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而就化学课堂而言,目前最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随着生态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倾向于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人,因此不管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学习哪个专业,不管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哪个行业,都应该在高中时期培养起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教育
引言:
高中生的三观已经基本形成,基本具有對于事物的正确认知,并且各科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在学生这一发展阶段,应该开始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眼光的价值观。比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再是不随地吐痰这么简单,而是从化学的专业角度认识环境保护并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目前教材中存在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内容。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改造和开发自然,不断地从自然当中索取财富,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建立在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生活在环境之中的人们也受到雾霾、水污染等的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均出现过氟利昂等化学成分对臭氧的破坏、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光化学烟雾等环保试题,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和教育部对在化学课堂中加强环境教育的要求。
然而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却发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并不好,对于光化学烟雾和世界八大公害等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有的学生对赤潮等词汇表示听都没有听说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当重视起高中课堂中的环境教育,不仅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更要重视学生品质和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朝一日将学习的化学知识用在正确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地方。另外在课堂上增加环境教育也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使课堂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点。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在课堂当中增加环境环境教育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渗透。首先教学还是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的,立足教材重视教材上的环境教育内容,并利用教材作为一个引子,进行一定的拓展。例如在教授NOx 时,可以通过介绍它们的性质并且介绍它们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常见的排放方式,然后再教授它们的吸收方式,如何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以为人类所用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掌握NOX的性质,并且通过这个知识点培养起一定的环保意识。另外在课堂开始时的课堂引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案例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提起兴趣积极思考,并养成从环保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法制教育,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顺便介绍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条例,比如《大气污染法》等条例,让学生建立环保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并养成协助监督的意识。
三、加强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此外化学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化学实验环节,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机会,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有毒气体、有毒物质等,切身感受到它们的厉害。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效果应该会更好。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保证学生实验环境的安全性,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是会产生有毒气体或者有毒物质的,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室设备包括排风设施等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改良实验装置等方法,尽可能减少有毒气体的排出,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发展绿色化学。另外也可以将实验改良成微型实验,比如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下的反应可以改成在青霉素的小瓶中进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另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废品的合理回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环保教育,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接受环保教育的效果,一定好过于在教室里闭门造成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既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高考和未来负责,也要注意对孩子们各方面品质和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参考文献:
[1]顾长春.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
[2]刘星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教育
引言:
高中生的三观已经基本形成,基本具有對于事物的正确认知,并且各科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在学生这一发展阶段,应该开始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眼光的价值观。比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再是不随地吐痰这么简单,而是从化学的专业角度认识环境保护并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目前教材中存在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内容。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改造和开发自然,不断地从自然当中索取财富,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建立在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生活在环境之中的人们也受到雾霾、水污染等的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均出现过氟利昂等化学成分对臭氧的破坏、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光化学烟雾等环保试题,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和教育部对在化学课堂中加强环境教育的要求。
然而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却发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并不好,对于光化学烟雾和世界八大公害等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有的学生对赤潮等词汇表示听都没有听说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当重视起高中课堂中的环境教育,不仅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更要重视学生品质和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朝一日将学习的化学知识用在正确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地方。另外在课堂上增加环境教育也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使课堂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点。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在课堂当中增加环境环境教育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渗透。首先教学还是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的,立足教材重视教材上的环境教育内容,并利用教材作为一个引子,进行一定的拓展。例如在教授NOx 时,可以通过介绍它们的性质并且介绍它们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常见的排放方式,然后再教授它们的吸收方式,如何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以为人类所用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掌握NOX的性质,并且通过这个知识点培养起一定的环保意识。另外在课堂开始时的课堂引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案例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提起兴趣积极思考,并养成从环保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法制教育,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顺便介绍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条例,比如《大气污染法》等条例,让学生建立环保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并养成协助监督的意识。
三、加强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此外化学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化学实验环节,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机会,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有毒气体、有毒物质等,切身感受到它们的厉害。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效果应该会更好。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保证学生实验环境的安全性,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是会产生有毒气体或者有毒物质的,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室设备包括排风设施等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改良实验装置等方法,尽可能减少有毒气体的排出,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发展绿色化学。另外也可以将实验改良成微型实验,比如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下的反应可以改成在青霉素的小瓶中进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另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废品的合理回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环保教育,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接受环保教育的效果,一定好过于在教室里闭门造成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既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高考和未来负责,也要注意对孩子们各方面品质和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参考文献:
[1]顾长春.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
[2]刘星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