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46)ml,手术时间为(53±19)min,术后引流量为(66±2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30±56)ml,手术时间为(82±16)min,术后引流量为(106±24)ml,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髋关节恢复Harris法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临床疗效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多为间接外力引起骨折,也可由直接外力引起。发生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PFNA)治疗是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手术方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6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7,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为(68.90±0.76)岁,其中10例患者由跌倒导致的骨折,6例患者由车祸导致的骨折,都是闭合性骨折,大部分患者有其他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疾病,而有13例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其手术时间为2-20天,平均(6.8±3.5)d;实验组男女比例为8:8,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为(69.81±0.98)岁,其中9例患者由跌倒导致的骨折,7例患者由车祸导致的骨折,都为闭合性骨折,大部分患者也有其他合并症,其中11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而有12例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其手术时间为3-18天,平均(6.4±3.2)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具体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躺在手术床上,采用的体位是仰卧位,为患者患肢牵拉的体位为内收内旋,切口选在大粗隆顶端向近侧,方向为纵向,长度约为6cm,并将臀大肌和臀小肌进行钝性分开,用手触及大转子顶点,在透视下,从此处偏内侧插入髓腔导针,导针要求其位置在髓腔中央,且针无弯曲。保护软组织可使用保护套筒,将骨皮质打开使用 17 m m 空心钻头,根据导针的方向将PFNA 主钉插入,在此过程中使用 C 臂机,以便调整深度、方向。安装瞄进行透视。待准备好后,将3. 2 m m 导针插入股骨头中,导针要在股骨头颈正侧位的中间位置,如不当进行调整。在 关节面下 5 m m -10 m m处测量使用的 PFNA 螺旋刀片长度,先将股骨外侧皮质打开,再将螺旋刀片打入。根据瞄准臂的导向,不同类别的骨折使用适合的锁定钉,最后将近端螺帽在顶端拧入。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止血、清洗,放入引流管,然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出,常规进行换药,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等情况,与此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病,拔管时间为术后12-24h,2个星期后进行拆线,并行X片复查,以了解愈合情况,指导锻炼方式。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进行对比,对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恢复情况可根据Harris法评分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00±46)ml,手术时间为(53±19)min,术后引流量为(66±2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30±56)ml,手术时间为(82±16)min,术后引流量为(106±24)ml,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髋关节恢复Harris法评分比较
对照组,评分优5例,良5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62.5%,实验组评分优10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它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而保守治疗存在著一些弊端,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威胁。为了尽量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术,由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是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的改良术,临床上大都选择这种术式。
为研究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本文选自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显示,按照髋关节恢复Harris法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辉.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谢海明,金正帅,李勇,严雪飞,俞健.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35:6535-6539.
[3]郭杰坤. 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叶书熙. 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5]吕浩,荆珏华,周云,叶曙明,汤健.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04:372-376.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临床疗效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多为间接外力引起骨折,也可由直接外力引起。发生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PFNA)治疗是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手术方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6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7,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为(68.90±0.76)岁,其中10例患者由跌倒导致的骨折,6例患者由车祸导致的骨折,都是闭合性骨折,大部分患者有其他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疾病,而有13例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其手术时间为2-20天,平均(6.8±3.5)d;实验组男女比例为8:8,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为(69.81±0.98)岁,其中9例患者由跌倒导致的骨折,7例患者由车祸导致的骨折,都为闭合性骨折,大部分患者也有其他合并症,其中11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而有12例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其手术时间为3-18天,平均(6.4±3.2)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具体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躺在手术床上,采用的体位是仰卧位,为患者患肢牵拉的体位为内收内旋,切口选在大粗隆顶端向近侧,方向为纵向,长度约为6cm,并将臀大肌和臀小肌进行钝性分开,用手触及大转子顶点,在透视下,从此处偏内侧插入髓腔导针,导针要求其位置在髓腔中央,且针无弯曲。保护软组织可使用保护套筒,将骨皮质打开使用 17 m m 空心钻头,根据导针的方向将PFNA 主钉插入,在此过程中使用 C 臂机,以便调整深度、方向。安装瞄进行透视。待准备好后,将3. 2 m m 导针插入股骨头中,导针要在股骨头颈正侧位的中间位置,如不当进行调整。在 关节面下 5 m m -10 m m处测量使用的 PFNA 螺旋刀片长度,先将股骨外侧皮质打开,再将螺旋刀片打入。根据瞄准臂的导向,不同类别的骨折使用适合的锁定钉,最后将近端螺帽在顶端拧入。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止血、清洗,放入引流管,然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出,常规进行换药,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等情况,与此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病,拔管时间为术后12-24h,2个星期后进行拆线,并行X片复查,以了解愈合情况,指导锻炼方式。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进行对比,对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恢复情况可根据Harris法评分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00±46)ml,手术时间为(53±19)min,术后引流量为(66±2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30±56)ml,手术时间为(82±16)min,术后引流量为(106±24)ml,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髋关节恢复Harris法评分比较
对照组,评分优5例,良5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62.5%,实验组评分优10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它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而保守治疗存在著一些弊端,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威胁。为了尽量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术,由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是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的改良术,临床上大都选择这种术式。
为研究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本文选自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显示,按照髋关节恢复Harris法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辉.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谢海明,金正帅,李勇,严雪飞,俞健.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35:6535-6539.
[3]郭杰坤. 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叶书熙. 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5]吕浩,荆珏华,周云,叶曙明,汤健.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04:37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