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特殊的群体,教育是其核心问题,更客观体现多种冲突和矛盾,本文则从课程、教师、学校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对策,望给予农村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因素;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话题,分析影响教育因素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教育改进活动能转变农村教师传统教育理念,提高留守儿童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全面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1.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教育学校影响因素
  1.1课程偏向因素
  从相关调查结果得知,多数留守儿童认为农村生活和学习条件无法和城市相比,都渴望去大城市上学。课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教育价值,不少西方研究学者认为,课程所呈现的知识内容会对教育公平性产生影响,简言之学校培养人才和城市有着一定联系,但这种教育学者仅仅从学术研究角度分析,并没有调查学生真实感受。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城市化价值取向而产生逃避、抵抗、厌倦等消极情绪,对城市的向往也十分自然纯真。目前农村学校课程内容对留守儿童并没有差别对待,和城市一样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历史、政治等文理科课程。正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因对前往大城市生活学习的向往而抵消部分心理差异。可以说农村教学课程内容城市化并不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因素,但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批评到:“中国农村教育在教人如何离开家乡往城市跑”的现状,也隐隐约约说明农村教育无法改变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深思农村教育主体价值观。
  1.2教师观念能力因素
  教师有两重含义,既可以作为社会角色,同时还是这个角色的承担者。从大层面分析,教师即传授知识的主体,培养学生优质思想道德教育和高尚审美情操,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由于教师工作以育人为主,学生成长受其一言一行影响,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工作会逐渐弱化家庭情感交流功能,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就可弥补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防止农村留守儿童内心孤独。但部分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即过于关爱成绩优秀学生,以致于成绩落后学生认为自己被教学忽略,常常会破罐子破摔。甚至还会沦为不良分子。
  1.3学校和寄宿因素
  农村学校不同于城市学校,受经济落后影响,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资源都相对落后,而学校采取的教育观念也相对落后,以致于学生水平较低。再加上部分农村学校实施寄宿制,管理较为疏松,以致于部分学生认为脱离家长的管制,就随意夜不归宿,染上不良风气,长期以往影响身心发展。
  2.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管理对策
  2.1完善教育功能 发挥学校作用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农村教育管理中将成为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农村教育管理走向全新领域的重点。所谓人本主义并非在20世纪形成的,其根本历史悠久。古希腊和罗马常常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人开展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和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后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程序、规则活动任务、目标并要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相互联系、依赖的组织,其自身无法脱离管理活动。因此就要求农村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最终价值为学生,只有树立人本思想,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2.2加强师生互动 改善学生心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其中教师占据课堂大部分比例,传授知识、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的听讲,二者几乎很少有交流,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率。相关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其学生能力要远远高于平时,所以在农村教学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情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毫无疑问,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体,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获得学生的配合,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更敢于提出质疑,同时能和其他学生展开探究合作,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农村教师也要结合城市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开拓教学思路,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意见,营造热烈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毫无疑问,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会主动学习,性格也会变得开朗,有利于综合发展。
  2.3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发展
  素质教育即学生在学习应遵循课程规律,需要教师通过教育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内在品质,并将这种内在品质逐渐转化为外在行动,提高学生内在素养。例如对于政治课程来说,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不感兴趣,即使学习也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普遍认为思政教学内容离自身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且太宏观,无法渗透其中本质意义。再加上当前日益加快的社会发展节奏和不断加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不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都带着功利心。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投注在嫩个提高学习水平的课程。素质教育要全力着眼于挖掘学生潜能和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坚持发展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点。因此素质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教学共同追求目标。
  3.结语
  总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农村教育质量。虽然经济水平提升改善了农村生活,但精神领域依然匮乏,只有充分尊重农村人的本体价值,才能促使农民在生活中获得极大的安全感,教育同样如此,需要教育者关心儿童心理发展,才能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纯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策对——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12(5):78-85
  [2]杨静慧.解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1.02(1):36-39
  [3]李春梅,孟蓉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5-17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在开采矿石方面现有的浮选技术回收微细粒矿物效果差、贫、细、杂矿产资源流失严重的问题,中南大学开展“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科研
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内涵,论述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改革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措施。
对用煤金团聚法(Coal-Gold Agglomeration,CGA)从含硫化物原生金矿石中回收金进行了研究。试验探讨了捕收剂、pH调整剂、氧化还原抑制剂、矿浆电位等对金和金属硫化物回收率的
在氨浸出体系和氨性硫代硫酸盐浸出体系中,研究了黄铁矿或黄铜矿和二氧化锰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氨性溶液和氨性硫代硫酸盐溶液中,有二氧化锰存在时,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溶解速度得到
从技术改良和技术革命这两条线索来揭示图书馆技术创新的演化过程,以期对今后图书馆的技术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为确保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应用质量,针对夏句金矿的矿床条件,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矿岩为同种物料时的散体流动规律。模拟试验研究结果为分段崩落采矿法采场结构优化与放矿控制管
对某氰化尾渣浮选后铜锌混合精矿进行了分离浮选试验研究。试验优化确定了抑制剂及抑制时间、调整剂、捕收剂、矿浆浓度等条件。采用试验确定工艺条件,铜锌混合精矿经分离浮选
对某含砷金精矿加入氯化剂进行氧化焙烧与单一氧化焙烧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氯化剂焙烧能较大幅度提高焙砂的金氰化浸出率,可提高9.27%~11.61%。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
介绍了网络阅读的基本概念、属性、特点和类型,阐述了中学生网络阅读指导的模式,对中学生网络阅读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图书馆加大对中学生网络阅读指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