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RTC QLQ-STO22量表对我国胃癌患者有效性的验证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验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EORTC) QLQ-STO22量表在我国胃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可接受性。

方法

以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胃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完成量表EORTC QLQ-STO22和EORTC QLQ-C30,并进行Zubrod-ECOG-WHO(ZPS)评分。对结果采用克伦巴赫系数α、Pearson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ZPS评分来检测EORTC QLQ-STO22量表的效度,在标准化评分后,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克伦巴赫系数α为0.607~ 0.830,表明EORTC QLQ-STO22量表有较好的可靠性,多项加强分析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EORTC QLQ-C30与EORTC QLQ-STO22量表中相同或相似的维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得分均大于0.400。按照ZPS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四组,随ZPS评分的升高,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得分依次递减,而与症状相关的条目得分则递增,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ORTC QLQ-STO22量表在我国胃癌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价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由于具有除颤,三维视野及操作灵活等优点,在消化外科领域,逐步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复杂肝段切除、胆道手术、胰腺部分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消化外科手术中操作更精准、灵活,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前景,但仍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高,恶性肿瘤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等不足。
目的探讨切割闭合器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应用超声刀切割肝实质设为超声刀组,17例患者应用切割闭合器切割肝实质设为切割闭合器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
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根治术三大步骤,其中消化道重建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维持较好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是在Billroth Ⅱ式+Braun吻合术基础上,闭合而不离断近端空肠的改良重建手术方式,目的是减少滞留综合征的发生。与传统Roux-en-Y吻合术比较,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不仅保留了减少胆汁和胰液反流的优势,还可减少因阻断空肠机电传导而引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易转移,在青少年人群中高发,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目前,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微RNA (miRNA)是一组非编码RNA集合,可以与宿主mRNA结合,调控其表达。miRNA从分子层面调控了包括骨肉瘤发生、转移在内的众多重要病理生理学过程。文章对miRN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化疗抵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胃神经鞘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肿瘤位于胃窦1例,胃体8例。肿瘤直径为1.7~ 8.0 cm,平均直径5.0 cm;未见明确包膜,切面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显微镜下肿瘤位于黏膜肌层,呈球形或卵圆形,主要由交织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
平足蛋白(PDPN)是Ⅰ型唾黏蛋白样的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在淋巴管内皮上,它在炎症的发生发展、淋巴管的分化与形成、肺泡的成熟和维持、肾脏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及血小板的聚集等方面中都起着一定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PDPN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上调,且PDPN与血小板表面表达的C型凝集素样受体2 (CLEC-2)间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生长、迁徙与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抗PDPN的功能性抗体为肿瘤患
目的分析miR-221、miR-22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55例NSCLC患者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1、miR-22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式在晚期原发性肝癌复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完整的115例晚期复治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化疗组(A组,40例)、全身热化疗组(B组,16例)、常规化疗组(C组,9例)、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D组,26例)和支持治疗组(E组,24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存情况。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0.5 %(12/40)、12.5 %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浓度对胸腔灌注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补救治疗赢得机会。方法收集进行胸腔灌注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0例。术前及术后第3天分别测定胸腔积液中CRP及D二聚体含量,4周后评定治疗效果。按治疗效果将患者分成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CRP、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结果胸腔灌注治疗前有效组及无效组CRP分别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