岗位,老年队伍日渐庞大。
值得提及的是,据调查,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老年人是否与已婚子女同住或分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抚育第三代中承担角色。我们通常把这类由祖辈们直接、间接参与和帮助抚养教育孩子的现象称为隔代教育。
垂暮之年,老人们为何放着清福不享,宁愿做“带孩子”这类看似琐碎又麻烦的事情?笔者分析这些年幼儿教育工作中接触到的祖辈家长中,大约有以下四类心态:(1)不甘清闲,为消除孤寂,填补空虚而花费精力抚育隔代儿孙。(2)子女都为事业奔波,无暇顾及孩子。(3)生活各方面在衰落,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渴望有精神上的慰藉。在老人眼中,儿童都如旭日,充满不尽的朝气。他们从新一代的身上捕捉生命的再续,内心感到充实与欣慰,即使整日穿梭于儿孙中间,也因有了精神寄托而乐此不疲。(4)老人一般都还有小心态,由于血缘所致,老人对其孙子女都有着隔辈亲、忘年交的心理表现。与孩子在一起,他们感到是天伦之乐的享受。
上述重点说明当代老人有强烈教育第三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是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无与伦比的精髓力量。
历来,许多教育者对隔辈教育有争议,笔者认为父母固然是天然的老师,然而祖辈家长由于人数较多,时间充足,因此他们是一股不可等闲视之的教育力量。
二
当代老人,在社会实践中普遍具有较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因此,在抚养儿孙的过程中有着常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体现出一般青年夫妇暂时尚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长处。
1.大量时间。这是老年人最丰厚的条件,他们卸下了工作、会议的包袱,有充分的机会接触、观察孩子,做各项开发智力的活动。
2.崇高品德。老人们一生勤俭,爱国心切,让他们参与家庭教育,有利于对后代施以中华美德的影响。
3.方法得当,少走弯路。作为过来人,祖辈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切身体会,他们懂得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迈好每一步,从而避免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人为过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报道,许多神童就是因得到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祖辈超前领导而脱颖而出。但从另一方面看,每代人对如何抚养孩子有分歧,这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生活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当前,老年人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受历史条件及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教育态度往往趋于保守和封闭,以致产生许多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隐患。
首先,溺爱。民间早有“隔辈亲”的说法,祖辈的坎坷经历似乎注定了对孙辈的偏爱,即使是当年曾经严格要求过自己子女的老年人在对待第三代问题上往往以感情为基础代替理智,摒弃正确的教育原则,以宠爱、娇惯、包办代替,甚至袒护,姑息纵容,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任性、依赖、低能,这是许多老年人教育的突出弱点之一。
其次,文化素质及旧观念产生的教育影响。
时至今日,许多老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仍停留于过去,这便形成与现代新观念的直接冲突,其表现为:(1)旧有的世界观无意中传播给孩子,以至于增加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难度。(2)一些老人知识贫乏。有些老人只能给孩子讲些鬼神传说,一定程度地影响孩子潜能的充分开发。(3)老人生理衰退,腿脚不方便,往往将孩子圈于家中,失去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这种环境下易使孩子活泼不足、少年老成。加之从小没有树立竞争意识,锻炼社交能力,将来这些孩子面对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将无所适从,严重妨碍孩子智能的发展。
最后,亲了隔代人,隔阂亲子情。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类,一般祖父母对孙辈的关怀更是出于天伦之乐的享受,他们抚育第三代则按自己的想法做,以慈、宽见长,而父母们在心理上承担很重的责任,他们的教育观点更趋向于严格,这就造成当父母批评、管束孩子时,老人出面“挡风”,父母教育不但无效,还会使孩子产生只有爷爷奶奶疼我、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想法,即使回到父母身边,也需要很长时间与父母融洽感情。
三代之家,四个大人教育一个孩子,教育者的家庭地位不同,年龄悬殊,文化素质,职业特点,传统观念有别,对第三代教育往往会在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出现分歧。加入矛盾一再激化,不仅会影响家庭的和睦,而且最终导致教育失败。
隔代家庭存在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教育者積极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如(1)在幼儿园开展隔代教育知识讲座,必要时可开展家访、家教咨询等工作。(2)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特点,考虑老年人易为接受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更新祖辈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提高家教质量。(3)隔代家庭中的祖辈需要注意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观念,不姑息、迁就孩子,给予其适度的爱,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影响孩子。(4)调动幼教工作者的积极性,跟班调查情况,总结经验,摸索隔代家庭家教指导的一般规律,制定家教指导方案。
其实,几个大人同育一个孩子,是孩子的幸福。这种幸福要靠大人们精心营造,于细微处见精神,互相默契,密切配合,寻早最佳聚合点。
爷爷奶奶由于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尤其要发挥主导作用,关键时刻将对第三代教育引向深入,只有祖辈与年轻父母一起确定教育孩子的“公共原则”,实现既有一致期望,又有相同科学方法,这样或许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的某些弱点是历史产物,它必将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被刷新而逐渐消失,新的教育观念将在更多老年人身上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美]克劳迪娅.“不甘于老人抚育孩子”.美国人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3]吕荣侃,路遥.“婚姻、家庭与人口”.人口教育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