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的学生,很善于观察图形,常常从特殊图形中猜测出一些正确结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数学相当注重逻辑的严密性,所以学生的猜想总归是猜想,作为老师一定要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学生猜想一般是由特殊图形而来,那么老师如何诱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正确处理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归纳总结出更完善的结果呢?下面我就以“中点四边形”为例加以说明。
  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形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EFGH是平形四边形,可证EF//HG、EH//FG。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连接对角线AC、BD,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
  证明:连结AC、BD。
  ∵E是AB中点,F是BC中点(已知);
  ∴EF//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同理可证HG//AC;
  ∴EF//HG(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同理又可证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
  注:此题还有其它方法进行证明,这里从略。
  若把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它的中点四边形,例如上例中四边形EFGH就可称为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则由上例可得,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反之也成立,即当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这个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
  ⑴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四边形呢?学生通过画图观察猜想为菱形,为什么呢?
  在上例中,己证明了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欲说明四边形EFGH是菱形,只需再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即可,如EH=EF。证明如下:
  ∵EH= BD,EF= 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BD=A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EH=EF(等量代换)。
  因此猜想正确。
  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矩形这样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才是菱形呢?若不是,满足什么条件的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呢?学生思考后,老师总结:在上面的证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即AC=BD这个重要条件,从而可推广到一般: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D,则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菱形;反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
  证明从略。
  ⑵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又变成了什么四边形呢?通过画图观察猜想为矩形,为什么呢?在上例中已证明了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欲说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只需再说明有一个角为直角即可。
  如∠FEH=90°,证明如下:
  ∵BD//EH(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BD⊥AC(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EH⊥AC(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第三条直线垂直),
  又∵AC//EF(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EH⊥EF(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其中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垂直),
  ∴∠FEH=90°(垂直性质),
  因此猜想正确。
  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菱形这样的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才是矩形呢?不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老师归纳总结:在上面的证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菱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AC⊥BD)这个重要条件,从而可推广到一般: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D,则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矩形;反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证明从略。
  (3)提出问题:满足什么条件的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因为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综合上述(1)、(2)可得:
  当一个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时,它的中点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D且AC⊥BD,则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反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证明从略。
  综上所述可得到下列表格:
  上述表格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大小关系与它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把沿袭已久的“应试教育”变革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重视教育内容的全面和综合发展,要求各科教学和谐共处。活动课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促进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多门功课要齐头并进,又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只有优化教学结构,彰显课堂教学的全部功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有根本性的转变,给教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也存在不少困惑。特别是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为推动课改前进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面对识字教学带来的困难,我在教学中采取积极对策,把识字教学作为课改中的突出内容来抓,并确定了“以培养兴趣为切入点,倡导识字方法的多样性”的教学思路,使识字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期刊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越熟悉,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平抛运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老师可以从“充分准备,定向引导”、“组织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生活,提高实效”、“立足生活,培养能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性 准备引导 合作交流 探究 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期刊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读中求理解,从读中求知,从读中掌握读书的方法,从读中开发智力,很早就被我们的前人看中。培养学生迅速、准确、高效的阅读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如今语文教学极力追求的目标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起步,进而端正学生的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较长一
期刊
摘 要:抓好聋儿的早期教育,科学系统地掌握语言训练的方法以及语言康复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才能促进他们的康复。  关键词:聋生 语言训练 注意问题  在聋哑学校中,绝大部分在校聋生未经过学前语训,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语言的发展。另外因生源的限制,不可能将聋生按听力补偿情况及语言发展的程度实行分班分类教学。由于经济原因,学校没有经济实力配备较为先进的语训设备,家长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助听器,因此对聋哑学生
期刊
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没停止过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并得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最为大家认可的就是“多读多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体现着“多读多写”的精神。可以说,多读多写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对语文学习规律高度凝练的概括。现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深刻思考“多读多写”四个字的丰富内涵,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改革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在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做到“史论结合”?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  一、历史教学要提高对“史论结合”的认识  1.要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好史论结合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