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科(院)长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通讯员杨春天)10月11—12日,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科(院)长培训班在南宁开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沈德海就如何把握大局,扎实工作,推动广西调解仲裁工作迈上新台阶给学员进行授课。培训班邀请了专家进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实务授课,还联合本厅其他业务处室,采取集中9个处级干部面对面给学员答疑的“既传道又解惑”的教学方式。会上,表彰了2011年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论文 Benjixun (Correspondent Yang Chuntian) From October 11 to 12, the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section of the whole region held a training course in Nanning. Shen Dehai, deputy director of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n how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 Work solidly, and promote Guangxi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work to a new level for students to teach. In the training class, experts were invited to give lectures on arbitration of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s, and other departmental offices of the Office were jointly recruited to adopt a teaching mode of “preaching demystified” to face-to-face questions by nine cadres at different levels. At the meeting, commended the 2011 annual 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rbitration papers
其他文献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使广大农民朋友长期得到实惠”是洛阳市洛龙区龙盛科普示范基地的服务宗旨。 “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是龙盛科普示范基地经理王龙代的座右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
由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主办的93年中国保健科技精品展于今年4月27日—5月3日在京展出,全国各省市保健品荟萃北京。北京市医药总公司科技咨询开发中心组织北京地区20多家企业参
陆婉英:“我有许多事要做!我们要让这种高效杀菌、无毒副作用的生物酶消毒产品进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造福于人民。” Lu Wan-ying: “I have many things to do! We wan
2016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近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行,中国著名插画家朱成梁获颁年度作家奖,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利亚·耶稣·基尔获颁特殊贡献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以“东方安徒生”陈伯吹的名字命名,前身是设立于1981年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是中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2014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正式更名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以表彰
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牢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应该提升自己品牌的竞争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代表着
我们去度假村(2周岁) 这两天,单位组织大家去度假村过周末,我决定带儿子一起去。同行的还有一些小朋友,因为宝宝和他们年龄相差较大,所以不太玩得到一块去。于是宝宝一个人
SSD—256B 型超声仪是日本 ALOKA 公司的产品,在我国使用的数量比较多,现介绍故障检修一例。故障现象开机后约半个小时,监视器荧光屏上的垂直尺度标志、水平尺度标志和测径
在日本大都市里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1955年~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的是,日本当初的“农民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