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再富不能富孩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国内某著名门户网站对5 5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52.9%的人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调查结论,笔者是持相反态度的。理由有三:
  其一,有违“常理”。“为子孙造福”,是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的一种幸福观。在这种深深扎根于民族潜意识中的幸福观作用下,不管是哪一代上辈人所作的努力、拼搏和奋斗,实际上都是在为子孙后代造财富、谋幸福。既然一代一代的上辈人都是“为子孙造福”,都是为子孙后代创造财富,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理”。因为上辈人所创造的财富,总不能自己偷着吃光花尽或带到坟墓里去吧。
  其二,有违“常情”。“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所有为人父母都认可并坚持的一种观点,也是最大的人之常情。笔者虽然没有做过调查,但我敢说,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父母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多吃苦,这是一种“常情”。既然大多数父母都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情”。
  三有违“常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规律。在这种正常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也是一种正常规律。既然富裕起来的家庭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规”。
  其四,有违“常态”。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很“常态”的现象就是孩子生活在家庭生活中,随着家庭的不断富裕,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总是伴随着家庭不断富裕而不断提高的。比如,餐桌上丰盛了,孩子吃得好了;家庭买了新车,孩子会跟父母一起坐车;家庭买了新楼,孩子肯定要告别旧房;家庭有钱了,孩子穿的、用的也相应地会比不富裕家庭的孩子好一些……这种“常态”的现象,实际上是“再富也是富孩子”。既然如此,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态”。因为富起来的家庭总不能让孩子生活和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
  综上看来,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结论,无论于情于理、于规于常,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我们应该像说“再苦不能苦孩子”那样,理直气壮地说“再富也不要怕富孩子”。因为富起来的家庭最终都会落脚到“富孩子”上来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伴随着家庭的富裕而成为“富孩子”,这是不容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至于说富起来的孩子,将来会因富而累,不思进取,不能吃苦,坐吃山空,或当“败家子”,那就不是“再富能不能‘富孩子’”的问题了,而是富起来的家庭如何对“富孩子”实施家教问题了。正如中国科学院心理诊所对近千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超过三分之二的家长被孩子认定为“不合格家长”。不合格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过分保护型,家长包办代替太多,有这种倾向的家长比例占到总数的30%左右。二是过分干涉型,其表现是喜欢画框框、定调调,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种家长也占到总数的30%左右。三是严厉惩罚型,占总数的7%~10%。看来,富起来的家庭不是“再富能不能‘富孩子’”的问题,而是富起来的家庭对富孩子的施教问题。
  说到富起来的家庭如何对“富孩子”实施家教的问题,根据个人的体会,笔者以为,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说到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或出息的大小,与孩子富不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与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没有责任,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培养,既需要父母的言教,更需要父母用自己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为孩子做榜样。有了社会责任感,富起来的孩子就会勇于担当,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努力,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二,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心。谁都喜欢有爱心的孩子,因为这种社会心理,决定了有爱心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比别人走得更顺、更好、更成功。因此,不要怕孩子富不富,要怕就应该怕孩子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孩子即便是不富,他也不会走到人生正道上来的。相反,富起来的孩子有了爱心,却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富有奉献出更多的爱心,从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心。除了言教,比如鼓励孩子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父母也一定要用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的爱心行动,去影响孩子。在这方面,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正是培养孩子爱心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孩子的家教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富起来的孩子从怎样做人上,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上,施加教育和影响。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再加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爱心,你就不用怕孩子不能独立、不能吃苦、贪图安逸,富起来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来源:光明网)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总会遇着一些人,如同一盏灯,温暖而明亮地闪烁在你前行的路上。先生周一贯,就是我人生路上的这样一盏灯。  先生常被相濡以沫的老伴自豪地称为“天下第一大好人”。是的,这位在小语界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前辈,一副好心肠,一股好脾气,是一个对什么事都很温和的长者,温和到不生气、不骂人,温和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平和善良的先生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是一位好说话、好伺候、好满足的好“好”先生。  好“好”先
温州日报作为地方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上,首先就要突出地方特色。把策划重点、报道角度重点放在突出地方特色、呈现独特个性上。只有充分利用本地报道资源、挖掘本地报道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数学课的性质和任务。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职业学校的数学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所以,职业学校数学课是一门与技术专业课、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密切相关的学科。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精当  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首要工作。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
现代电教媒体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这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强烈冲击和深刻的革命。因此,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进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这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态度。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概摒弃这一做法也不科学,只有将这两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传递方式的优化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
作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而且作文又是语文考试的重分题,所以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对于写作都充满了无奈和不知所措。其实,任何的文章形式都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只要在写作时候遵循这些原则,就会写出合格的作文,如果能多多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并且能多多阅读好的文章,那么我们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也就是说优秀的作文=写作技巧 好词佳句的积累。下面就小学常见的作文类型,即写景、记事及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做简单的介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非常注重日常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的书写,因为这是师生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每次作文写作后,学生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从教师的评语中找到自我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评语中的只言片语,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文的心态。我认为,作文评语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在实践中,要重视作文评语。   一、尊重赏识,鼓励为主    我们知道,人最渴望获得的就是别
假期读报,发现有些报纸在报道外地新闻时学厨师搞冷菜拼盘的做法,热衷于搞负面新闻“拼盘”,客观上强化了负面新闻的负面作用,读者对此多有微词。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现状,我们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