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及物性系統是系统功能语法(SFG)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进行语篇分析的一个有用的工具。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介绍并比较了《未选择的路》及其两个被引述最多的中文译本,希望能进一步验证及物性系统在评估诗的翻译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比较及物性系统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异同,为英汉翻译寻找新的思路。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翻译研究;未选择的路
  1.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 世纪新英格兰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是智慧、和谐与宁静的结合。这些要素非常的浅显,但又要求读者进一步领会其超越表面的含义。在他的诗歌当中,《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收录在 1916 的诗歌集《Mountain Interval》中,同时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诗人讲述了人生的选择。把人的生命比喻为曲折弯曲的旅程。这首诗被视为独立、说教和爱默生式的自力的象征。很多人都表达了他们翻译该诗的兴趣。如今,诗歌翻译的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大多数的翻译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文学角度,因而常有主观性强的弊端。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结合翻译理论。为翻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源文本,并帮助制定出满意的翻译与翻译。
  功能语法可以为理解源语言提供一个理想的方法,这是生成一篇好的翻译和对比源语文本和目标与文本的前提条件。从韩礼德首次提出及物性系统是在对威廉·戈尔丁的《Inheritors》的文本分析中,作为一个语言学分析工具,及物性系统随后应用于多种文本类型,自那时起,许多学者如伯顿·斯托克韦尔等都在及物性系统的框架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功能语法,尤其是在及物性系统的框架下,研究并检测《未选择的路》及其两个汉译本的相似点和区别。
  2.及物性系统
  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末得到全球公认的重要语言学理论之一。功能语法提供了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构成语言的意义潜势(韩礼德,1973)。概念功能有实验和逻辑功能组成。语言能使人类建立起对现实世界的记忆图像,使其周围和内心世界变得有意义。概念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的。
  韩礼德(1976)在他的学术论文指出,及物性是句子的特性而非动词。他列举了几种类型,用来表示对指定不同语言和结构的认识的过程。其中功能语法中提到的共有六种,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前三个过程是主要过程,后三个属于次要过程。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小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过程本身,由一个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过程中的参与者,通常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与过程相关的环境成分,由状语或介词短语表示。
  物质过程是指动作或事情发生的过程。它通常由一个动作者、一个目标和过程本身构成。属于这一类型的过程包括物质运动:跑、投掷、跳跃等等。物质过程并不一定包含具体的动作,也可以是抽象的行为和发生的事情。心理过程处理感觉、思考和感知。心理过程涉及两个参与者:感知者和现象。包括的动词有看到、请、知道和相信等。关系过程包括三种类型:内包式、环境式、所有式。每个类型包含了两种模式,即定语和识别。关系过程由属性、载体和过程构成。行为过程是指心理或生理的行为活动,如呼吸、做梦、微笑,咳嗽。言语过程是说话言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动词有说、告诉、赞美、吹嘘、描述等。"讲话者"并不一定是一个人。存在进程表示事物存在或发生。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动词有:这是、存在、出现等等。
  3.分析和讨论
  表面上看,《未选择的路》用语言描述了两条道路;一条蜿蜒曲折通向了灌木林,另外一条所谓的更好的,长满了青草。作为一个旅行者,他不能同时选择两条路,虽然这两条道路,都非常美丽,并且铺满了树叶,深深把他吸引(the roads,which attracted me,and waited for to wear,were both beautiful,even covered with leaves.)。然而,每条路却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因此,旅行者随后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了那个看起来更好的(better claim one),然后带来了所有的不同。正如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生命当中充满了选择。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的形美,我们可以看到到这首诗是由五行、四个诗节组成。作者使用了尾韵法,韵脚是 ABAAB。韵律结构严谨且充满刚气,末行带有明显的期望。每行有四个重音,第一、三、四行有相同的韵脚,第二,五行共用另一个韵脚。这是一首精美的诗,不仅有对生命的沉思,还有精致的韵律。该诗有几个中文译本。我们选择的是两个引述最多的的版本,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在及物性系统的框架下去比较源文本和目标文本。
  3.1源语文本的及物性分析
  表1明确地呈现了源语文本中过程类型的分布情况。总数是17次,其中物质过程占70%,最多;心理过程占18%,次之,随后是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这是该诗中出现的所有的过程类型。
  3.2 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及物性比较
  以源语文本中及物性的情况作为一个参照的基线来检验两个中文译本。对于翻译文本的及物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哪一个版本更加接近原文。下面的表格分别是对顾子欣和方平两个不同的汉译版的及物性分析。
  第一节:
  原文: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顾子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方平:深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从挡住。
  原文:物质过程5个:diverged,travel,stood,looked,bent;关系过程1个:be;心理过程1个:sorry。参与者:two roads,I,it,one,one traveler。环境:In a yellow wood,both,Long,down,as far as,To where,In the undergrowth。
  顾子欣译文:物质过程3个:涉足、伫立、消失;关系过程1个:分出;心理过程1个:可惜;行为过程1个:望去。参与者:黄色的树林、两条路、我、一条路、它。环境:同时、在那路口、久久、向着、极目、直到、在丛林深处。
  方平翻译:物质过程4个:没法、踏上、伫立、望去、打弯、挡住;关系过程1个:有;心理过程:遗憾。参与者:两条岔开的路、我、一个路人、两条征途、一条路、视线、灌木从。环境:深黄色的林子里、同时、好久、向、远远、直到。
  物质过程表示发生和代理可以通过动词或动词词组的概念。如表 2所示,源文本中的的动词“diverged”、“travel”、“stood”、“looked”和“bent”组成了源文本的物质过程。而这五种物质过程在译文当中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顾子欣的翻译中,“diverge”被灵活地转换成关系过程“分出”,恰当的传达了画面感。在这一节中,作者描述了他的处境,他一直漫步于树林之中,来到了两条岔路。他仔细观察这两条他都想去尝试的路,但他不能都选择,因此他继续观察,以便决定究竟选择哪条路。译文1添加了一个行为过程,描写一个活动的生理或心理行为,表达作者的彷徨和犹豫,在此译文1要优于译文2。
  第二节
  原文:Then took the other,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顾子欣: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凄凄,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方平:于是我选了另一条,不比那条差,/也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因为他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其实讲到留下了来往的足迹,/两条路,说不上差别多大。
  原文:物质过程3个:took、having、had worn;关系过程1个:was;心理过程1个:wanted。参与者:The other、the better claim、grassy、wear、the passing there、them。环境:As just as fair、Really about the same。
  顾子欣译文:物质过程1个:选择;关系过程:显得;存在过程1个:留下;参与者:我、另外一条路、旅人的足迹。环境:在这条小路上、荒草凄凄,十分幽寂、更诱人、美丽。
  方平译文:物质过程2个:选、等待;关系过程1个:不比;言语过程3个:说出、讲到、说不上。参与者:另一条、那条、更好的理由、人、留下的足迹、两条路、差别。环境:差、也许、绿草茸茸、多大。
  第二节中,作者成他决定选择另一条路,因为他更加的人迹罕至,第二条路的旅行者应该少一些,对于这里的“about the time”,方平的翻译更多的采取了解释的方式,显得更加复杂,采取了三个言语过程。
  第三节:
  原文: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Oh,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s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顾子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难以再回返
  方平:那天清晨,有两条路,相差无几,/都埋在还没被踩过的落叶底下。/啊,我把那一条路留给另一天!/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上另一条/将来能否重回旧地,这就难言。
  原文:物质过程5个:lay、had trodden、kept、come back、lead on;心理过程:know、doubt。参与者:No step、the first、way。环境:That morning、equally、in leaves、black、for another day。
  顾子欣译文:物质过程2个:污染、留下;心理过程2个:知道、恐怕;存在过程1个。参与者:落叶、两条路、脚印、路径。环境:清晨、满地、改日、无尽头。
  方平译文:物质过程4个:埋、流、接上、重回;心理过程1个:知道;关系过程2个:有、相差;言语过程1个:难言。参与者:两条路、那一条路、另一天、一条路、另一条、旧地。环境:那天早晨、无几、落叶底下。
  如表4所示,原文和目标文本的过程种类、两个目标译本之间的过程种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对等的。
  第四节
  原文: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n/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顾子欣: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讲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方平: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我讲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而我—走上了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原文:物质过程3个:diverge、took、has made;言语过程1个:tell。参与者:I、this、two roads、the one、all the difference。环境:With a sign,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in a wood。
  顾子欣译文:物质过程2个:选择、决定;行为过程1个:叹息;心理过程1个:回顾;关系过程1个:分出。参与者:我、往事、一条,一生的。环境:一片树林里。
  方平译文:物质过程5个:隔了、流逝、朝着、走上、带来;言语过程1个:提起;关系过程1个:有;行为过程:叹一口气。参与者:岁月、时光、当年的旧事、两条路、两个方向、路不同的景象。环境:林子里。
  从表格5中,我们发现顾子欣翻译在及物性过程的处理上更加贴近于原文。而诸多原文中的环境因素被方平翻译为物质过程,這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方平版本与原文对等的实现。
  顾子欣翻译运用了一个行为过程,一个关系过程和一个心理过程,再现了两条路的意象和同时表达作者对未来的预判,此外顾子欣采用重复的手法也和原文更加一致。
  4.结论
  第三部分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原文与译文的过程类型,以及译文之间过程类型的比较,整体上是不对等的。由于译者理解的不同,他们会采用不同的过程类型去表达,只要他们的潜在含义相同,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篇好的翻译的最大的目标并非与原文完全对应,而是表达出原文作者相同的深层含义。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评价防疫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译文中小句的翻译应该最大程度的与原文保持相同,不论使用何种过程类型,目的在于传递出与源文本相同的信息。由此方式,可以评价顾子欣的译文比方文更加优秀。
其他文献
摘要: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以及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必备的三个重要素质,也是评价研究生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研究生学术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缺陷:科研能力较弱,学术修养不够,以及科技论文写作不规范、创新性不足等。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改变,应对症下药,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逐一解决,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关键词:科研能力;学术修养;科技论文写作;计划培养  新的时代有新
期刊
Abstract:Group work,as a good method of producing more effective learning outcome,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nglish class.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group work,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orient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所以对于公共管理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灌输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因此,在目前的学科框架下,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夯实理论基础外,还要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以参与式教学为研究对象,把该种教法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社会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主观上对毒品预防教育认识不足,对青少年毒品预防研究还相对处于滞后状态,且宣传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无针对性均影响了毒品预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有必要确定符合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借鉴国外的经验,丰富毒品预防教育的形式,并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毒品预防教育的简明读本。  关键词:毒品预防教育;高校;大学生  1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现状  
期刊
摘要:外事接待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它的内容大致包括接待前的准备、接待中的各项环节、接待结束前的注意事项。在这些环节当中涉及了不少商务英语的相关知识比如商务拜访、商务会议、商务谈判以及合同的签订,而此类相关知识对商务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外事接待实训课程的开展情况对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立、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
期刊
摘要:在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之间的桥梁,是各项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学生干部开展大量的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其学生干部的发展与公办学校都有不同,从理念到实践都有许多的不同。在独立学院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干部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干部的的全体认可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独立院
期刊
摘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党顺应时代发展,秉承长期以来党的理论思想根源,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体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握服务型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发现和解决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提升党建工作长效、科学、制度化水平。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载体;高校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舞蹈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集技巧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不仅通过2.5年的学习和0.5年的实习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修养和掌握舞蹈文化知识,而且更加需要掌握各种风格舞蹈的特点和技能,高职毕业学生可以能够简单的自编自导舞蹈。从目前全国高职舞蹈课程安排和效果和来看。舞蹈课程
期刊
摘要:我国的动画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动画专业也受到了广大高校的认可,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逐年在增加。但是在高校中对动画专业存在着很多的缺陷,这样导致动画专业的高校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法满足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中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来提升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水平,输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动画专业;教学现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更加普遍,在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做好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本文主要论述了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实践教学  一、前言  针对商务英语的探讨,人们大多数从专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