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全县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肥东县土肥站近年来进行了秸秆还田5年跟踪定位监测试验。通过试验,跟踪调查秸秆还田后农作物各个时期的生物学性状、秸秆腐熟程度、土壤理化性状、病虫草害发生、农业节本增效化情况,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制定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等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秸稈;全量还田;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4-0095-04
  通过秸秆还田长期定位监测点试验的实施,验证和评价秸秆还田利用率,力争实施区域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2~0.3g/kg,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增产幅度在3%以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两优3905。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沟渠配套,交通便捷。试验田面积为200hm2,前茬作物小麦。
  1.3 试验设计 试验点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小区间设置小埂隔离,每个处理的秸秆还田量按秸秆全量还田折算,处理1、2、3可以增加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按还田7500kg/hm2秸秆增施45kg/hm2尿素的用量)。处理1:午、秋两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习惯施肥+秸秆);处理2:午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习惯施肥+秸秆);处理3:秋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习惯施肥+秸秆);处理4:无秸秆对照(习惯施肥+无秸秆+无腐熟剂)。
  1.4 试验过程 试验地小麦收获时秸秆粉碎,各小区间用小埂隔离,按试验要求秸秆还田。5月27日上浅水泡田,各小区采用人工翻耕,5月31日施配方肥45%(15-15-15)375kg/hm2。处理1(午、秋两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施尿素45kg/hm2,秸秆腐熟剂30kg/hm2;处理2(午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施尿素45kg/hm2,秸秆腐熟剂30kg/hm2;处理3(秋季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处理4(无秸秆对照)秸秆不还田,不施尿素和秸秆腐熟剂。水稻于4月28日播种,5月1日出苗,湿润育秧,6月2日移栽,秧龄31d。6月7日各处理追施分蘖肥和化学除草,撒施尿素90kg/hm2+苄·乙除草剂375g/hm2。7月28日,用氯虫苯甲酰胺300g/hm2+己唑醇375g/hm2+吡蚜酮300g/hm2对水675kg/hm2喷雾,主治二代二化螟、稻曲病,兼治纹枯病、稻飞虱等。田间管理按照农户正常水平进行管理,9月15日成熟,9月21日收获。
  1.5 测定项目与内容
  1.5.1 考查各时期水稻、小麦、油菜作物生物学性状 水稻调查基本苗、分蘖期每隔5d调查一次茎蘖数;小麦调查基本苗和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茎蘖数。油菜调查基本苗,越冬期、返青期调查绿叶数、根颈粗、开盘度、叶面积指数,蕾薹期调查绿叶数、根颈粗、叶面积指数和薹高。
  1.5.2 秸秆腐熟程度监测 监测点秸秆腐熟程度记载与测定,秸秆还田使用腐熟剂后5d、10d、30d、70d观察记载秸秆定性腐解度。一般条件下,秸秆腐解程度为定性比较,统计时把秸秆颜色中黄、微黄、褐黄、黑黄分别定为1、2、3、4级,秸秆气味中的霉味、氨味、酒味、腐烂味分别定为1、2、3、4级。手感软化程度中的硬、微软、软、腐烂分别定为1、2、3、4级,统计时各处理中的腐解程度数值为3大指标级别数值之和,数值越大表示该处理的秸秆腐烂越快,腐熟作用越明显。
  1.5.3 土壤理化性状监测 试验前后分别取监测点混合土样,分析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全钾、pH值、CEC值等性状,对比秸秆还田前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化情况。同时,对还田秸秆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进行检测,采集的土样与秸秆样需备份,以备复检。
  1.5.4 病虫害及抗逆性监测 调查秸秆还田后作物不同时期的病虫草害发生指数等情况以及作物抗逆性(冻害、倒伏)表现。
  1.5.5 产量构成因素调查 每小区查3点,每点查1m2,调查穗(株)数、每穗粒数、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结实率等;收获时各小区分别单收单称计实际产量。
  1.5.6 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调查 记载产值、物资费用、人工费、机械投入等生产成本,计算产投比、纯收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调查显示,两优3905的生育期为138d,生育期适中。
  2.2 分蘖动态 由表1可知:(1)在水稻移栽后,水稻生长前期(缓苗期),处理4(无秸秆)和处理3(秋季秸秆还田)的分蘖速度快,处理2(午季秸秆还田)和处理1(全年秸秆还田)的分蘖速度慢。原因分析:小麦秸秆还田后,水稻生长前期,秸秆腐熟过程中消耗了氮肥,供应水稻前期分蘖生长的氮肥量减少,影响了部分水稻分蘖,虽然增施了氮肥,还是导致水稻前期分蘖速度变慢。(2)水稻移栽后60d调查显示,成穗率最高的是处理1,最低的是处理4,处理2和处理3的成穗率居中。原因分析:处理1、处理2的秸秆腐熟产生了养分,提供了水稻后期生长养分的需求,成穗率提高;处理4水稻生长后期养分来源有限,导致成穗率下降,有效穗也最少;处理2、处理3的成穗率居中,原因是秸秆腐熟的养分积累没有处理1的养分积累多,秋季秸秆还田和午季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养分的供应都是有一定的作用。
  2.3 秸秆腐熟程度 由表2可知:秸秆还田后,处理1和处理2的秸秆腐解程度、秸秆气味和手感软化程度基本相同,腐熟进度和程度与2015年、2016年的试验基本一致。水稻移栽10d内,秸秆的颜色变化最快,秸秆气味很难用嗅觉来测定。其原因是:空间大,秸秆腐熟的气味基本上已经散发;秸秆的软化程度最快,基本上变为微软。水稻移栽70d时,秸秆基本上变为黑色,手感为腐烂,说明秸秆已基本上腐烂了。几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符,也印证了秸秆还田当季作物是可以吸收和利用的。
  2.4 土壤理化性状 水稻作物收获后,各处理土样采样检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4对照秸秆不还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明显偏低。
  同时,对于收获后的各处理秸秆籽粒进行了取样检测,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各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5 病虫害及抗逆性 由于7月中下旬的高温天气,纹枯病偏轻程度发生,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轻发,未发生倒伏情况(表5)。
  2.6 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6知,处理1的有效穗最多,为207.6万穗/hm2;处理2次之,为202.05万穗/hm2;处理4最少,为188.6万穗/hm2。通过理论测产,处理1的产量最高,理论产量为10087.5kg/hm2;折实产为8574kg/hm2;处理2、处理3的产量相当,折实产分别为8253kg/hm2、8182.5kg/hm2;处理4的产量最低,理论产量为9171kg/hm2,折实产为7795.5kg/hm2。与2016年各处理的产量相比,都有所提高,是因为秸秆还田后各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表现在产量上的提高。
  通过实际测产,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8514kg/hm2;处理2、处理3的产量次之,分别为8277kg/hm2、8248.5kg/hm2;处理4的产量最低,为7821kg/hm2。说明全年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午、秋各还田一次,水稻产量比秸秆不还田的产量要高(表7)。
  2.7 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调查 秸秆还田投入比秸秆不还田多1350元/hm2,处理1的水稻产量虽然最高,但是处理3的纯收入,为12240元/hm2,比处理1的11565元/hm2高675元/hm2。秸秆还田虽然有效果,但由于投入加大、成本增加,因此效益比不是很明显。
  3 结论
  由本试验可知,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需通过2次旋耕才能使秸秆全部埋入土中,增加了投入成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造成水稻前期缓苗期延长,分蘖数略有减少;后期秸秆腐烂,养分缓慢释放,延长了功能叶寿命3~5d,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进而提高了产量;但在经济效益方面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差异不显著。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通过测定4种土壤(水稻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中树莓的株高及根、茎、叶的生长量,计算其生物量,分析树莓最佳种植土壤。结果表明:在树莓生长和生物量方面,水稻土和黄棕壤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中山杉扦插基质,选用草炭、园土、珍珠岩、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不同基质,进行中山杉嫩枝扦插试验。通过统计扦插苗成苗率、根系生长量、根数、根鲜重、根干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草炭∶珍珠岩为1∶1的基质是中山杉嫩枝最佳扦插基质。  关键词:中山杉;扦插;基質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8-0081-02  中山杉是江苏省中国科学
摘 要:丰乐301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籽粒脱水速度快等诸多优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域推广种植。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丰乐30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丰乐30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81-2  Abstract:New maize
摘 要:通过现场调查、民间走访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地区野生腌制植物种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记录了其生活型、腌制部位和腌制方法。结果显示:调查范围内主要野生腌制植物有41种,隶属于26科40属。建议充分利用山野植物资源,结合广西酸野的制作方法,研制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系列腌菜或野菜小食品,将广西的山野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带动地方经济。  关键词:野生植物;腌制;开发利用;广西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为提高密集烤房的使用效率,在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内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测量了不同烤房空间、不同烘烤时间的温湿度状况。结果表明:气流上升式烤房在烘烤过程中垂直方向上、中、下层和水平方向不同区域温湿度差异较明显。最大温度差出现在42℃阶段,为5.7℃,最大湿度差出现在46℃阶段,为5.7%。烤房内热风循环路线为:热空气在循环风机作用下,从加热室下方的出风口吹出,至下棚距隔热墙6m处上行至顶棚,返回
摘 要: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改善自然气候和人居环境,也可以通过产出林业副产品获得经济效益,林业建设对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保证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危害林业病虫害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摘 要:该文介绍了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管理;泾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078-03  受自然条件限制,泾县农产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大多重视生产基地、厂房设施、机械设备等硬件投入,而对提高员工素质、农产品生产
摘 要:为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当涂县机插的杂交组合,2018年在3個乡镇进行了中籼稻杂交组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1号、深两优828、荃两优丝苗可在当涂县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籼杂交组合;对比试验;当涂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85-3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广德县水稻上常发性的主要两迁害虫之一,2018年度广德县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三(1)代零星发生;四(2)代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五(3)代中等发生;六(4)代在瓜、烟后稻上偏重发生。该文分析了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危害症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原因分析;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为了筛选适合在庐江县柯坦镇双季稻区作为早稻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当地曾大面积种植的浙辐203品种为对照,2018年选择了11个早稻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嘉早17、中早25、早籼78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实际产量较对照增产4.9%以上,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双季稻区;早稻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 S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