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将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但往往收效甚微。说起来,似乎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外,家长也给孩子买了很多的名著,可现实是孩子不爱看啊。
  之前我在班上很随意地了解了下,请看过《海底两万里》的同学举手,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举起了手。这让我心里略感欣慰,因为还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学生已走到前面。紧接着就有一次语文测试,里面有一道题,要求写出《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主人公。我想这个题没啥难度,大部分学生都看过,回答出来是没问题的。但事实是,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能回答出来。这个结果令我大感意外。大多孩子们不是看过了么?他们是怎么看的书?进行了有效的阅读了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不由得让我思考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名著导读”的有效阅读问题。
  说到读书,古人主张“厚积薄发”,也就是说要多看,多积累。王国维强调读书大凡有三个境界,初始时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时期,要多读书,要广泛汲取营养。然而“学而不思则罔”,在此基础上,还要多思考,多思辨,否则就会迷惑而无所得。这就到达了读书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不断的思辨之后,阅读就达到了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悟是因为有了之前大量的积淀。前人关于读书的理念,我觉得很有指导意义。我们不妨把前人的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学生,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思维,还可以陶冶心灵、习得技艺。当然,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是如此。
  然而,现在的学生周遭吸引他们眼球的东西太多,电脑、手机、ipad、动漫、游戏……凡此种种,让孩子们在纷杂的诱惑中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没忘了督促自己的学生要多阅读、多阅读,但简单的说教并没有起到太好的作用。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导到喜爱阅读名著的这条康庄大道上来呢?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泛泛要求的教学模式,尝试着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紧密的跟进,令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进行有效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在整个阅读教学环节中,我觉得值得分享的是以下几点。
  一、人手一册《骆驼祥子》读本
  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家庭大多经济状况不错,或借或买,必须做到人手一册读本。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督促检查。第一次査时,有学生没有备书,教师要盯住没有备书的学生,直到其拿到书。真正落实到人手一册。它是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去阅读的基础。
  二、督促检查阅读进度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一段时间里,要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规定阅读结束的截止时间,一般一部长篇小说可安排三周时间。教师可以在语文早读时间和其它可利用的时间里进行督促检查。这中间不乏有躲避监督的学生,而这一类学生往往不具备较高的执行力。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温柔而坚定地令其执行,既要在精神层面给予鼓励,又要毫不留情地严格要求。
  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这一步骤是检查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阅读的关键。阅读成果展示可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分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指定学习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讨论。要求每人必须在小组发言谈阅读所得。同时小组同学选出一位谈感悟谈得好的同学作代表,代表小组在班上分享阅读体会。
  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用PPT给出讨论时可参考的题目,但可明示不拘泥于此。参考题目有:1.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认为作品中哪个人物最令你难忘?3.作品的主题是什么?4.作品体现了老舍怎样的语言特色?5.祥子走向毁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中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状况,处理突发问题,控制讨论内容和节奏。巡视中,看到学生在各个小组都能积极发言,而且言谈中均能就作品说出一二,让我了解到学生对作品是进行了真正的阅读的,也就是我要强调的,在这样的组织下阅读看起来是落到了实处。
  第二课时,各小组选出的代表抽签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依次上台分享阅读感悟,主题自定。
  在这一环节中,小组代表的分享,让我对这些学生似乎有了新的认识。原以为,才七年级的孩子,能上台脱稿说两句就不错了。然而事实是,由于孩子们认真看了《骆驼祥子》,又是各小组选派上来的代表,每个人都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言之有物地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夸张地说,令我有惊艳之感。在台下听讲的我当时就想到,看来不是孩子不爱读名著,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去读名著。
  在随后的一次语文测试中,有两道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题,全班百分之百的同学答對了。很简单的原因,作品每个人都阅读了,也就是我认为的阅读落到了实处,学生必定获益不浅,不仅仅是在考试上。
  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我引导学生在本学期阅读了《红岩》《海底两万里》,将“名著导读”的阅读落到了实处。在阅读过程中,我没再听到学生说什么“看不下去”啦,“有距离感”啦之类的话。我知道,慢慢地,他们一定会被这些名著吸引并陶醉其中。我相信,在今后的名著阅读中,学生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作品中很好地感悟人生、体味社会、积累知识、汲取营养。
  我当然清楚,立竿见影的阅读效果未必都能很快地显现。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令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也不必急功近利。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我们的学生静下心来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总之,通过这样的“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我的感悟是,学生不是不爱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是在初中这个年龄段,需要教师做细心的引导和指导。当教师做了扎实的引导和指导之后,“名著导读”的阅读必然会落到实处,学生也必然会从中受益。
其他文献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深挚情感和对音乐无以伦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文学式再现,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更是举不胜举,特别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因其对细节的准确拿捏和衍生出的丰富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今人喜欢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比喻一件众人所关心注目的事物久久才得实现,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女人的娇羞或比喻那刚出现的
[摘 要: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对编辑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编辑理念和编辑能力不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编辑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融媒体环境对传统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融媒体环境下编辑所需要具备的融合意识和编辑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融合意识;编辑能力]  在融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逐渐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当今,新
[摘 要:将问题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现象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索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模式;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高中物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转化成为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但可以使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是一篇表现春秋时期女子爱情婚姻问题悲剧的作品。这首诗通篇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沉痛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婚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在痴情女的对比之下,一个负心郎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结婚前,氓为了得到女子的爱心,开始装出老实忠厚的样子,并以换丝为借口,提出谋婚的要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女主人公对氓是一片赤诚,氓向她提亲,她
[摘 要: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曾经分三个层次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困难,它们分别是:①一般科学的困难;②社会科学的困难;③政治经济学的困难。但既往的解读中,很少的研究者能区分这三重困难,因此对马克思该思想的理解也显得模糊。本文试图依据于文本,辅以必要的阐释,系统梳理马克思所言的三重困难,以求清晰地将马克思的本来含义呈现于读者面前。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三重困难;资本论] 
一次教研活动时,笔者遇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还会记得学生时代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吗?”“有多少语文课让你难忘?”于是笔者开始努力地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语文课,结果诧异地发现真的没有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在头脑中存放。但值得庆幸的是,时隔久远,依稀能记起一些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的片段,而那些片段,饱含智慧,充满艺术,至今仍历历在目。  语文课,何需难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
一、问题聚焦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与目标”中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读物”,事实上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达标者并不多,其中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的阅读量更少。可以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一个盲点。这会导致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下降,也不利于学生阅
新课改浪潮滚滚袭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乃大势所趋。犹忆2009年盛夏,十堰市全体新高一的语文教师齐聚郧阳中学,参加了全省首批新课改培训,当时老师们都倍感振奋。特别是其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对于研究性学习,我自感还是敏锐的,开展了一些尝试。我深信:适应新课改要求,绝不可消极懈怠;应将登陆平台展示“网上成果”这一看似被动的任务,转化为培养贯穿高中始终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我
一、大陆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大一统”思想当然也不例外。  1.从地理条件到“大一统”思想的孕育  起源于黄河之滨的华夏先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不同。先民們枕河据土,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发展农耕自然而然地成为唯一的选项;同时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等生存危机,采用集体而不是个体
语文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是阅读与写作。阅读教学中的绝大部分文本都是文学类文本,“文学就是人学”的命题决定了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人”,没有“人”的阅读教学是不合格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表达自我观点,正是从“人”的层面对学生进行的既有写作技巧更有“人”的本质体现的写作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更需形成自己的思想,在思想内涵中强调把学生当作“人”而非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来对待。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