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土地 辉煌的历程——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侧记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与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6月26日上午,由中共河北省委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博物院承办的“英雄的土地 辉煌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在河北博物院隆重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宣布展览开幕,并在参观展览后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主持展览开幕式,省政协主席叶冬松等参加活动。
  王东峰在讲话中指出,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全省上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上下要以举办此次展览为契机,把党的历史学习好、宣传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展览精心设计了“慷慨燕赵  浴血新生”“艰苦创业  探索前行”“改革开放  富民强冀”“团结奋进  走向辉煌”4个部分,通过520余幅历史图片、230余件档案文献、50余组实物,全方位、全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燕赵儿女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具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激励全省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不懈努力。
  展览自6月26日开展至8月3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吸引了近17万人次的参观,开展当日半天的参观人数就达到了2746人。共接待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310家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观,对外提供讲解服务300余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日报》、长城网、河北新闻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其中长城网推出了“云逛展”,河北公共频道开设了“云上观展”栏目,对展览进行了详细讲解。
  珍贵档案、党史图片、影像资料见证建党百年峥嵘历程
  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百年征程的光輝岁月扑面而来。一件件珍贵档案、一幅幅党史图片、一幕幕鲜活的影像,都向人们传递着初心和使命,给人们多角度、全景式地铺开了一幅建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燕赵历史画卷。
  展柜内,薄薄的泛黄纸页,“新青年”三个字殷红如昔。“这是大钊先生的《青春》,为河北省档案馆珍贵馆藏档案……”讲解员朗声讲解着。1916年9月1日,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发表文章《青春》,激起无数热血青年满腔救国豪情,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对中国旧文化、旧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一位学生在参观中颇有感触地说:“吾辈当自强,定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成为了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八路军先后开辟了晋察冀、冀晋鲁豫等抗日根据地。河北抗日军民发挥无穷的智慧,创造出了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游击战法,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展柜中的一张1945年清苑冉庄地道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大家纷纷走到展柜前进行拍照留念。一位来自保定市的参观者激动地说到:“地道构筑图还是第一次见到,太珍贵了,我要拍回去给家里人看看。”
  步入第二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进京赶考》的油画,它以太行山、西柏坡为背景,艺术再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时,与当地群众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这幅经典巨制气势磅礴,100多个人物,无一重复,栩栩如生,生动表达了人民领袖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主题,深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执政“大考”时的坚定信念。前来参观的市民轻声讨论着:“这是毛主席”“这是朱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展柜中的《河北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等珍贵档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北人民艰苦创业、探索前行的奋斗历程。
  改革犹如大潮奔涌,燕赵大地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壮丽乐章,“包字进城”“满负荷工作法”等改革经验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涌现出了“满负荷工作法”发明者张兴让、“邯钢经验”创造者刘汉章等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协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京津冀繁花满枝,雄安崛起新城,冬奥梦想绽放,河北迈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高度,人民过上前所未有的美好新生活,昂首阔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一位来自于阳原县的农民,在观展时看到张北县德胜村的照片后激动地说:“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展墙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我省“三件大事”专题纪录片,极大地振奋了参观者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
  珍贵档案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河北省档案馆大力发挥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庆祝建党 100 周年专题展览和拍摄党史教育视频公开课《誓言无声》和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等活动,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红色档案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展览期间,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在展厅滚动播放,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不时互相交流并向工作人员问询。
  一份份红色档案,记录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档案作为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勋。
  展厅亮点纷呈  成为红色新地标
  百米手绘历史长卷《燕赵图景志》、“军民鱼水情”群雕、《河北省红色旅游手绘地图》亮相展厅,成为众多参观者的拍照打卡地。其中百米手绘历史长卷《燕赵图景志》应用了视频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绘制了41幅图景,近百个画面,生动再现了100年来河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非凡历程。参观者可以通过大屏幕一览百年党史长轴画卷,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浩气。
  VR在河北省档案馆网站全景网上展厅上线发布。8月5日,VR全景网上展厅正式上线发布。网上展厅共分为前言、慷慨燕赵  浴血新生等5个部分,具有全场景还原、自动导览、热点点播、VR体验等功能。其中720度全景拍摄等虚拟现实综合技术以全方位、多维度、交互式记录的方式,打造全天候线上可听、可看的河北党史及档案文化宣教阵地。用户仅需扫描展厅里的二维码或登陆河北省档案馆网站等平台,即可在这三度空间的虚拟界面中,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全空间、全内容地查看“红色”的点点滴滴,感受河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网上展厅已成为展示党的波澜壮阔百年奋斗历史和光辉形象的重要平台。
  抗疫档案诉说我省驰援湖北抗疫故事。展柜中的十多封请战书显得格外醒目,在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诚奉献的医者之心,印证着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也是大爱精神的生动诠释。与它一同展出的还有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捐赠给省档案馆的“支援湖北医疗队”队旗等。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红底黄字的队旗,在驰援湖北疫情防控中,它成为了一个标杆。这些抗疫档案都是燕赵儿女不忘初心、大爱无疆的真实写照,印证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燕赵大地生机勃勃、活力迸发,河北儿女信心满怀、意气风发。面向新征程,档案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透视镜,助力彰显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或5G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在高数据速率、大容量、超低时延、高移动性的新型通信技术支持下,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近年来 “智慧校园”也成为高校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的公共服务平台,既是学校档案的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扩大化、高校管理精细化、高校发展信息
《供用电》是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英大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供用电》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配用电领域的专业技术期刊。期刊定位:面向供电企业、科研院所、设备厂商、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供用电领域交流平台,成为供用电领域的探索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欢迎广大专业人士关注和订阅《供用电》期刊!
为了解决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中控制器缺乏基于实时运行数据测试验证的问题,在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来搭建仿真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标准规约接口获取实时电网运行数据,搭建了主动配电网控制器测试平台。测试平台利用调度主站转发和无线公网传输的方式,获得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实时数据,利用DIgSILENT仿真配电网实际运行环境,进行主动配电网控制器的测试。该测试平台针对主动配电网控制器的区域自治控制和区域间协调控制2种控制模式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为主动配电网控制器的硬件在环
低压直流系统母线短路故障会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威胁,为计算其最大预期短路电流,首先从电力电子层面深入分析了几种典型拓扑的短路故障电流特性,将短路过程分为2个阶段:电容放电阶段和电源-电感放电阶段,并推导了不同阶段的短路电流表达式。电源-电感放电阶段的电流称为短路稳态电流,其特性与变换器拓扑有关,根据变换器拓扑对短路稳态电流的控制能力,将变换器拓扑分为可控型和不可控型。分析了低压直流系统中不同的电源特性对不可控型拓扑短路电流的影响,并推算低压直流系统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最后搭建了MATLAB/Si
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和历史真实面貌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特定有型物品,它是一个单位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单位履职活动的真实记载,是单位发展史与光荣史的有力见证,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载体的档案所不能替代的[1],同时也为撰写史志、大事记、年鉴提供最直观生动的档案实体,各单位对实物档案的认知逐步加深,对实物档案日趋重视。实物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国家未有统一的管理规范。本文通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一、建设气象史馆的重要意义  作为气象史料重新开发利用的集大成者,气象史馆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信息,建好气象史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一些省份的气象部门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在建设气象史馆、进行气象文化宣传和气象科普教育方面闯出了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归纳起来,气象史馆在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资源、展示气象发展史和行业特色、激发干部职工职业归属感、进行气象文化教育和科普宣传、增强气
作者简介:蔡子谔,河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河北省老教授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13个国家级协会会员。  当我们采访丁里同志时,他已离休在家,我们也见到了他的夫人——荆蓝。在丁里同志去世后,夫人荆蓝以一衰迈孱弱之躯,四处搜集丁里早期散佚作品,编纂成了四十余万言的一部《丁里艺术集》。  丁里是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中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全才。在晋察冀
一、“学生类”档案概念界定  “学生类”档案概念的提出,并单独设类,体现了“大档案”思想,“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1]。然而,由于教育部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仅提出了概念,简要列出了归档范围,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准确的界定,更未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实施办法,且所列归档范围有些(学籍档案、党团组织档案)又与其他门类(教学、党政等)重合,结果导致大家解读不一、操作多样
一、引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就展开了有关科技档案相关问题的探索,各学者及档案工作者不断对科技档案的概念、管理、利用、开发等问题进行辨析、研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社会所认识,科技档案的相关问题也因为科技档案价值的提升而持续受到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对科技档案的建设做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科技档案的相关工作,很有必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对科技档案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