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支教变了味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教本是一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事,但在某些地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它多少变了味。最近,笔者在某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些教师发的帖子,感触颇深。
  在我们这里,学校领导就此事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置上级文件于不顾,置交流的精神于不顾,只是以完成指标为手段,以排除异己为目的,以把此项工作能顺利开展为宗旨,通过此项活动可以铲除异己,驱走老弱病残,将那些无辜之人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赶出原学校。
  我们这里的支教教师是通过抓阄的形式产生的。抓阄时的场面真有点“惊心动魄”,没抓到的偷着乐,抓到的就像霜打的茄子,虽然也很不情愿,但只能是认命了。
  我们学校今年下去支教的是两位中年教师,自愿报的名!因为他们早就到了晋升职称的年龄了,但由于这几年的考核位次一直靠后,职称晋升入不了围。下去两年,可以顺利评上高一级职称,于是就选择了这条捷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我们学校是按教师考核位次圈定的,排名在后面的教师就要履行支教任务。
  ……
  支教本该是自愿的,现在变成了强制;本来是光荣的,现在变成了一种耻辱;本应是受表扬和奖励的,现在变成了一种惩罚……制定政策的人用心良苦,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失去了支教本身的真正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支教政策在某些学校变了味呢?
  其实,仔细体会一下教师的言论,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存在“三化”的倾向,即对于支教人员的确定存在简单化、惩罚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所谓简单化,就是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支教任务,没有去做认真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而是通过“抓阄”“圈定”等简单化的手段选定支教人员。但支教这样一个对农村教育大有裨益的活动,并非每个人都能去做,也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所谓惩罚化,就是一些学校领导为了惩罚平时对自己“不敬”的某些教师,就美其名曰派他们去农村学校支教,这样做不但对接收学校无益,对派出学校自己也不利。所谓功利性,就是指某些人仅仅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如晋级晋职或者其它目的,而到农村学校去。这样的人到了农村学校也很难做出真正的成绩来。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其次运用三元参与理论、孵化器理论、企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等理论工具来构建大学科技园区域创新系统模型,深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提出的一整套用于经营绩效衡量与评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它不仅是一个指标评价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2007年7月,我告别了回龙中学,结束了一学年的支教生活,亲朋好友都说我长胖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宽体胖”吧.
期刊
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光明的,但这光明大道需要建筑企业以其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完善的施工管理以及优质的施工质量来作为保障和支撑的。在当今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加
16岁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有幸与我党的高层领导们接触过,现在我已经71岁了,离休在家,但那段幸福的日子我怎么也忘不了。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朱德、刘少奇等首长和部
目睹支教之怪现状,确令人义愤不已,兹实录如下:  清退式。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城市学校却往往超编富余。于是,为顺应上级政策,城市学校领导就借故清退一部分教师,而这部分教师大多又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差的,试想,这一部分教师被分流到乡镇学校,充其量是补缺,达不到支教、促教的作用。  贴金式。政府为鼓励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服务农村或山区,推出许多优惠政策,诸如:加发下乡补贴,直接加薪,晋级、晋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包括生活环境的差异、教育环境的差别、教师收入的差距、生源的不同、评优晋级的不同等等,是有目共睹的,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及教育机构为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构建公平、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推动农村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纷纷出台了不同的措施,其中让部分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是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各地为保证这一举措的顺利进行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支教教师可以浮动
有幸聆听了宝安区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美国产生了将通讯技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以及金融创新相结合的新经济。新经济成就了美国长达10多年的超常经济繁荣。人们从“新经济明星企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