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噬元兽”真的可以变成液体?

来源 :大学·艺考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大热的《惊奇队长》大家都看了吗?漫威史上首部猫片,萌宠小猫咪化身“噬元兽”,呆萌的外表下实则战斗力MAX。可萌可御,全场最佳。
  好吧,毕竟是科幻电影,现实生活中的小猫咪是不可能突然张开血盆大口,从嘴里伸出多头触须把我们吞掉的。嗯......应该是不会吧?(突然地心虚是怎么回事)
  尽管如此,喵星人们还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独特技能:它们真的可以变成液体。什么?这只是网上的搞笑梗,不足为信?如果我说这是有学者通过物理学理论证实的研究结果呢?
  众所周知,液体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适应容器的材质。先别急着问这跟猫有什么联系。我先问问你,有没有见过猫无论什么容器都可以被完美容纳,甚至不留一丝空隙的样子?或者猫不管躺在哪里好像都能融化的样子?再或者它们可以顺着一切往下流的样子?有没有觉得以上非常符合液体的性质?那你现在是不是真的要开始怀疑,猫到底是固体还是长着毛的液体?
  既然产生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一点来自法国里昂大学的研究者马克·安东尼·法尔丹就做得非常好。他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液体猫”的图片,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严肃地研究了这个课题,运用了流变学中的“底波拉数”,并在2014年发表论文,从学术的角度证明了“猫既可以是固体,又可以是液体”的理论。
  马克·安东尼·法尔丹也凭借着他的这一研究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好吧,其实是“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得到了十万亿的巨额奖金。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十!万!亿!不过......是津巴布韦币,折合人民币大约0.18元。虽然这个奖项看起来有点“山寨”,奖金也是真的很搞笑,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奖项。“搞笑诺贝尔奖”的主办方是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其初衷是表彰那些“乍一看很好笑,之后引人深思”的研究。颁奖典礼更是一场大联欢,每年在哈佛大学举行,颁奖嘉宾全是真正的诺奖得主,甚至,连负责拉幕布、扫舞台的,都是正经研究人员。法尔丹之所以会获奖,是因为即便“猫是液体”的梗由来已久,但以流变学的理论来研究、论证,他却是第一个。
  言归正传,法尔丹的研究是怎么论证“猫既可以是固体,又可以是液体”的呢?上文也有提到,他主要运用了“底波拉数(De)”,这是流变力学中的一个无量纲,用来描述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性。其定义为弛豫时间(物质改变自身形态适应容器的时间)及观测时间尺度的比值。由于是用一个时间段去除以另一个时间段,所以這个比率是没有单位的。当De<1时,材料表现出似流体的力学响应;当De>1,材料表现出似固体的力学响应。换一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也就是说确定某物质是否是液体,取决于我们观察该物质的时间长短是大于还是小于其弛豫时间。只要观察时间足够长,即使是最坚硬的物体(例如山)也会流动。流动特性不是一个材料本身的固有属性,而是一种相对属性。
  把该定义运用到猫身上就可以得出法尔丹的结论了。即在短时间尺度上,一只站立、跳跃的猫,毫无疑问被认为是一只固态猫;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如果一只猫占据了一个纸盒或者玻璃器皿,就可以认为这只猫是液体了。所以只要我们给猫咪足够的时间让它们成为“液体”,那猫就是液体。
  除此之外,法尔丹还详细对比了猫在不同状态下的区别,得出“活泼好动的小猫比懒洋洋的老猫更能保持一些高难度动作”的结论。从猫的年龄来看,年龄小的猫与年龄大一些的猫的流动性是不同的。相对于小猫来说,年长的猫驰豫时间更长,甚至可以达到数小时。不同性格的猫同理,懒惰的猫与好动的猫相比驰豫时间更长。当然,除了猫的运动状态、年龄以外,马克还指出猫的流动性还跟它们所接触的表面有一定关系。比如是否产生荷叶效应(也叫自清洁效应,主要应用在物体表面,可以实现防水防油的效果)、皮毛的粗糙程度、与光滑表面的低亲和度或者在垂直表面上展现出的粘滞性......都会对猫的驰豫时间产生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猫毕竟是动物,不像其他流体(比如:水)一样表现出完全的被动性,因而它们的形态也是不稳定的。也许它瘫软在你怀里撒娇的时候是液态的,而嫌弃地从你怀里跳走的时候又立刻变成了固态;也许它灵活地从小小的笼子缝里逃走的时候是液态的,而它被你惹怒挠你一爪的时候又立刻变成了固态;也许它懒得走路蠕动着滑下楼梯的时候是液态的,而飞奔去跟邻居家的狗打架的时候又立刻变成了固态。
  所以到底是固态还是液体,全看喵星人的心情。没错,猫就是这么神奇又傲娇的生物,反正无论是凝固的固态猫,还是流淌的液态猫,都是让“吸猫症”患者神魂颠倒的乖喵。难怪那么多人都自愿化身卑微的“铲屎官”,兢兢业业伺候喵主子。另外,有没有突然一下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总说“吸猫”。
  正如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万物皆流,无物常住”被视为流变学的座右铭一样,“万猫皆流,无猫常住”也应该被视为猫的座右铭。不管你看到的是一杯猫、一碗猫、一条猫还是一盆猫,都不要惊讶,这只能证明这个容器有幸被伟大的喵星人看上了,所以要钻它!
  再说了,“噬元兽”吃个人都是“洒洒水”,钻个杯子而已,怎么了?
其他文献
#01  @奋海狂去  乐理乐理不懂,练琴练琴不勤。就知道扒拉几个五和弦,还满口“生如枪花,死如涅槃”,还满口摇滚精神。  乐队凑个排练今天这个要和女朋友约会,明天那个头疼宿醉来不了。玩什么乐队,老夫自己一个人练半天琴都能开心半天,凭啥要受这窝囊气。  #02  @艾伦咒  大概是因为大城市人结婚不流行吹唢呐吧!  #03  @中二鼠  主唱五音不全,后来沉迷追星,从枪花、滚石、绿洲、布勒追到了日
期刊
偶像,是做最好的自己  大多数人认识宗赢,大概是因为一档名叫《以团之名》的艺术研修类节目。当这个眉眼深邃又总是爱笑的男孩站在舞台上时,观众的目光便不自觉地追着他跑,在每一束镁光灯的照耀下,努力捕捉有关于他的华彩与光亮。音乐结束,台上的他微微喘气,看着镜头脸上仍然挂着笑意,台下的人心却扑通扑通,好似放烟火。  所谓天生艺人,大抵就是这样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爆发满满青春能量的人。起初,宗赢并未意识到自
期刊
谈到时装,大家自然而然会想起时装设计师,但未必能想到有专门研究布料或服装图案的设计师。受身为裁缝师的奶奶的薰陶,自小对设计及裁缝深感兴趣的练佩仪,现在是时装平面设计师,认识近千种布料的特性、重量,对于不同季度流行哪种布料也了如指掌,可以说是一个“布料活字典”。  很多人都不清楚“时装平面设计师”与“时装设计师”的分别。佩仪说,布料是设计的基础,她认为从事设计这一行业就必须对布料有一定了解。合适的布
期刊
我们常常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用一堆数字翻来覆去组合得到另外一堆数字,这样的过程实在是有些无聊,但其实数学也有一些好玩的梗,比如数字黑洞。数字黑洞的意思是指由某些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字串,经过一定规律的演算之后,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果,这就是数字黑洞的概念。和宇宙的黑洞类似,数字黑洞的存在表明,任何形式的数字经过变化演算之后,都不可避免会走向同一个数字列,因此有人说,数字黑洞的存在体现了数字所具有的魔
期刊
(微博@千年老锦鲤)   说起“CP”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炒CP的营销模式逐渐成熟的今天,真情实感粉CP的观众也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在CP这个词刚刚流传开来的时候,那些火爆一时的热门情侣,都是我们的“初心”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二次元CP吧!   毛利兰&工藤新s出自《名侦探柯南》   说起“新兰”这对CP,最近还真的是喜事临门。   自从上世纪末《名侦探
期刊
轻轻地,你走进一座森林,高大的乔木郁郁葱葱,遮蔽了阳光的底层里开着美丽的花,地面上交错着枯枝和各色落叶,森林里悄无声息,不见虫鸣鸟动。你鼻头忽然一痒,打了个喷嚏,身子前倾,差点摔倒。这一下,森林“活”过来了,地面上的“落叶”有的扑棱着翅膀跑了起来,有的飞了起来,开得正艳的“兰花”滑走了,树上的“枯枝”也纷纷开始逃跑。你被吓了一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还没完,当你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又看见一条“蛇
期刊
《一拳超人》中的琦玉老师曾说:“我秃了,可是我变得更强大了。”强没强大不知道,但“秃”确实成为了许多人的烦恼。爱豆们在采访中频频表达对发量的担忧,尤其是在演唱会热情舞动、挥洒汗水时,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出不断上移的发际线;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也爱上了随身携带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同时还为风吹过头顶时传来的丝丝凉意颤抖;来自英国的乔治小王子萌倒了很多人,可人们已经在担心他长大之后的发量......一切都在说明
期刊
如今小鲜肉当道,动不动便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估计除了这一句,其他也就只会说“哇塞,好帅!”“舔屏!”“撩动了老夫的少女心!”都是读书人,能不能有点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来学学古人是怎么形容美男的。  01  TERMS  风神秀逸,面如冠玉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冠是帽子的意思,冠玉就是帽子上面的玉。过去的人习惯在帽子
期刊
3月是香港的艺术月,每年都会有诸多国际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盛會前来巡演。期间最重磅的活动之一当属香港艺术节,今年的香港艺术节已来到第47个年头,以“一步一舞台”为主题,举办了一场为期32天的艺术盛会,总共带来了166场歌剧、音乐、戏剧及舞蹈演出,其中包括15个新作及16个亚洲首演。艺术没有国界,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当国外戏剧融入中国元素,当中国传说与西方美声融合,当西方经典在东方舞台上演,艺术碰撞而来的
期刊
“五米开外,六亲不认;十米以外,人畜不分。”没了眼镜就失去了全世界。戴框架眼镜吧,吃一碗热食就模糊了镜片;戴隐形眼镜吧,又担心伤了视力;想着做个手术一劳永逸吧,要是老了真有什么后遗症实在伤不起。这怕是当代近视眼患者日常的真实写照了吧。那么问题来了,书中常道古人为求功名,凿壁偷光、挑灯夜读,难道他们就不会近视吗?  古人到底会不会近视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近视也不是什么现代病,自然是从古就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