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青春永驻的文房四君子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课是好早以前的往事了,用计算机录入打印,连铅笔钢笔都用得越来越少,还提笔墨纸砚做什么?
  文房四宝真的成为可以封存起来的老古董了吗?想想去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用了什么向世界展示中国;大街上的老字号匾额、新潮建筑上金光闪闪的题词、博物馆和拍卖行里的天价国宝……它们大都出自书房案头的笔墨纸砚!
  从洪荒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用竹木和毛发造笔,木炭和生物胶制墨,植物纤维造纸,精美石头造砚,然后用它们打造出了承载辉煌中华文化的水墨艺术。
  笔墨纸砚被浪漫的中国古人当作书房中的密友,还为它们封官进爵。国庆之时,让我们以中国人特有的眼光,读一读书房中这四位君子的“列传”。
  
  笔以刚御柔的管城侯
  
  竹子和兽毛是制作毛笔的天然原料,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很容易找到。千万不要以为这项因地制宜的发明没什么稀奇,正因为有阴柔的毛制笔头,毛笔才能将使用者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于是在中国及东亚这些使用毛笔的国家,文字呈现出了独有的画卷般的艺术气质。
  在人们发现把动物毛发捆扎在木棍上可以写字以后,用小刀和锥子吃力刻画文字的时代就一去不返了。这项发明相当了不起:硬直的笔杆适于手握,松软的笔头便于吸墨和涂抹。这种书写工具被命名为“笔”,要归功于秦始皇手下的大将蒙恬。
  相传,蒙恬在伐楚的途中,路过今天的安徽宣城、泾县一带,这里盛产野兔和细长匀称的苦竹,这给了蒙恬改良毛笔的灵感:他用硬度不同的兽毛制作笔头的笔芯和外被,再将它们植入竹管。虽然蒙恬并非毛笔的发明者,但他仍被尊为笔祖,因为他改良的毛笔传承了两千年,只是大小、样式、材质有所变化。
  唐代韩愈曾写过一篇《毛颖传》(颖即笔锋),说的是秦始皇让蒙恬把聚成束的笔毛清洗干净,“封”在管城(笔杆)中,此后,“管城侯”便成了毛笔的爵位和代称之一。
  日夜相随的文房四宝,对读书人来说格外亲近,充满灵性,被主人起名甚至“封官加爵”也不奇怪,更有甚者,毛笔还能享受人的丧葬待遇。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擅写对笔耗费很大的草书。他把用弃的一支支秃笔埋在山下,称为“笔冢”,颇有黛玉葬花的意思。
  后来,人们逐渐开始在笔杆上做文章:除了竹管外,象牙、犀角、玉石、紫檀等贵重的原料和精湛的镂刻工艺,使毛笔兼有了观赏和收藏的价值。
  
  墨舍身成仁的松滋侯
  
  与“管城侯”对应,墨的官爵是“松滋侯”,唐人文嵩曾经煞有介事地为墨立传:“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墨君姓易,是因为燕地的易水盛产名墨,由松树燃烟制成,所以其先号青松子。
  早期的墨,制作原料往往就是松烟。在窑状密闭的小房间里,燃烧多脂的老松,然后收集附着在房顶上的烟尘,作为制墨的原料。要想使这些不溶于水的碳粒子固结,就要借助胶的力量。由于动物皮和软骨熬成的胶汁气味不佳,要掺进香料,于是就有了独特的墨香。
  王羲之曾经误把墨汁当成蜜糖浆,蘸着吃了一碟子糯米粑。这个故事通常被用来教育我们,要像书圣那样心无旁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墨能入口而不被察觉,也说明了晋代制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墨品不但“口”感细腻,而且味道清香。
  明代是制墨业最辉煌的朝代,工匠们又在墨中加入了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锭不仅品质精良,而且身价倍增。富有装饰性的成套“丛墨”、“集锦墨”也开始出现,墨条表面精美,墨盒更是玲珑雅致。而现代我们所用的方便墨,也在古代早已有了雏形。为了节省答卷时间,许多科举考生都会带着墨盒,里面装有棉花,把事先研磨好的墨汁浸在棉花上,书写时直接用笔在墨盒里掭拭就可以了。
  其实以墨条磨出墨汁这种墨的经典使用方式,并非一开始就有。虽然在文房四宝中位居第二,但墨的出现却比笔要早得多。最早的天然墨,是黑色氧化矿物或者炊具下的炭黑。据说从西周开始,就有了人工墨。西周时代的刑夷无意间被木炭染黑了手,于是把它捣成粉末,用水调和,再用粥汤使之凝结,制成块状使用。
  比起墨粉,墨块携带和使用起来当然更方便。秦墓中就出土过长圆形的墨丸,不过它不是握在手里直接磨,而是像石臼捣药一样,需用与砚配套的研石来将墨丸在水中磨开。后来才出现了长条形墨锭,方便直接手持研磨。研石慢慢绝迹,条墨才得以独立身份加盟文房四宝。
  
  纸清白柔韧的好畴侯
  
  纸虽是木浆所制,“纸”字却是绞丝旁,这是因为纸最早来源于制丝业的废物利用,人们发现缫丝工艺中淘汰的蚕茧废料经过简单处理,就能成为用于书写的薄片。
  在纸出现之前,兽骨、龟甲、青铜器、绢帛和竹木简牍等都曾经作为信息的载体。绢帛的昂贵使竹片和木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着纸的任务。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被誉为“学富五车”,就是因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来拉。可见竹木简册又笨重又占地,人们当然对轻便的书写载体十分渴望。
  提到纸的发明,人们首先想到蔡伦。其实至少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生物纤维制作的“纸”,蔡伦的贡献主要在于把纸改良得更白更薄,成本更低廉。其实,古代纸张的白净度不是很高,竹纸还算白,草纸偏黄,所以在写错的时候,就用雌黄石在错处涂抹遮盖后重写,类似于今天的涂改液。“信口雌黄”的成语由此而来。
  唐朝以后,贡纸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宣纸,它产于安徽南部泾县,因古属宣州而得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宣纸,不怕舒卷,不受蛀不腐烂,久不变色,有“纸寿千年”之称。也正因为如此,古代许多书画文献至今仍能完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砚坚实稳重的即墨侯
  
  砚台被封的爵位是“即墨侯”,据说砚君姓石,名虚中,字居默。
  砚者,研也。最早的砚出现于陶器作坊,为了在陶器上绘画图文,砚被用来研磨天然颜料。出土的最早一方书写砚,是在战国末秦初,比起现在的精致砚台,它更像一块石板。
  到了汉代,出现了可以手持研磨的条形墨,研石功成身退,作为承器的砚台就越来越精美。唐宋之后,砚更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诸多艺术于一身,以浑然天成的质地、巧夺天工的工艺,成为文人案头庄重而风雅的文具陈设。南宋诗人王迈曾经写诗感谢与自己日夜相守的砚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文具的实用性,决定了砚台的样子。比如磨墨时划圈的动作最顺手,所以大多数砚台即使外形是方的,砚池也必是圆形的。为了容易发墨、不易吸水,掭笔时不伤锋毫,砚台多选用质地坚硬、细腻润泽的材料,一般认为石质最佳。暖砚是为了避免冬天墨汁冻结,在砚石下部挖空或另用材料衬托,注入热水或烧炭,为砚池加温。
  除了实用,砚台也是文人学子的一件“玩具”。把砚台放到水里,观赏上面天然的花纹;或者把玩摩挲于手掌间,感受砚质的温润细腻;或者慢慢研墨,观察墨行砚上的乐趣;或者细细掭笔,玩味笔贴砚面的润泽。对砚的喜爱,体现着自古以来国人对金石的爱好。温润、细密、坚硬的砚台,从某种意义上是美石文化的延伸。名砚的诞生往往历时数年,而它们的身价绝不在美玉之下。
  在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士中,砚是最为坚实厚重的,出身于亿万年前的岩石,琢磨成砚后又可流传万世。而它发挥的功能却是发墨养毫,辅佐笔墨显身手。稳重持久的砚、刚柔相济的笔、舍身成仁的墨、托墨承彩的纸,这四位君子两千年来紧密合作,共同造就了中国的书画艺术,谱写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而它们各自的品性和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合作之道,也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国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假如我问你,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推开窗,透过茫茫的夜色,你看到了什么?你一定会说:黑暗。也许还会有人说:繁星。总之,答案一定是众说纷纭,那么你有没有看到光明?     一    总喜欢/在静谧的夜里/透过窗口/追寻,探索我的梦/梦想虽然遥不可及/但又似乎近在咫尺  不知是什么缘故,大概是对窗口情有独钟吧,我喜欢倚窗远眺。家里的书桌靠着窗,我坐在桌前,透过窗口,我看到了红花绿草,泛着我们青春的身影,农
期刊
心理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让读者洞悉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感情起伏。  通过人物对话、内心独白、行为和表情等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描述,就是直接描写。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进行烘托,就是间接描写。    一、直接刻画,展现人物心理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
期刊
“迈青”顾名思义,跟“奔三”等词汇属同一语法结构,就是指与“青年”相接近的年龄。涉及的人群主要是正在迈向青年时期的14岁至17岁的少年。   在“迈青”看来,他们即将拥有公民选举权、自由恋爱权、自主理财权、生活自立权、隐私权……甚至,能拥有通宵上网权、购物权着装权,直到可以拥有弃考权最好。那些“至高无上”的属于成年人的合法权利,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属于成年人的生活,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是,“迈
期刊
不需要用太多的诗颂赞美  不需要用婉转的歌曲传唱  它确实存在每个人心田  温暖着孤寂的心灵  它就是夏天    夏天即使没有太阳  天空也总是微笑  不用常表白  一次小指勾勾  就能感受彼此的世界  笑容甜美  胜似一朵美丽的花    朋友,牵着你的手  连夕阳也爱恋我们的身影  那份友情真的好美  就像风雨后的阳光  折射出彩虹的精彩
期刊
过年了,先向同学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心想事成,天天快乐!大家都知道,中国过春节有挂“福”字的习俗,并且是将“福”字倒过来挂,喻示福到了。怎么样,我们今天也写个倒“福”共贺新春吧!  第一步:打开Word, 单击“视图”菜单,选中“工具栏”,再选中级联菜单中的“绘图”命令,启动“绘图”工具栏。  第二步: 单击“自选图形”下的“基本形状”命令,选中第四个图形——菱形。  第三步:设置插入点,单击鼠标左
期刊
有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那是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去办公室取东西。就在我准备锁门要离开时,电话铃悠然响起。这谁啊,难道不知道周末大家都需要休息吗?犹豫了三秒之后,我还是接起了那个执著的电话……  就这样,我认识了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姑娘,她用温和而甜美的声音,平静地为我讲述那段不平凡的经历,可是我仍然感受到了她情绪的起伏与波动。我原本平静的心情彻底被颠覆。内心唯一的想法就是为她做点什么。我想我能做的
期刊
上五年级的时候,老师们常常要求我们的家长在课本上签个名,这是为了证明我们确实预习了功课,背过了课文之类的。签了名就像写下了保证书,还有那么点基督教里起誓的味道。   然而,我的老爸老妈都工作很忙,常常不在家,没办法监督我读书,自然更没办法每次都替我签名。一开始,我总是向老师解释,但次数多了,老师的目光里就多了几许狐疑。   不得不承认我这个人还是很会耍那么点小聪明的,而且很有远见。自从我明白读书是
期刊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自称是小唐的女孩说:“方慧姐姐,我觉得学习压力好大。我本来是班上的一名中等生。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说我要是再努力一下,我的成绩至少能前进十名。可是,努力了一学期,我还是没有前进十名。我觉得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方慧姐姐问小唐:“那你的成绩有进步吗?”她认真地说:“有啊,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名次已经前进了七名,老师还表扬了我。可是,我体会不到那种进步的喜悦,因为我的
期刊
有人说,乡村乏味;有人说,乡村贫穷;有人说,乡村荒凉。但是,我却认为,乡村美丽。它如同一幅很长而韵味无穷的画卷,它的美丽,需要人们仔细阅读,去体味。  在村里的小路上嬉戏,我们尽情地奔跑,直到酣畅淋漓,把一切烦恼忘记。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着乡村泥土的气息。累了,坐在大树下聆听鸟儿优美的歌声;渴了,捧一捧清泉滋润自己干渴的喉咙;热了,脱掉鞋袜浸一浸清澈冰凉的溪水。在这里,能净化人们的心灵,找回
期刊
轻轻地叩响那一排古老的编钟,雄浑悦耳的钟声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的春风秋雨,在河之洲、水之湄,在山之阳、海之滨,涟漪层层,回声阵阵,这涟漪是幸福的汇聚,这回声是骄傲的回响,它们在亿万炎黄子孙心中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题记     在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在浩瀚的太平洋西海岸,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东部,一个泱泱大国巍然屹立,这就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发源地——中国。源远流长的黄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