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厚煤层综放面巷道超前主动支护协同控制技术

来源 :煤炭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矿井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因采用超前液压支架支护而导致顶板锚杆(索)失效且在直接顶破碎时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以红岭煤矿1505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因素、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梯形巷道顶板超前支护围岩控制力学模型,并基于锚索梁锚注协同控制技术机理,提出锚索梁锚注的补强支护替代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式,现场试验效果良好.1505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范围内巷道两帮移近量为385 mm,顶底板移近量为339 mm,其变形量均在安全合理范围内,实现了工作面回采巷道全周期一次性主动支护.
其他文献
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选煤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崖坪选煤厂通过采取预排矸系统技术改造、完善煤质管理体系、优化原煤开采方法等措施,使矸石带煤率从6.37%降低到0.44%,故障影响时间大幅降低,电耗水平保持先进指标,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为炼焦煤选煤厂提供借鉴.
为更好地研究采动影响,防治顶板水害,通过采集辛置煤矿东四延伸采区巷道顶板K2灰岩4处淋水点15组水样数据,在K2顶板灰岩XRD矿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分析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顶板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所历经的水岩作用.结果 表明:K2灰岩中含有大量方解石,局部含石膏,其次为白云石和高岭石以及伊利石.顶板淋水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TDS含量在904.47~1469.40 mg/L,4处淋水巷道壁上都产生了钙华现象,总体水质与区域K2灰岩地下水水质较为一致.淋水过
通过对常规储存煤炭圆筒仓工艺布置形式的分析,并结合已投运的某化工企业φ36 m圆筒仓储煤系统的应用实例,提出了 一种在功能及安全、技术性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直径筒仓设计新方法.
分析了沙坪选煤厂煤泥水浓缩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原两段浓缩工艺改为一段浓缩工艺的改造思路.改造实施后,提升了选煤厂煤泥水系统浓缩工艺适应不同煤泥性质的应变能力,实现了快速切换浓缩池,将煤泥中的中、低灰煤泥与高灰煤泥进行分离的目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加压过滤机的处理能力,并节约了煤泥浓缩的药剂使用量,对保证并提升选煤厂利润具有重要意义.
阐述了煤矸石的定义、分类以及煤矸石在道路基层材料中应用现状.选取宁夏灵武某选煤厂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从其物理性质入手,进行水泥稳定煤矸石料的抗压强度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厂煤矸石可满足道路底基层的低限值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强煤矸石的分类,以利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采用X射线识别和干法分选技术设计了智能排矸系统,选取灵新选煤厂和清水营选煤厂不同特征的矸石、煤、中煤及杂物为试验样本,通过反复在线检测和仿真实验,以验证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和自动排矸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按照预期,准确、稳定地识别出不同特征的实验样本,实现智能排矸.
以河南省赵固二矿11020下顺槽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复合顶板巷道模型组,研究动载扰动下围岩变形特征,总结巷道断面矢量变形与低应力区演化规律及不同顶板结构围岩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动载扰动下复合顶板围岩变形规律会随着顶板岩层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且围岩变形各项结果显著增加:围岩矢量变形面积增加266.3%(18.6 m22)、117.8%(26.5 m2)、86.7%(19.5 m2)、150%(9 m2)、78.6%(16.5 m2),低应力区面积增加154.06%(99.2
为解决矩形巷道顶板因应力集中易产生冒顶破坏问题,以阳城三采区3310工作面顺槽矩形巷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等效圆法计算得出顶板松动圈为2.48 m,两帮松动圈为1.6 m,提出了将巷道顶板锚杆换为锚索的支护方案.FLAC3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板采用φ21.6 mm×4500 mm锚索支护,顶板位移量减小了48%,顶板塑性区高度减小40%.优化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持巷道的稳定性.
为了研究柔性障碍物对甲烷爆炸激励效应的影响,分别设计了无膜片、有0.09 mm膜片和有0.1mm膜片的实验工况,通过爆炸压力峰值、火焰速度等特征参数,研究柔性障碍物的厚度对甲烷爆炸激励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膜片后甲烷爆炸超压与火焰速度明显高于未加膜片;0.09 mm膜片和0.1 mm膜片的甲烷爆炸实验最大超压分别为0.53、0.6 MPa,增加膜片厚度,火焰速度峰值随之升高20.85%.同时利用激光纹影系统记录了膜片破裂后激波与火焰在流场中的传播过程.
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面煤壁片帮、滑帮诱因和破坏模式,基于费勒纽斯法建立了煤壁破坏的力学模型,定义并求解了煤壁的稳定性系数,根据稳定性系数对影响煤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防治煤壁片帮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壁稳定性与滑块重力、顶板压力和底板支撑力近似呈反比例函数关系,与内聚力近似呈正比例函数关系,内摩擦角则对其影响不明显.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调节工作面采高、支架初撑力、底板比压以及注浆的方式来控制煤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