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能力是在培养学生自己预见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深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创造性、深刻性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学“问”,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是开放的课堂教学的应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质疑的意义;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措施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所有老师的观念都有很大变化,师生关系、课堂形式、作业评价、教学理念都在向着民主、平等、灵活、开放、注重能力的素质教育发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成为今后的必须。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这些社会必须、科技必备、引领发展适用型人才呢?
  作为教育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加大质疑的力度,注重质疑的方式训练,形成质疑的习惯。所谓问题式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课前预习、阅读文本和数学活动中,由学生产生困惑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内交流合作、班内质疑提升,师生共同解决疑惑,最终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自上而下形成课题,其最大特点是因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而注重质疑过程。并将质疑对象分为三个层面:(1)对数学问题本身的质疑,包括对问题题设的质疑、对问题的结论的质疑、对问题的解法的质疑、对问题的产生、性质、拓展、应用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2)对别人的观点的质疑,包括对同伴的观点的质疑、对老师的观点的质疑、对各类学习材料中的观点的质疑、对所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提出自己新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猜想、经总结思考,试着举一反三,举三归一。
  1.质疑的重要性。
  1.1启发开导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的重要性。学贵有疑,必有知。 我经常讲一些在事业上,科学中有巨大成就和卓越建树的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善于质疑问难,敢发奇想的趣闻轶事,告诉孩子们:世界上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善于怀疑,是创造能力的体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看到海洋的尽头与天相接发现地球是圆的,如果我们能从每一节课上发现一个问题,你就有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正如高斯所言: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发展的。还把一些有关的格言警句写在墙上,写在日记里,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座右铭,如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四光:“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1.2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一些质疑式的问题情境,运用这些质疑式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产生对知识的质疑,进而在质疑中获得新知。等等。正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会质疑,那么很难把知识学好。记得一位成功人士说过:把情境给孩子,孩子好奇的眼睛会发现问题;把问题给孩子,孩子好探究的大脑能想到办法;把困惑给孩子,孩子好讲理的天性能让思维更缜密;把空间给孩子,孩子会在分享中品尝到人间的快乐。事实确实如此,只要你认真调查,就会发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具有质疑精神。因为疑是大脑紧张思维的结果,经常性的质疑问难才能易于点燃智慧的火花,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心扉。争辩使人聪慧, 缄默使人愚钝。质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制造学生的认知矛盾, 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从而产生探索的渴望和热情, 再通过争辩讨论达到明事理、出新意的目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 利用教材中容易引发学生争议的知识并结合现实设计问题, 由不同意见的学生争辩讨论、互相质疑, 既生动活泼, 又集思广益。
  1.3养成质疑的习惯。 明白了质疑的重要性,而自觉地去实行又是一回事。正像人人都知道吸烟的危害而很难禁止,个个都明白锻炼的好处而难以坚持一样。很多学生宁愿采用习惯的凭记忆就可以轻易做出来的那种机械,呆板的活动方法,而不愿开动一点点脑筋去发展教材中的问题,更不必说去解答需要动一番脑筋的问题。习惯于吞吃老师嚼过的“馍”,满足于认真听讲,会做作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并养成质疑的自觉习惯,开始必须采取一些强逼措施。比如每预习一节教材,必须把设计或提出的问题当成作业交上来,登记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学期总评酌情加分。对不提问题者,就“罚”他回答问题,对提不出问题者老师就考他几个问题,总之要想方设法逼他们去找问题。
  2.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2.1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通过事物及现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要求,也是课程探究过程的起始阶段.我常用的方法是:(1)是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2)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想问、敢问、爱问。因为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以平等的合作者、促进着身份与学生相处而摒弃“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态度,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感悟、怀疑带到课堂上来。(3)是多引领点拨、多选择对比,使学生在模仿、示范、尝试中敢问并达到善问。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累积思维程序的过程。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与筛选,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式、理解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特别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的困难,就要使学生养成会读书质疑的习惯,达到“不教”的境界,老师应适当为学生提问题启发思路,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见问题、联想问题、引深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首先精心给予示范引导,最好能在各个不同阶段,选择每个不同类型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如“概念型”、“计算型”、“证明型”、“综合型”等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述这样设计问题的理由根据,要求学生从简单做起,先从字面上提出疑问,而后学会找出关键知识点,进而学会类比,引深。这但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老师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最终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个引导启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   2.2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训练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变式教学,其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优、中、差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兴趣变式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钻研,积极思考,可以克服惰性,培养思维主动积极性。
  (2)利用反例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教学时,通过反例变式的训练,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陷阱。去激发学生让其产生“吃一堑,长一智。”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解题过程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新观点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使学生广泛建立联系,多角度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打破那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使他们开动脑筋,串联有关知识,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4)运用逆向变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养成双向思维习惯。这种训练要保持经常性和多样性,逐步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5)采用对一题多变和开放性题目的探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前提下,运用一题多变和将结论变为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重复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归宿与新的起点,是思维的高层次化。实践证明,教学中经常改变例题结论,引导学生自编一些开放性题目,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研究探索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大有益处。
  通过变式教学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减少差生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质疑的原则 措施
  3.1质疑要以本节课内容为中心进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既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又要拓宽内容、范围,进行范围控制而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3.2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中。而且即使不懂,他们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一不留神,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差距拉得更大,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所以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3.3做好督促鼓励工作。这是辅助手段,主要的还是正面鼓励。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尤其是开始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提出的问题可能肤浅,甚至不着边际,或者把握不住重点而发生偏差,这是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尽可能找出合理的成分加以肯定。要善于发现闪光的种子,使他尽快成长为智慧之树。通过教师的热情肯定,正面赞扬,同学们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和质量,自尊心愉悦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思维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探索精神会得到很大激发。
  3.4深化质疑的习惯。质疑问难初步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以后,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互相问难。这是开展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经阶段,也是不断深化的标志。问难不但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生自己与自己之间的,还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质疑问难。
  3.5教师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淋漓尽致的加以发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或自“困”自“悟”,或互“困”共“悟”,绝不是说老师的作用可以削弱。相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向学生提问理所当然,学生即使回答不出来也无可厚非。学生向老师问难天经地义,应大力提倡,极力鼓励,但老师却很难保证不被学生问倒。事实上, 教师不是“ 百科全书” , 被学生“ 问倒” 又有什么关系呢?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曾经被学生“ 问倒” 过, 有一次, 一个学生问他“ 是应力在前,还是应变在前?” 茅以升无言以答, 但他诚恳地说,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现在还不能回答你, 你让我仔细想想, 后来,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 做了一次次实验, 终于找到“ 应力” 和“ 应变” 同时产生的答案, 把科学研究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开放的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形成师生共同探讨的研究氛围, 实现教学相长。当然作为老师经常被问倒毕竟不是很好。因此,教师更加经常给自己出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楚清 质疑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科教育》 2001年第7期
  [2]白翠峰2006年 利用质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探讨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其他文献
以新课程为基础,重新审视课堂中师生活动,反思课堂的观念与认识,可以看到,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平时要加强刻苦的锻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行为与舞台表演行为之间有着一些相似的成份
期刊
【摘要】西部农村由于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欠缺与落后,造成教育相对落后,学前教育尤其如此。造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实践当中的困境,包括基础薄弱、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一种是理论困境,主要是在学前教育办学当中存在的三个认识误区:其一是认为学前教育发展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其二是认为学前教育不重要;其三是认为学前教育一定要正规化办学。因此,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于:突破主客观困境,创造学
期刊
学校的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因此,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村学校来讲,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安全教育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班级安全管理与教育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1.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  一是要有完善班级制度,量化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此制度为了更好的有效落实,就得让学生自己来制定,最后
期刊
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然而在贫困山区,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是我从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年的思考。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
期刊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课程实验中不能体会到快乐?问题根源之一在于: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关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生活需要,片面强调知识的识记,使儿童在教育中难以体会到应有的童年生活和乐趣。因此,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体现实验,变传统的“书本知识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
期刊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做到以下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1.语言富有诱惑力——使学生愿意听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
期刊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厌学一直是不易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数学学困生厌学更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研究数学学困生厌学并据此找出其原因进行辅导,对于贯彻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习的局限性使学生偏科。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学习中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要有刻苦钻研的毅力,要勤于动脑、培养思维。教师要创设学生愉快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行,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普遍现象。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5亿人。虽然80后、90后农民工学历较前有所提高,但是,其中高中以上毕业占进城务工人员的51.51%,初中毕业及以下的务工人员仍占进城务工人员的48.49%。不难看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这样必将影响他们进城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们的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及融入城市的现代化生活都是极其不
期刊
2012年是陕西实施新课标教学改革以来的第三次高考,文综试题和2011年一样,都采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试题向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有着导向和引领作用;综观这三年文综试题中的政治部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变化。下面把它们加以比较分析,希望能对今后的高中教学有所启发。  1.试题分值分布对比及启示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2012、2011、2010年政治试题
期刊
新课改,数学问题越来越多的注重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身边数学也逐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如何引领学生将课堂数学用于实践,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数学慢慢成为我们教者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让死知识成为活动力也成为新课改下教者的思考方向。  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再次,课题数学教学应努力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