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战略任务。几年来,北京市宣武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科教文化强区”战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宣武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运用“统筹兼顾”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坚持内涵发展,科学统筹,明确均衡优质发展目标,集全区之力,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立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强化政府责任 明确均衡优质发展目标
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区就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科教文化强区”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努力将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区域发展优势。不断完善教育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全区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牵头抓总的作用,集全区之力推进全区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优化教育结构为主线,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在推进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过程中,我区坚持把均衡和优质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在实现均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优质发展,在追求优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努力让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努力实现全区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均衡、优质”的战略目标,把均衡与优质的基础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科教文化强区”的重要内容,列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整体质量和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作为优质教育的主要标志,努力实现学校、学生的双发展。努力使区域内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以此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根据全区教育发展的实际,不断加大工作指导和统筹力度,在启动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整体推进;坚持分层次施训,务求收到实效;加强交流研讨,达到共同提高,促进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均衡。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健全和完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夯实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硬件基础
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加强学校间整合,缩小校际差距。小学从58所调整为27所,其中,有20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并入优质学校。中学从38所调整为18所,其中,有10所基础薄弱校并入优质校。目前,宣武区各中小学在主要项目方面已基本达到北京市新颁办学条件标准。
抓住城市危房改造、奥运带动等有利契机,整体规划,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以撤并结合、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名校辐射带动、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等方式,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在老城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在广外地区新建了具有标准运动场地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新址,彻底解决了我区长期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东重西轻”的问题。我区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共建协议,实现了区属优质教育资源和平门中学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师大附中的强强联合,打破了区域教育资源和区属教育资源的界限,扩大了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受到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2.重视队伍建设和管理,优化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软件资源
(1)提高两支队伍整体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均衡
完善和规范干部选拔、培训、任用、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制度,校长任期制全面实施,名校长工程深入推进,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梯队结构初步建立,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及监督机制日臻完善。针对我区近几年人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重点加大对学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积极推动优秀青年干部的轮校任职,有近50人次的干部进行了交流。开办了“新锐校长研修培训班”和“创新型党支部书记研修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敢创新的骨干书记、校长,顺利实现了校长、书记队伍的新老过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优先安排新聘任的综合院校毕业生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完善青年教师准入培训等制度。探索教师轮岗流动机制,于2007年推出中小学校优秀教师轮流支教试点,组织优秀教师前往普通学校“轮岗支教”,探索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大力推进“新世纪名师工程”、“1-4-1”骨干教师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特聘教师工作室”,组建“名师讲学团”,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均衡。2005年,我区首创中小学教师带薪脱产培训模式,在8年内为区内每位教师提供一次为期一学期的带薪脱产培训,我区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的经验和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并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2)深化招生改革,促进生源相对均衡
我区小学招生严格实行分片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入学从2004年开始,废止电脑派位,试行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按照导向性、多维性、差异性和整合性的原则,从综合素质、学业成绩、个性特长3个方面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全区小学毕业生可从8种入学方式中选择一种,经过双向选择,进入初中就读。2005年以来,全区100%的适龄儿童和100%的小学毕业生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初中入学办法的改革,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使区域内生源的相对均衡配置成为可能。
(3)强化管理,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规范学校管理。我区以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为立足点,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坚持“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实施中小学质量监控方案,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等13个文件,不断完善教学指挥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督导评价体系。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加强自我监控。目前,全区已建立健全了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质量监控与测评制度,有利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对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依法行政,以督促改,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
三、共建共享资源 提高均衡优质发展水平
一是制定了《关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着力在硬件资源、管理资源、课程及教学资源及人力资源方面推进共建共享。二是名校带动,开展走进示范高中校、走进课改样本校、走进示范幼儿园的“三走进”系列活动,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和推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分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等名校分校的建立,发挥了名校在办学理念、发展愿景、校园文化、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名师带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小学校长发展导师团”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高中示范校与骨干教师主导下的跨校选课、跨校兼课、送课到校以及跨校教研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以“智慧教师 生命课堂”为主题举办系列研讨活动,推出了数十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成为宣武区培育优秀教师群体的有效载体。四是拓展课程内容和途径。开展了“职普融通”项目,职高和普通中学联合开发课程;连续3年开设假期中小学生海外游学综合实践课程,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五是遵循“教委搭建平台、项目指导带动、教研部门组织实施、校际合作开发、学生跨校选修”的思路,分步推进跨校选课工作,各校学分互认。目前,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高中校扩大到全区高中校的93.3%,选修课达到20多门,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均衡优质发展的新阶段,先后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区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名师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打造品牌,努力探索具有宣武特色的推进教育全方位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教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甘 璐)
一、强化政府责任 明确均衡优质发展目标
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区就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科教文化强区”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努力将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区域发展优势。不断完善教育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全区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牵头抓总的作用,集全区之力推进全区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优化教育结构为主线,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在推进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过程中,我区坚持把均衡和优质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在实现均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优质发展,在追求优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努力让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努力实现全区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均衡、优质”的战略目标,把均衡与优质的基础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科教文化强区”的重要内容,列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整体质量和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作为优质教育的主要标志,努力实现学校、学生的双发展。努力使区域内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以此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根据全区教育发展的实际,不断加大工作指导和统筹力度,在启动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整体推进;坚持分层次施训,务求收到实效;加强交流研讨,达到共同提高,促进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均衡。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健全和完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夯实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硬件基础
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加强学校间整合,缩小校际差距。小学从58所调整为27所,其中,有20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并入优质学校。中学从38所调整为18所,其中,有10所基础薄弱校并入优质校。目前,宣武区各中小学在主要项目方面已基本达到北京市新颁办学条件标准。
抓住城市危房改造、奥运带动等有利契机,整体规划,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以撤并结合、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名校辐射带动、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等方式,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在老城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在广外地区新建了具有标准运动场地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新址,彻底解决了我区长期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东重西轻”的问题。我区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共建协议,实现了区属优质教育资源和平门中学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师大附中的强强联合,打破了区域教育资源和区属教育资源的界限,扩大了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受到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2.重视队伍建设和管理,优化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软件资源
(1)提高两支队伍整体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均衡
完善和规范干部选拔、培训、任用、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制度,校长任期制全面实施,名校长工程深入推进,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梯队结构初步建立,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及监督机制日臻完善。针对我区近几年人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重点加大对学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积极推动优秀青年干部的轮校任职,有近50人次的干部进行了交流。开办了“新锐校长研修培训班”和“创新型党支部书记研修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敢创新的骨干书记、校长,顺利实现了校长、书记队伍的新老过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优先安排新聘任的综合院校毕业生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完善青年教师准入培训等制度。探索教师轮岗流动机制,于2007年推出中小学校优秀教师轮流支教试点,组织优秀教师前往普通学校“轮岗支教”,探索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大力推进“新世纪名师工程”、“1-4-1”骨干教师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特聘教师工作室”,组建“名师讲学团”,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均衡。2005年,我区首创中小学教师带薪脱产培训模式,在8年内为区内每位教师提供一次为期一学期的带薪脱产培训,我区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的经验和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并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2)深化招生改革,促进生源相对均衡
我区小学招生严格实行分片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入学从2004年开始,废止电脑派位,试行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按照导向性、多维性、差异性和整合性的原则,从综合素质、学业成绩、个性特长3个方面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全区小学毕业生可从8种入学方式中选择一种,经过双向选择,进入初中就读。2005年以来,全区100%的适龄儿童和100%的小学毕业生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初中入学办法的改革,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使区域内生源的相对均衡配置成为可能。
(3)强化管理,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规范学校管理。我区以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为立足点,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坚持“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实施中小学质量监控方案,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等13个文件,不断完善教学指挥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督导评价体系。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加强自我监控。目前,全区已建立健全了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质量监控与测评制度,有利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对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依法行政,以督促改,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
三、共建共享资源 提高均衡优质发展水平
一是制定了《关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着力在硬件资源、管理资源、课程及教学资源及人力资源方面推进共建共享。二是名校带动,开展走进示范高中校、走进课改样本校、走进示范幼儿园的“三走进”系列活动,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和推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分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等名校分校的建立,发挥了名校在办学理念、发展愿景、校园文化、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名师带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小学校长发展导师团”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高中示范校与骨干教师主导下的跨校选课、跨校兼课、送课到校以及跨校教研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以“智慧教师 生命课堂”为主题举办系列研讨活动,推出了数十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成为宣武区培育优秀教师群体的有效载体。四是拓展课程内容和途径。开展了“职普融通”项目,职高和普通中学联合开发课程;连续3年开设假期中小学生海外游学综合实践课程,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五是遵循“教委搭建平台、项目指导带动、教研部门组织实施、校际合作开发、学生跨校选修”的思路,分步推进跨校选课工作,各校学分互认。目前,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高中校扩大到全区高中校的93.3%,选修课达到20多门,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均衡优质发展的新阶段,先后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会、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区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名师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打造品牌,努力探索具有宣武特色的推进教育全方位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教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