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兴趣的激发、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活动中培养素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等几个角度就高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中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之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教育。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上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这些物理现象的原理像谜一样吸引着他们去揭开谜底。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又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如“纸锅烧水”“钻木取火”等,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还有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不能复制出来,但通过讲述也能起到同样的激发兴趣的效果。如“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头的侧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飞,用手一抓,抓住一颗子弹”,“卫生球放入衣柜,不久就不见了”等等。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第二課堂的作用
为了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需要有大物理观。即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参加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教学效果将由校外不同于课堂的环境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一般说来是积极的,当然需要教师的合理调控。
有人担心去课外上课会影响教学进度,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比起“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方法,浪费了学生质疑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利发展学生思维。适当地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经得起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走出去是跳出应试教育框框的方法之一。校外环境中,有不少因素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各种挑战。
三、 在活动中培养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我们应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内容以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为主。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1. 可以培养他们在学生时代就热爱科学的意识,使他们具有相信科学、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在参观航模活动中,就要向学生讲述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让他们逐步懂得航天英雄(如宇航员杨利伟等)能上天的科学道理,进一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例如有个学生在参观航模后叹息:“以我的成绩是考不上大学的,参观只是巩固一下物理知识,饱饱眼福而已。”我针对他的思想认识,拿出一份资料让他看。这份资料讲述一位只有初中毕业水平的农民制造轻型飞机(喷洒农药、搞测绘的那种)的事迹。这个学生看后又叹息:“原来我的志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此以后,他自卑的心理消失了,在学习上奋起直追。
2.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个性。素质教育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也要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教法。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最优化,即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结果。科技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一个人学了某个物理原理,能解几道习题,自以为掌握了知识,但如果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的实践,就会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为了攻克操作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他们会主动请教老师,主动跑图书馆找相关资料,主动共同探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一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个性与学习能力便得到培养。
四、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对物理的探究来体现的。物理问题有一种形式是提出一个新鲜的问题供学生去自由探究。但通常是通过物理练习来进行的。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通过练习所提供的问题情境,进行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到训练。探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发挥,有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教学民主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形式之一。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起怎样的作用呢?
1.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是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开发者。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拥有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很少顾及其他资料的收集。而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这就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当然也就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当然,在寻找材料上可以有意安排一些学生自己去找,以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
2.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应给予指导,不能放任自流。有时可以让学生走一些弯路,但这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好以此与捷径相对比,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从收集材料到积累资料、分析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给予中肯的评价,以保护研究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正确掌握。
总之,要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由过去的知识详解变为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作者简介:
李朝阳,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中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之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教育。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上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这些物理现象的原理像谜一样吸引着他们去揭开谜底。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又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如“纸锅烧水”“钻木取火”等,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还有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不能复制出来,但通过讲述也能起到同样的激发兴趣的效果。如“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头的侧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飞,用手一抓,抓住一颗子弹”,“卫生球放入衣柜,不久就不见了”等等。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第二課堂的作用
为了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需要有大物理观。即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参加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教学效果将由校外不同于课堂的环境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一般说来是积极的,当然需要教师的合理调控。
有人担心去课外上课会影响教学进度,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比起“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方法,浪费了学生质疑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利发展学生思维。适当地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经得起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走出去是跳出应试教育框框的方法之一。校外环境中,有不少因素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各种挑战。
三、 在活动中培养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我们应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内容以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为主。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1. 可以培养他们在学生时代就热爱科学的意识,使他们具有相信科学、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在参观航模活动中,就要向学生讲述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让他们逐步懂得航天英雄(如宇航员杨利伟等)能上天的科学道理,进一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例如有个学生在参观航模后叹息:“以我的成绩是考不上大学的,参观只是巩固一下物理知识,饱饱眼福而已。”我针对他的思想认识,拿出一份资料让他看。这份资料讲述一位只有初中毕业水平的农民制造轻型飞机(喷洒农药、搞测绘的那种)的事迹。这个学生看后又叹息:“原来我的志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此以后,他自卑的心理消失了,在学习上奋起直追。
2.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个性。素质教育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也要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教法。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最优化,即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结果。科技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一个人学了某个物理原理,能解几道习题,自以为掌握了知识,但如果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的实践,就会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为了攻克操作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他们会主动请教老师,主动跑图书馆找相关资料,主动共同探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一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个性与学习能力便得到培养。
四、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对物理的探究来体现的。物理问题有一种形式是提出一个新鲜的问题供学生去自由探究。但通常是通过物理练习来进行的。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通过练习所提供的问题情境,进行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到训练。探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发挥,有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教学民主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形式之一。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起怎样的作用呢?
1.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是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开发者。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拥有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很少顾及其他资料的收集。而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这就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当然也就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当然,在寻找材料上可以有意安排一些学生自己去找,以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
2.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应给予指导,不能放任自流。有时可以让学生走一些弯路,但这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好以此与捷径相对比,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从收集材料到积累资料、分析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给予中肯的评价,以保护研究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正确掌握。
总之,要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由过去的知识详解变为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作者简介:
李朝阳,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