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创造性教育,注重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物理实验顺应新理念更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生动活泼并且富于实践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改进的一些看法。
一、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让演示实验趣味化、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实验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并将物理实验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节,授课时可以借助玩具直升机引入,当玩具直升机腾空飞起时全班同学异常兴奋,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时可趁机设问:为什么直升机能腾空飞起?接着可以很幽默地将直升机举过头顶让其风扇作吹头发的动作,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是风扇在起作用,进而分析风扇在转动过程中给空气向下的推力,同时空气给风扇向上的推力,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趣味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加大实验器材投入,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或分组实验
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演示实验,有些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和演示,甚至干脆以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这导致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如探究磁铁磁场方向、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光的色散等实验,如果采用分组实验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平时比较注意这方面的改进,学生的反响不错,效果很好。
三、积极设计并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
在平时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做“探究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简单易懂的实验进行探究,如比较同样的一张白纸将其揉成团和完全摊开两种形式的下落情况,可以让全班学生参与,这样做对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很有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对课堂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进行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比如在教学“波的形成和传播”时,有些教师为了方便教学用挂图展示波的形成过程,这样呈现不出波形成时介质的动态运动情况,学生只能“死记”。如果利用Flash动画的慢放、暂停功能可以清晰地演示波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介质的动态运动情况,形象逼真,这样波的传播和介质的运动规律自然就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五、在教室里完成学生实验课,边学边实验
边学边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其特点是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既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又能及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一举两得。例如,电路的连接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我把这样的实验课安排在教室里随堂进行,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同时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实际电路,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同时让他们在具体的电路中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每个桌上子都有一套仪器,及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手脑并用,效果很好。
六、注意实验在生活中的扩展和延伸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我们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引导学生“实验室外做实验,生活中学物理”,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例如,①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小制作:利用我们使用过的手电筒,随身听等废旧物品,进行再制作,再利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撰写物理小论文等。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加强探索和研究,为完成新课改实验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让演示实验趣味化、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实验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并将物理实验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节,授课时可以借助玩具直升机引入,当玩具直升机腾空飞起时全班同学异常兴奋,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时可趁机设问:为什么直升机能腾空飞起?接着可以很幽默地将直升机举过头顶让其风扇作吹头发的动作,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是风扇在起作用,进而分析风扇在转动过程中给空气向下的推力,同时空气给风扇向上的推力,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趣味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加大实验器材投入,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或分组实验
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演示实验,有些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和演示,甚至干脆以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这导致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如探究磁铁磁场方向、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光的色散等实验,如果采用分组实验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平时比较注意这方面的改进,学生的反响不错,效果很好。
三、积极设计并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
在平时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做“探究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简单易懂的实验进行探究,如比较同样的一张白纸将其揉成团和完全摊开两种形式的下落情况,可以让全班学生参与,这样做对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很有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对课堂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进行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比如在教学“波的形成和传播”时,有些教师为了方便教学用挂图展示波的形成过程,这样呈现不出波形成时介质的动态运动情况,学生只能“死记”。如果利用Flash动画的慢放、暂停功能可以清晰地演示波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介质的动态运动情况,形象逼真,这样波的传播和介质的运动规律自然就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五、在教室里完成学生实验课,边学边实验
边学边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其特点是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既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又能及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一举两得。例如,电路的连接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我把这样的实验课安排在教室里随堂进行,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同时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实际电路,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同时让他们在具体的电路中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每个桌上子都有一套仪器,及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手脑并用,效果很好。
六、注意实验在生活中的扩展和延伸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我们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引导学生“实验室外做实验,生活中学物理”,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例如,①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小制作:利用我们使用过的手电筒,随身听等废旧物品,进行再制作,再利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撰写物理小论文等。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加强探索和研究,为完成新课改实验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