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语文世界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一文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语文新课标》也把“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语文世界,使语文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可培养学生七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因此,培养学生好的读书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普高的大部分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力较差,甚至到了高三有些学生还看不懂《三国演义》,至于《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的是天方夜谭。不知所吟。为了让学生不惧怕读书,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先推荐学生看文学性、情节性较强的报纸杂志或现当代中外文学名著;接着阅读具有一定文言性质的小说;最后阅读难度较大的中国古典名著。这样,能让学生渐渐产生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二、做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如此,课堂学习亦然。勤于动手,才能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不仅要记课内的知识点,还要记课外阅读中看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古典诗词、流行歌词等,让这本笔记本成为自己的“资料库”、“素材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笔记,不断地积累,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夯实文字功底,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文学素养,能让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人受益匪浅。可是平常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时,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天天一样,没什么可写的,为应付作业,随便乱写了事。这样写日记是没有效果的。其实,学生可记生活中有趣的、新鲜的、特别的或自己快乐的、烦恼的、伤心的、矛盾的、担心的、期盼的、想象的、后悔的、想不通的人或事等。要用心去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多写,没时间少写;练习写生活片断、生活场景或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等。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经常写写日记,就能积累素材,增强语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而是思路开阔、材料丰富、语句通顺,写作水平与理解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四、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它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在读书时一旦碰到晦涩难懂的字词往往视而不见,懒得去查字典。不在意它们的读音含义,更不会注意它们的用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马虎的坏习惯,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于是,我总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字典,一旦碰到不懂读音、含义或用法的字词就去查字典,让他们在查找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养成自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书写工整的习惯。人们常说,做人讲脸面,做生意讲门面。语文的脸面和门面就是我们写的“一手字”。书写要正确,做到工整、规范,既能让老师准确地认读全文,又能给人一种美感,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然而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有计算机替我们写字,字练不练,写得好不好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计算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为我们书写。比如高考就规定要用黑色水笔来答题,不可能用电脑来操作,所以书写万万不能随便。于是我要求学生先练楷书,再练行书;拿着字帖临摹,然后再自己写,直到同字帖一样为止,每天练两三个即可,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有些学生仅仅坚持练了一个学期,就有很大改观。尤其是那些书写潦草的学生,更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练字。让自己的书写工整、规范;否则将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对考生而言是很不利的。
  六、好问的习惯。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问问题,缺少主动探究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时时激励学生,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让他们敢问、爱问。当然对于学生问的问题,无论难易,教师都能耐心地给予回答,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形成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语文老师能培养学生以上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语文世界,就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窗囗之一,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获取许多信息,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思维发展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为备课、上课、辅导提供依据。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让学生切实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避免失误的积累而造成对后阶段学习的影响,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作业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新教材在体例、结构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打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一个变化是每一课正文前都有一个方框,框内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这一课前提示?下面就以新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十三课《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为例,作一说明。  一、可作为导语。如《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一课的课前提示:“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怎样发生
期刊
一、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创造性”的外延是多么广阔无边,它教我们插上翅膀带孩子快乐地飞翔,开心地去采撷教材之外的丰硕知识之果。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二课课文《升国旗》一共才三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教师若仅仅着眼于孩子近期的考试,那么教会孩子认读书写生字,能朗读并背诵课文就行,最多再让
期刊
素质教育的深化,正在呼唤文学教育时代的到来,文学教育就是中国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的发展趋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学会驾驭文字,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笔者认为,应当走好“三部曲”。    第一步:激发兴趣——给学生一把阅读的“金钥匙”    阅读是一种独立、自立、受主体潜意识驱使的心智活动。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的
期刊
与以往相比较,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表现出“注重基础知识、关注知识间的联结、注重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考、思维的界面加宽和容量增大”等特点,如追求算理,论证、运算的书写量明显减少;不苛意追求技巧,不搞人为设置的障碍,不纠缠枝节问题……确切地说,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追求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有益于常规教育工作和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归真返璞,科学地搞好高中数学的教与学,已是提高高考成
期刊
2007年10月28日上午,西安市蓝海豚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楼内,突然出现了许多年轻而动人的面孔,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和组织,但他们都怀着对社会公益事业炽热的爱,步入这个无声的世界……  这些孩子从外表上看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走路,一样吃饭,一样睡觉,一样玩耍。可是他们不与其他人说话,没有眼神交流,不喜欢父母的抚爱,仿佛生活在玻璃世界中。如果没有康复训练,没有社交能力的他们将会一辈子需要别人的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将“认知和情感表达出来并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能不拘形式地表现出感受和想象,注意展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对教学的要求,更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小学儿童绘画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中众多形式化的束缚,让艺术回归自然,应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悟、积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自然感悟,闪现灵性    俗话
期刊
笔者的学校是在素有“苗木之乡”美称的一个镇上,在苗木之乡长大的孩子们,对各种花草树木有着深厚的感情:饭桌上可以听到大人们谈论有关苗木的种植、生长等,路上也能碰到一大车一大车运出去卖的苗木,田地里更是一大片一大片各种各样的苗木。因此,笔者选取了从写苗木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一、意境涵泳触摸枝叶的温度    教学片段:  (八月桂花飘香,校园内外不时传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这时带着小朋友去
期刊
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一个优秀的数学多媒体课件能充分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那如何做好数学教学课件呢?    一、优化教学思想    在教学上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便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跟上数学学习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然后,
期刊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知道,生成固然重要,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如果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将变成信马由缰式的活动,如果预设时不留有空间,又何谈生成。因此,我认为:在呼吁大家关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同时,首先要做好预设这篇文章,即在新课程理念下备好课,以“预设”促“生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把握求准确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它统领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制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