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笔记之炒作:不能不做,不能太过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手的产品新增功能未必有效,成本也仅增加几元,但在大幅炒作之下,形成了市场追捧的热点,快速赶超。“老老实实做营销”的我们,跟,还是不跟?又如何把握尺度?
  
  消费者“有限理性”导致判断失灵
  
  不少企业认为“消费者总是对的”,只要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问心无愧,相信市场一定会认可。
  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消费者常常是“有限理性”的。
  近代经济学指出,所谓“知识”有两大类别:一是普遍知识,在理论和书籍中可以得到;二是特定知识,为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所拥有。
  在消费过程中,生产者是拥有特定知识的强势群体,消费者则是弱势的,俗语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比如房屋装修、婚礼庆典、大件耐用品购买,有特定知识的消费者不多,这样就会形成有限理性的“消费判断失灵”现象。
  
  案例一:消费者好评不代表大销量。
  
  某厂家为决定生产何种车型进行市场调查,满分是10分。在问卷回收后,综合评分A车型8分,B车型5分。决策者根据消费者意见,最终选择率先投产A车型,但恰恰犯了大错。
  A车型得到8分,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觉得这车各方面都还可以,但没人真正喜欢;B车型有一半人给了10分,一半人给了0分。有人狂热地喜欢它,有的则极度厌烦。
  最后,A车型上市不温不火,随后推出的B车型反而热卖。
  现实中,超女冠军李宇春就是典型的“B车型”。虽然不少男性不感兴趣,但女歌迷们“朝圣”般地拥戴,其受欢迎程度远超那些各方面都比较平均的“标准化”歌星。
  
  案例二:“滑稽”的产品卖点。
  
  在美国,营销人员对汽车超市中购买行为进行了细致分析。他们把所有人买车前的动作都录制下来,寻找其中的规律。
  他们最终发现,没有品牌倾向的消费者,在判断一个新车型好坏时,都会做同样的动作,即踢一踢轮胎,使劲地开关车门。车门厚重地发出“呯”的一声的车好卖,发出“啪”的一声的就销量不佳。
  实际上车的性能又怎么能用车门是否厚重来衡量呢?但消费者特定知识不足,不能对产品内在质量、功能进行有效判别,只能依据表象或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针对消费者“有限理性”,厂家随后加重了车门,成本上升一点,销量一下增大数倍。
  
  案例三:某化肥企业靠“国际化”求生。
  
  国内曾有这样一家化肥生产企业,比规模、比质量、比价格都不比竞争对手占优,怎么办呢?他们把化肥包装成国际产品,首先在国外注册公司,其次聘用一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让他们深入农村去为渠道代理商颁奖牌、搞促销。
  大城市里外国人并不稀奇,农村就有不同。每次促销围观者人山人海,引起巨大轰动,有时连县领导都来与“外国友人”合影。
  最终,企业不但生存下来,而且成为强势品牌。
  以上案例说明,做营销而不了解消费者有时是“愚昧”的,会丧失杀出“红海”超越对手的大好机会。那种迷信“消费者总是对的”的企业,踏实固然是有了,但未免带有迂腐气。有卖点要突出卖点,没有卖点则要包装出卖点,这才是营销部门应分担的责任。
  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如果“上帝们”都能明察秋毫,“炒作”的价值就不大了,但现实中恰恰消费者是“有限理性”,这使得利用营销手段取得企业效率突破成为可能。
  
  上帝也会犯错误
  
  以“营销学之父”科特勒为代表的西方营销理论,其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系统地总结出了营销的客观规律和具体方法,为后来者提供了指路的明灯。
  但必须注意的是,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环境的宏观背景下,其服务的对象也是发达国家各经济实体,故而有别于中国国情。
  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会越少。但目前的中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严重,由此会产生许多市场判断失灵的特殊现象,是西方学者无法深切感受到的。
  故而,在科特勒式的营销教材中,提出了“顾客是上帝”的观点,却不知“上帝也会犯错误”。
  “消费者不总是对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更为突出。
  无论是十多年前的保健品狂潮,还是近来的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的群体判断都不能做到十分理智。就这一点而言,史玉柱等“中国式营销”的先行者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从十几年前的脑黄金到后来的脑白金,史玉柱们充分掌握消费者“有限理性”而一次次获取超额利益。
  脑白金主要原料是褪黑素,这种食品、化妆品中的常用添加剂对改善人体机能有好处,但并不怎样神奇。而经过重新命名、精致包装、科普宣传、央视广告后,结果就有很大不同。很少有消费者能抵御这种整合“煽动力”,这就是营销的力量。
  事实上成功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炒作”意识,这种方式显然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市场氛围和消费者心理特点的。这种“中国式营销”带有东方人与生俱来的智慧与狡黠特点。
  中国近三十年的市场经济道路,实际上也是消费者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随着消费者和市场的更加理性,单纯利用营销手段获得“溢价”收益会越来越难,但至少在现阶段,这仍不失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把战术当战略,造就“过度营销”
  
  “消费者这个上帝也会犯错误”,明白了这一点,在营销上的眼界就一下子开阔了。
  营销的目的,就是针对消费者有限理性,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使产品价值得到最大提升。所以,由此产生了品牌宣传、定位、包装等一系列差异化营销手段。
  但“炒作”也有其弊,之所以多被诟病,是由于分寸上把握失当,本质上成为了一种“过度营销”。
  而一旦走人这种“把战术当成战略”的歧途,虽然能使企业得到短期发展,但发展却不稳定、不长久,而且随时充满风险。
  欧典地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成长初期用国际化来包装,所谓总部在德国只是一种“炒作”。利用消费者“有限理性”赚到了第一桶金,还是不肯收手,接下来就要为自己的“过度营销”买单了。200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其产地并非德国,这成为了企业的转折点,形象顷刻倒塌,销售一落千丈。
  没能适时修补根基及时转变形象是其根本问题。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都相当大了,风险也就大了,怎么还不堵上自己船上的漏洞呢?
  可以想见,如果前面讲到的化肥企业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仍然延续与欧典类似的过度“炒作”,结局也不会很好。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康师傅的战术运用中。
  “优质水源”竟是城市自来水净化而成,其“矿物质水风波”险些毁掉了这个食品业巨头的根基。
  农夫山泉当初也有类似教训。以宣传浙江千岛湖优质天然水源为定位,但一旦扩张至全国市场,问题就来了。有些地方相隔千里,运输成本太高,导致不可能全国消费者都喝上原厂的水,最大的卖点反而妨碍其战略布局。
  以“过度营销”为实质,因“营销有利”而导致“战略不利”,这种顾头不顾尾的事情并不少见。
  营销有时的确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片面夸大营销的功能,只能得到昙花一现的繁荣,没有综合实力与战略规划作为保障的任何营销手段,终究不会长久。
  奥克斯空调曾打出“免检是爹、平价是娘”旗帜,揭行业内幕,走低价路线。但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在缺乏管理、资金等方面实力支持时,成本下不来,降了的价早晚还要升上去。
  行业中原本处于相对弱势的企业,通常都有“搅局”意识,有人称之为“颠覆式”营销。其表现在营销手法上,就是比较另类, “炒作心理”很浓,长大后也丢不掉小家子气。
  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成为他们将来失败的根源,忘记了如何练好内功,企业就只会停留在二流水平。
  “消费者不总是对的”,但这不代表“消费者总是不对”,短期是有限理性,长期则是完全理性。就如逻辑学中那句著名的论断:你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愚弄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愚弄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里愚弄所有人。
  
  今日切记:
  
  1 营销初级层次:“只正不奇”
  缺少营销意识,把一切新颖别致的包装、定位手法,都当成“炒作”而敬而远之。此类企业只会硬拼、过于老实、效率太低,结果最差。
  
  2 营销中级层次:“只奇不正”
  有营销意识但不知其度,把营销当做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以“炒作”的一时得利而沾沾自喜,过于浮躁。只见其得、不见其失、过于取巧,长远结果同样不好。
  
  3 营销高级层次:“正奇相济”
  懂得“术”与“道”的结合,把营销战术纳入到战略高度上去规范。“无术则不胜,无道则不久”,如同马上可以打天下,但不可以马上治天下,没有营销手段企业得不到发展,只有营销手段的企业不能持续发展。比如面对“炒作”,他们懂得借用,也懂得适时放弃。
  

其他文献
在日化货架区域,雅洁牙膏生动的店内品牌形象引发了凌云的思考:我也应该学学换个角度做“文章”了……    前阵子的价格战让凌云筋疲力尽。凌云暗自想:不能总在价格上绕来绕去,总得在消费者这里找到生意的突破点……晚饭后,凌云又要到门店去转悠了。“又出去呢?”院门口张大妈打了声招呼。“是啊,去门店里转转。”“你说你整天忙着去店里面转悠,都干些啥呀?你们不是有办公室吗?”“这您就不知道了,干我们销售这行的,
期刊
从“马蹄”到“人手”    记得1996年,苏雄老师刚带我加入广告业,作为智威汤迅中国区管理层的成员。那时候的广告传媒业,仍是单一媒体的时代;电视媒体,占据了企业广告预算的80%以上,品牌创意广告公司,与媒体计划采买公司,也没有剥离。记得有一次替西安杨森,在很短的通知内,运作采买到了央视一套的时段,客户居然激动的写了感谢函。同时,全球客户的收费是广告投放净额的15%(香港与内地一样,虽然内地投放额
期刊
特邀点评嘉宾:方刚  (方刚:本刊2008年度十佳作者,实战派营销专家,有十余年管理经验,对快速消费品营销有独到见解。)  武功一:腰壮脚硬  正是因为沦为“人肉靶子”的角色,让一些二、三线企业的筋骨得到不断锤炼!也正是在这种锤炼之下,相对弱势的银麦学会了“忘掉品牌”;也正是在“忘掉品牌”的指导之下,银麦成功地规避了“嘴硬脚软”的风险:在营销系统上以扎实实用为主导,把“腰”(团队和渠道)壮起来,让
期刊
主持人:张 旭 马 可  事实上,北京奥运也很容易办成一个身染铜臭的盛会。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恐怕这比获得“合作伙伴”的殊荣更为关键,也更难。所以,“伙伴”殊荣并不是营销的终结,而恰恰是营销的开始,这就需要对奥运会有长远的规划,既要看到奥运前,也要看到奥运中和奥运后。最主要的一点,是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是奥运的核心,让消费者感受到有一个热血沸腾、饱含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品牌,
期刊
中国啤酒看山东。山东啤酒市场多年来的市场格局和势力平衡,被华润雪花的快速布局打破。青岛啤酒迅速拉开防卫战线,先发制人,提出了最新战斗目标:“割麦、扫雪、打燕京”!  作为青啤在山东市场上的第一场战役,“割麦”中的对手是“农民军”银麦啤酒,“割麦”能否手到擒来?  而多年来在“围剿”中突围的银麦啤酒,又为何总能“剿而不倒”,还不断发展?    山东啤酒新乱局    中国啤酒看山东,山东市场480万吨
期刊
老板:我们的销量为什么总是无法突破那道坎儿,为什么一直不能做大做强?员工:我也说不上来。不过老板,您得先听听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职场中有一句名言“七年之痒,十年之痛”,我也没有摆脱这个宿命。两个月前,我离开工作八年的公司,曾经以为公司就是我的家,打算在这里度过毕生的职业生涯,八年的追求和奋斗,八年的欢乐与痛苦一言难尽。  作为营销总监,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从来不缺好点子,至今仍保持着多个行业第一:第
期刊
在上一次零售商业革命中,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用低价格这把利剑,将传统零售链条上的厂家和一级级渠道,一个不剩地血洗了一番。  那一场血雨腥风犹在眼前耳边,我们发现,另一场更为残酷的渠道革命正初露端倪。  一批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传统经销商,正在转型走向网络销售。网络销售则意味着更低的价格,这价格比国美、苏宁还要低、更要低。  厂商和经销商同时预见了这次革命,于是经销商跃跃欲试,厂商则严厉
期刊
将营销触角延伸到村级市场,关键是要找到“物美价廉”的发力点。    家电送货车开进村子里    5月20日中午,一辆特别的送货车开进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一个叫余家湾的村子里,给农户余世荣送来他所购买的冰箱产品。  不大的农用四轮送货车被喷上“购买家电下乡冰箱,首选美的冰箱”图样,上挂横幅“政府百姓心连心,家电下乡惠农村”。刚进村口,送货车噼里啪啦放了一挂鞭炮,不大工夫,蜂拥而至看新奇的村民便来了几十
期刊
供应商总抱怨卖场的合同账期太长,但合同是双方谈判谈出来的。因此,供应商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并在谈判中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账期过长,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主观上淡漠账期    许多业务员在与卖场谈判时,都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误导。认为送多少货,就能结多少款。认为扣点和商品陈列位比账期更重要。为了争取好的扣点和陈列位,宁可拿账期来与卖场交换。正是这种错误的谈判思路,才导致了供应商在合同中过
期刊
厂家如今只向A发货,而B、C也得意于没有库存了。不过,B、C慢慢就发现:很多好卖的货,找A要要不到,可是A的终端竟然有。    当老大的4个条件    黑暗的房子里,烟雾缭绕。  随着打扮最酷的黑帮老大示意,身边小弟拿过毒枭扔来的密码箱,啪地打开,装模作样地尝下,不是面粉是白粉;接着,丢一箱子钱过去。  交易成功!小弟又拿出打火机给老大点根烟,“老大圣明”。  突然,远方响起瞀笛。小弟开始保护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