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忠心 生死与君共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天祥生活在南宋王朝风雨飘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激烈复杂的时代,自小仰慕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前代名臣的功绩文章,及其“忠”之高德,立志要名列其中。初师从“清文粹德”的儒者曾凤,在抗元战争爆发之后,曾凤一家俱死于战乱,文天祥触动极大,写下悲切祭文。20岁时,文天祥以廉试榜首之名进入白鹭州书院深造,就学于当世名儒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德高如沐,学识精深,以处子之心治学,待学生如己出,且忧国忧民,主张力抗外敌,反对屈辱求和。在其多篇文章中,如《顔鲁公祠堂记》《永和镇欧阳监丞祠堂记》等,以饱含感情的笔触,高度称颂仁人志士宁死不屈、决不降敌的节操,表示“誓为越鬼,折首剖心”的决心,感人至深。欧阳守道赤心如炽,其忠君爱国之心,深深地影响了文天祥。
  此后,文天祥对策集英殿,才思泉涌,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及第,大魁天下。《孟子·离娄下》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文天祥既乃皇帝钦点状元,所谓天子门生,自然以皇帝为知遇恩人,生死与共。如是,虽宦海中几经沉浮,皇帝难辨忠奸,他始终赤胆忠心,不改初心。及至临危受命,官拜右丞相,更是以家国为己任,力图手挽狂澜。在艰难的抗元战斗中,文天祥妻离子散,忠诚的战友相继战死沙场,卖国小儿搬弄是非,繁华富庶的家国遍地疮痍,虽数次徘徊于生死边缘,仍砥砺前行,誓与皇帝国家共存亡。


  在中国古代,皇帝即国家民族的象征,服侍于异性异族的武力征服者,决不被士人轻易所接受。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历史的真实,还是野薭之史,皇族的血脉存续,是亡国复辟志士的精神支柱。宋代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高的皇家文学族群,对国民风气的提倡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后世多以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人的精彩,在于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商贾平民、芸芸百姓,在精神上以及物质上,都拥有非常罕见的集体性高素养。宋人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品位,宋代的士子,在整体性格上,出现一种淡泊沉稳的状态。300多年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浓浓熏陶,让宋人在文化归属心理上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和眷恋。屈原魂归汨罗,与楚国共存亡;清朝灭亡的时候,王国维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亦是异曲同工的心理。
  文天祥状元及第出身,南宋末年少有的绝世名儒,在文章學识与治世之才之上均有卓绝的才华,其身心与宋之血脉相融,是铁骨铮铮的名儒士子,对300多年的南宋政权有深深的挚爱。
  文天祥既然受前贤师友熏陶极深,自然对“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异族入侵者,有深深的抵触和不屑。他在《正气歌》中写道: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对齐国太史、晋国董狐、韩国张良、苏武、嵇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等历代忠君爱国先贤热情歌颂,并以之为榜样:“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慷慨直言:“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可见光明磊落忠义心,视生死如浮云,心中长存浩然正气。在文天祥的精神宇宙里,看到孟子思想的璀璨升华,看到中华民族皓如日月的高风亮节,这样的精神,香火永续,千古流芳。其才华之高,气节之感人,元帝忽必烈均犹疑再三不忍杀之,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文天祥不愿苟活于异族统治之下。被俘之后,土室困守三年,一心求死,最终慷概就义,从容赴死。“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死前叩首南方,忠义之心,日月可昭,天地可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碑上一座無法逾越的巍巍高山。
  愚以为,文天祥之所以至死不降,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在其多篇文章里,均流露出流芳百世、彪炳史册的人生追求,最著名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响彻历史的长空。“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美名,可谓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对内,是南宋士子品性高洁,对执着己身信念的追求;对外,是民族英雄的气节,对“身后名”的爱惜。无论哪一种,文天祥以满腔的赤诚,谱写了悲壮的爱国之歌,永远如高山,如旭日,如热血,闪耀在历史的长河,永不磨灭。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这是一位世纪老人,1934年出生,84周岁仍笔耕不辍在美学和文艺学领域写出一系列独抒己见的论文,他和钱锺书的女儿钱瑗年纪相仿,同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上个世纪因为国家建设需要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了黑龙江。从青春年华到耄耋之岁,人生最精彩、最灿烂、最痛苦、最难过、最欣慰、最释然、最豁达的日子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就是本刊的编审大庆师范学院教授张荣生。  跟张老结缘,源自对文化的热爱,我们通过一
期刊
东坡说:“丝竹缓离愁”。然,丝竹缓的岂是离愁?  昆曲《長生殿》,《弹词》一段里,李龟年流落街头,看他衣衫褴褛,白发苍苍,好不凄凉!这位当年李隆基的第一乐师自弹自说天宝之事,声泪俱下,他弹的是琵琶,到了最终,还有这把琵琶相伴,也是上天对他的一点怜惜。  京剧《文姬归汉》,蔡文姬被掳匈奴一十二年,大漠滚滚,举目无亲,只一把焦尾琴相随。泠泠七弦,伴她多少孤冷之夜?当她接到返回中原的圣旨,第一想的不是儿
期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房地产疯狂暴涨的今天,安住陋室,一心坦然,的确需要修行的定力。入世的人,以荣华富贵别墅豪车为成功的衡量尺度。被功名利禄财货尘劳绑架在所难免,为物所累为情所困。据说,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人,可以不用开车,可以不用做饭,可以不用学习外语,可以不用在车间装配设备。人正在被无限的解放,但,也在被无情的捆绑。因为欲望的释放,人的贪婪正在吞噬
期刊
赵匡胤在兵变中,之所以省泪省血,顺利登上帝位,得益于他手握重兵以及谋略周全。在极短的时间里稳定局势,实现皇权平稳交接,却是因为后周王朝行政班底的屈从和配合,尤其是后周宰相范质是最关键的人物。  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是个帅哥。不过,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风雨雨,他总是本着慈让之心,宽厚之怀,颇为顺从
期刊
我依然习惯喊你为长安,这是唐诗用一字一句的锦绣镂刻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长安,念出这个名字,想起的是杜甫笔下春日水边的丽人行,是刘禹锡笔下管别离的杨柳枝,是卢照邻笔下香车宝马的长安古意。“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和长安有关的诗句总是自带着古朴和厚重,这是一座城赋予人们的深刻印象。  大雁塔  枯黄的经卷里,记载的不止是经文,还有玄奘三年跋涉的足印和五万余里的风沙
期刊
食色,性也。饮食除果腹外,还承载着情感和记忆。一座城市的特色美食,不仅牵动着本乡人的味蕾,更吸引着外来游客对这座城的渴望。从南到北,饮食习惯何止千差万别?从古至今,烹饪方式何止千变万化?长安,大唐的都城,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也曾烹调出无数令人魂牵梦萦的中国滋味。而在如今的西安,那些久负盛名的美食,亦飘散着萦回了千年的香。  肉夹馍  在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一家名为“西安名吃”的中餐店超级火爆。美国
期刊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们先从字面上把这一章大致了解一下——孔,就是大。德,是道的功用。恍惚,就是若有若无。窈冥,深遠暗昧。物,可以看见形状的叫物。象,来体现气的叫象,比如火焰上的空气受热后所显现的情形,或者海市蜃楼,都可以算是
期刊
不妨推演一个模型,这个广大的地球村里有好多以血缘结成的猴子部落。绝大多数的猴子部落都是一样互相劫掠、同类相残:最强壮的猴子做大王,垄断了其他猴子理论上的一切权利;猴子年老后就被驱赶出社会,任其老死;采集来的物品只有强壮的猴子得到,别的猴子只有通过偷抢来分配;在种群之间,不同的猴群彼此征战,互相吞食,达成微妙的平衡。  嗯,这种事情现在都在峨眉山或是亚马逊雨林这样地球的角落里上演着——估计也将永远上
期刊
西元1257年,蒙哥汗派出了要将宋征服的大军。只是蒙哥汗这个人本身却在出征之中病故,接下来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1271年时改国号为元。  自此开始,宋确实感受到了元的压迫,而往灭亡之路前进。西元1276年,杭州开城,形式上宋朝在此时即已灭亡。  有些顽强的抗战派就仕奉了皇帝的年幼兄弟之命,从杭州临安府逃出。这就是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悲壮抵抗的开始。  忽必烈对那些顽固的抗战派下令讨伐
期刊
谈到文天祥,宋理宗曾有过这样高度的评价——“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诚然,作为一个以一身浩然正气彪炳千秋的傲骨之人,文天祥是汗青史册中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我们从他的身上汲取了太多正气,太多铮铮铁骨,他如同一朵清雅高洁的青莲,给我们以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  散尽家资充军费  《宋史·文天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身为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捧着诏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