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博物馆拍婚纱照,上图书馆参加亲子活动,在美术馆约会,虽然有些“不务正业”,却未尝不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感受和体验文化生活的方式。
从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到今天已经三年,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博物馆,可大多数是隔着玻璃看看展品,然后在门口拍张照片,能做的事确实少之又少。
而在国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在提倡休闲化娱乐化,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务正业”,却正是人家视之为发挥博物馆功能和用途的正道。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庭设有咖啡厅,在唐朝的陶器边上坐下来喝咖啡是件蛮惬意的事情,当然不喝咖啡也可以看。像Kansas City的Nelson-Altkins,这些场馆早就成为情侣们众所周知的“谈恋爱好去处”。上午逛展馆,下午去逛特色商店,晚上在馆内特色餐厅吃饭。“到博物馆度周末”,这样的情侣大有人在。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每年有一整晚免费对孩子开放,让他们真正体验博物馆奇妙夜;在芝加哥的非洲人博物馆,孩子们可以在那儿玩两河流域的旋转图章等等,还有3D的虚拟现实的金字塔古墓内部浏览;在华盛顿的航空航天馆,你甚至可以亲手摸一下一块月球来的岩石。
买张门票进去拍婚纱
2009年那会儿,厦门鼓浪屿已经在所谓文艺青年中闻名遐迩,只是鲜有人会因为“风琴博物馆”而到岛上去。那个时候,即使站在博物馆外头用相机自拍落地玻璃中的自己,也会有一个穿着制服的保安在馆内跑到窗前,对你一直挥手示意—“快走开!”
那个时候,友善的厦门年轻人会告诉你哪家鱼丸店舒婷最喜欢去,告诉你怎样才能以10块钱就买到“赵小姐”的绿豆饼,甚至能带着你逃票走山路上日光岩。只是,没有一个人会推荐你去看看“风琴博物馆”。
不过现在不同了。“现在时不时都会进去帮人拍拍婚纱照”,厦门鼓浪屿时光流摄影设计工作室的摄影师戈子会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年11月,戈子所在的工作室接了一个婚纱活儿,新人要求“有鼓浪屿特色,沉稳大气的欧式建筑,有相对好的视野和环境,还要配合上拖尾的婚纱”。能一次符合这里所有要求的,只有风琴博物馆里的大花园。当戈子向新人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新人的第一反应是,“博物馆还可以拍婚纱照吗?”
到风琴博物馆拍婚纱照,只需要买张20块钱的门票就可以了,这20元还包含在鼓浪屿参观套票中。相对于其他景点,到这里来的客人会相对少,拍婚纱照非常合适。另外,手续还非常简单,甚至不用提前预约。大队人马,穿好衣服,提着工具,浩浩荡荡地走到门口,只需要跟里面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就可以买票入内拍摄。工作人员唯一的额外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其他参观的客人就可以了。”
但是即使风景一流,人流又少,手续又方便,到这里拍照的新人还是不多。相比于其他热点,这里的知名度远远不够,从来没有一对新人特别提出“要到风琴博物馆拍婚纱照”这样的要求。而且对于摄影师来说,这里也不是首选,“鼓浪屿处处是景,一般摄影师不会特意花门票钱去拍摄的,”戈子说,“去拍的新人图的就是博物馆宏大的气氛与那份历史的厚重感,还有就是风琴博物馆内漂亮的大花园。”
在古物的簇拥中看昆曲
2008年中秋节,人称博物馆达人的亚露正在苏州昆曲博物馆里参观,忽然看见不远处竟然有穿着戏服的人在园林中的戏台上唱戏,顿时“觉得时间倒退了,而且那种做观众的疏离感就没了”,亚露说。
那时候他们正在排练,乐手在校音,唱的是《西厢记·佳期》。旁边指导的老师一直要演员表现得哀怨缠绵一些,一小段唱词和动作要排好几遍。女主角排练的时候带着饱满的哀怨情绪,但是排练间隙里,又是一副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作为一个旁窥的观者,亚露也觉得自己跟演员一样“在戏和生活中出入”。
像昆曲这样一种讲究意境的曲目来说,场景的再现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再华丽的舞台也无法营造这种“人在曲中”的感觉。与在戏院里看戏不一样,“就好像在自己家的园子里闲逛,不经意地瞥到,觉得好便驻足一下。”就像亚露说的,对普通人而言,这种高雅曲目的历史感、场所感和过程感的体现,比唱的是哪出戏,上的是哪个角儿,都来得更重要。
不过即使对于戏迷来说,气氛和历史感跟戏目的本身也同样重要。集昆曲戏迷与博物馆达人于一身的旅美华人海马在上海博物馆里参加过一次“夜看昆曲”的主题活动。经典的《牡丹亭》在寂静的博物馆里响起,夜晚的博物馆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在古物的簇拥中看古戏,实在是一件让人震撼的事,“其实在博物馆里演声响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是石头建筑,反射音波厉害,但重要的是氛围,(在)活的古代戏剧中,好像古物都得到了新生命。”海马说。
沈阳故宫博物院
除了拍照,在沈阳故宫里甚至可以办婚礼。沈阳故宫博物馆研究室主任佟悦称,只要买门票,不要太吵,别影响到其他游客,但是仅限于人流比较少的广场,内部展示区不包括在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事先预约。
苏州全晋会馆(戏曲博物馆)
从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到今天已经三年,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博物馆,可大多数是隔着玻璃看看展品,然后在门口拍张照片,能做的事确实少之又少。
而在国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在提倡休闲化娱乐化,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务正业”,却正是人家视之为发挥博物馆功能和用途的正道。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庭设有咖啡厅,在唐朝的陶器边上坐下来喝咖啡是件蛮惬意的事情,当然不喝咖啡也可以看。像Kansas City的Nelson-Altkins,这些场馆早就成为情侣们众所周知的“谈恋爱好去处”。上午逛展馆,下午去逛特色商店,晚上在馆内特色餐厅吃饭。“到博物馆度周末”,这样的情侣大有人在。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每年有一整晚免费对孩子开放,让他们真正体验博物馆奇妙夜;在芝加哥的非洲人博物馆,孩子们可以在那儿玩两河流域的旋转图章等等,还有3D的虚拟现实的金字塔古墓内部浏览;在华盛顿的航空航天馆,你甚至可以亲手摸一下一块月球来的岩石。
买张门票进去拍婚纱
2009年那会儿,厦门鼓浪屿已经在所谓文艺青年中闻名遐迩,只是鲜有人会因为“风琴博物馆”而到岛上去。那个时候,即使站在博物馆外头用相机自拍落地玻璃中的自己,也会有一个穿着制服的保安在馆内跑到窗前,对你一直挥手示意—“快走开!”
那个时候,友善的厦门年轻人会告诉你哪家鱼丸店舒婷最喜欢去,告诉你怎样才能以10块钱就买到“赵小姐”的绿豆饼,甚至能带着你逃票走山路上日光岩。只是,没有一个人会推荐你去看看“风琴博物馆”。
不过现在不同了。“现在时不时都会进去帮人拍拍婚纱照”,厦门鼓浪屿时光流摄影设计工作室的摄影师戈子会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年11月,戈子所在的工作室接了一个婚纱活儿,新人要求“有鼓浪屿特色,沉稳大气的欧式建筑,有相对好的视野和环境,还要配合上拖尾的婚纱”。能一次符合这里所有要求的,只有风琴博物馆里的大花园。当戈子向新人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新人的第一反应是,“博物馆还可以拍婚纱照吗?”
到风琴博物馆拍婚纱照,只需要买张20块钱的门票就可以了,这20元还包含在鼓浪屿参观套票中。相对于其他景点,到这里来的客人会相对少,拍婚纱照非常合适。另外,手续还非常简单,甚至不用提前预约。大队人马,穿好衣服,提着工具,浩浩荡荡地走到门口,只需要跟里面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就可以买票入内拍摄。工作人员唯一的额外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其他参观的客人就可以了。”
但是即使风景一流,人流又少,手续又方便,到这里拍照的新人还是不多。相比于其他热点,这里的知名度远远不够,从来没有一对新人特别提出“要到风琴博物馆拍婚纱照”这样的要求。而且对于摄影师来说,这里也不是首选,“鼓浪屿处处是景,一般摄影师不会特意花门票钱去拍摄的,”戈子说,“去拍的新人图的就是博物馆宏大的气氛与那份历史的厚重感,还有就是风琴博物馆内漂亮的大花园。”
在古物的簇拥中看昆曲
2008年中秋节,人称博物馆达人的亚露正在苏州昆曲博物馆里参观,忽然看见不远处竟然有穿着戏服的人在园林中的戏台上唱戏,顿时“觉得时间倒退了,而且那种做观众的疏离感就没了”,亚露说。
那时候他们正在排练,乐手在校音,唱的是《西厢记·佳期》。旁边指导的老师一直要演员表现得哀怨缠绵一些,一小段唱词和动作要排好几遍。女主角排练的时候带着饱满的哀怨情绪,但是排练间隙里,又是一副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作为一个旁窥的观者,亚露也觉得自己跟演员一样“在戏和生活中出入”。
像昆曲这样一种讲究意境的曲目来说,场景的再现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再华丽的舞台也无法营造这种“人在曲中”的感觉。与在戏院里看戏不一样,“就好像在自己家的园子里闲逛,不经意地瞥到,觉得好便驻足一下。”就像亚露说的,对普通人而言,这种高雅曲目的历史感、场所感和过程感的体现,比唱的是哪出戏,上的是哪个角儿,都来得更重要。
不过即使对于戏迷来说,气氛和历史感跟戏目的本身也同样重要。集昆曲戏迷与博物馆达人于一身的旅美华人海马在上海博物馆里参加过一次“夜看昆曲”的主题活动。经典的《牡丹亭》在寂静的博物馆里响起,夜晚的博物馆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在古物的簇拥中看古戏,实在是一件让人震撼的事,“其实在博物馆里演声响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是石头建筑,反射音波厉害,但重要的是氛围,(在)活的古代戏剧中,好像古物都得到了新生命。”海马说。
沈阳故宫博物院
除了拍照,在沈阳故宫里甚至可以办婚礼。沈阳故宫博物馆研究室主任佟悦称,只要买门票,不要太吵,别影响到其他游客,但是仅限于人流比较少的广场,内部展示区不包括在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事先预约。
苏州全晋会馆(戏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