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三个月亮的地方过中秋节

来源 :云南画报·云南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球上一般只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却又多了一个月亮:“石月亮”。
  我曾经10多次进怒江大峡谷,每次在福贡至贡山的公路边,看到波涛滚滚的怒江之上、群峰之间一个天然岩石孔洞高高悬挂在高黎贡山的山峰上,仿佛一轮圆月,当地傈僳语称此洞为“亚哈巴”,即“石月亮”,傈僳族群众视“石月亮”为圣石。二战时期,“石月亮”曾是中国与外界连接的一条重要生命补给线——“驼峰航线”的重要导航地标;如今,它是怒江大峡谷的标志性旅游景观和摄影人趋之若鹜的拍摄热点。
  每次路过“石月亮”,看到只有阴晴、却永不会残缺的“石月亮”,我们都会停下来,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远远仰望“石月亮”;然后,再把这个大自然的奇观用相机珍藏起来。每一次看到“石月亮”,时间不同、气象不同,晴天、雨天、拍摄“石月亮”的感觉大不同;偶尔,也会有一个念头闪过:“能爬到‘石月亮’上去看看、拍几张图片哪该多好!”但看看高耸入云的“石月亮”,城里人只有望“月”兴叹的份了。
  2012年3月怒江州邀请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先生和著名地质学家费宣先生对怒江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工作。金飞豹、费宣先生提出构建一条从石月亮乡至“石月亮”景点的登山步道环线,将现阶段无法攀登的情况改变为容易攀登,满足“游客走进怒江的心愿,完成‘登月’的梦想”。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县政府用以工代赈,组织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自行修建石月亮登山步道。经过五个月的奋战,当地少数民族使用传统的 “千只脚”(在坡地上独有的建屋技术)的建设技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倒塌的树木、竹子、石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克服了技术问题、材料短缺问题、地形险峻、经费短缺等问题,于2012年9月建成福贡“石月亮”登山步道一期工程
  接着,怒江州政府与国家体育局、中国登山协会在中秋节这天组织了“攀月祈福”的活动,组织省内外的登山爱好者、媒体记者徒步攀登“石月亮”,我和申云山有幸作为《云南画报》的特约摄影家,参加了活动;报名攀登“石月亮”的有130多人,我是其中之一。9月30日中秋节这天,我们早晨8:30左右赶到石月亮乡,申云山拍主会场,他把登山杖塞给我。领队统计登顶人数,我是一车人年纪最大的,问到我时,我说:“就是像藏民磕长头那样,我爬也要爬到山顶”。当天早上是阴天,很适合登山,一开始是沿着一条淙淙溪流溯流而上,溪水清澈见底,溪边长满了野花、灌木、老藤;不一会就开始爬山了,坡很陡,大都是60、70度;一阵雾飘过,怒江大峡谷、远山都在朦朦胧胧之中;我背了1个专业相机、3只镜头,鼓鼓囊囊塞满了双肩包,有5、6公斤重,我一边走,一边拍照,慢慢落后了。
  到路程三分之一的怒尺咱村时,已经中午12:40了。怒尺咱村是组委会安排的接待站,这是一个傈僳族村庄,老百姓煮了鸡肉烂饭,准备了热茶,还有黄瓜……。我拍了几张照片,还来不及吃东西;突然,在小路上守候的战士说:“现在已过了12:30,继续登顶的今天晚上不可能回到福贡县,后面的人停止登顶”。我一听,也顾不上吃饭,从寨子的一条小路,绕过战士,继续爬山,这时,后面来了一个年轻的女登山者,全副登山装束,她是给金飞豹打了电话,特许她继续登山的;她也没吃饭,但很有经验,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分给我十几颗。她说十分钦佩我:“如果我有60多岁,还能像老人家一样,背着这样重的背包爬这么高的山,她就满足了。”说得我心中混杂着的不知是自豪感、还是虚荣心油然而生。
  接下來的一段路走得很艰难,我不得不走走停停,我好像分裂成“心”与“身”两个人,“心”呼喊着要继续前进、继续爬山,而“身”却举步维艰、想打退堂鼓。但我咬牙继续走了一个多小时,经常登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登山到一定的时间,体力会出现一个极点,扛过这个极点,登山也就不那么累了。一路上,时不时遇到从山顶返回的登山者,有几位说路还远,最难走的还在前面,劝我不要再爬了。这时太阳出来了,我继续又走了一小时,
  来到一个很陡的木栈桥前面,这时一个福贡中学的自愿者说前面有500米路最难走,他帮我背起了背包;前面的路确实很陡,每一级都用木板搭了阶梯,为了确保安全,小路两边用小拇指粗的线网围起来,网高1米左右,登山者可以双手拉住腕口粗的绳子爬山,我先后遇到了中国登山英雄王勇峰、探险家金飞豹,能够与他们同路、同爬一座山,说明了这次登山的分量。下午4点,我终于最后一个登上月亮山顶的“石月亮”,这是一个天然玄武岩孔洞,高60米,宽32.7米,厚2米。地质学的研究认为,高黎贡山是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强烈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而形成的,是云南大地最早升起的陆地,这块距今5.4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玄武岩,经过大自然数亿年的鬼斧神工,这块座山顶的石头逐渐溶蚀、风化、崩塌,形成了今天的“石月亮”。我带了8MM的镜头,在“石月亮”山峰下,也能把它拍全。正当我流连在“石月亮”周围时,自愿者说再不下山,天黑之前,只能走到半路。我花了2个半小时自己走下山,福贡县政府发给我一份石月亮攀登证书,登山的海拔高差从1892米至2808米,编号为098。在我后面,有4个人是半路被人背下山的。建议以后的登山者,可以分2天登山,第1天住在怒尺咱村,第2天再继续登顶。我在63岁登上“石月亮”,是对我意志和体力的一次考验,是我生命的一件难忘的事。
  “中秋节”当晚,我住在石月亮观景台的一家傈僳族小客栈里,半夜里我起来守候,想拍到一张月光给“石月亮”、怒江披上一层银辉的图片,这样,三个“月亮”——天上、水中、山上的“石月亮”将被定格在一幅图片中;但“石月亮”隐没在云层里;天刚亮, “石月亮”露了1、2分钟脸,我拍下了云海中的“石月亮”宛如一轮明月的图片。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7月1日22点22分,澂江化石地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澂江化石地成为我国第43个、云南第4个世界遗产,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的一个化石类自然遗产。  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攻读硕士的侯先光根据线索来到帽天山,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7月1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紧张发掘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踢落了一
期刊
元谋县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金沙江畔的元谋县,山环水绕中隐匿着独特的地貌——土林。土林自然造型或拟人、或拟物,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精致细腻,极具神韵,每一个游人都会被土林奇特的地貌景观深深震撼,接受了一次感官和心灵的艺术洗礼。土林不仅有雄奇壮观的土柱,更以色彩绚丽,变幻多姿而著称。在这里,层层叠叠的泥土并非单一的黄色,而是令人惊异地呈现出红、绿、紫、白、灰等丰富的色彩。在不同的光影条件下都呈现
期刊
幸福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一千个人对幸福有一千种选择,也许吃饱饭就是幸福,也许家财万贯才是幸福,爱情也罢,事业也好,其实这些追求都是外在的,并不真正代表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你的心里,当你在滚滚红尘中迷失了方向,或者在艰难奋进的路途中疲惫时,那就暂时停下来,到云南去吧!云南的幸福像山茶花开一样,带着山野的质朴与美丽,云南的幸福是泼水节的欢声笑语,云南的幸福是雪山下小村的宁静,云南的幸福是温暖冬
期刊
石总是我认识的一位不大不小的老总,经营着一家传媒公司。再次偶遇石总是在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里的曼春满寺,那天寺院过赕,有高僧讲佛,邻近寺院的僧侣都有参加。众僧中有一僧侣十分眼熟,穿着全新的袈裟,虔诚的跪坐在正堂左侧认真的听讲。我努力在记忆深处搜寻着我曾认识的僧侣,我认识的僧侣不多,应该是屈指可数。  石总,是石总!他什么时候成了僧侣?  隔天我按着石总给的字条找到了禅修营,禅修营设在傣族园里的另一
期刊
在中国浩渺无际的南海上,有着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由这些岛礁组成的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美丽中国的领土上最璀璨的明珠,早在秦汉时期,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民们就来到这些岛礁,确立了中国对这片海洋的主权。两千多年来,一代代中国的航海家们穿行其间,为它们绝世的风景所震撼,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记载。1947年,中国政府为这些岛礁正式命名时,为了纪念这些航海家们,许多岛礁
期刊
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摩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传播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南北两个方向蔓延。北传佛教分为两支,一支经中亚一带,在汉代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成为汉传佛教;另一支越过喜马拉雅山,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于中国藏族地区,称为藏传佛教。而南传佛教经斯里南卡、泰国、缅甸,最终也在公元七世纪来到中国云南的南部,为傣族等民族所信仰。  在西双版纳,到处都能够看见金碧辉煌的佛寺
期刊
大理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慵懒的阳光照着古城,照着三塔,照着苍山雪,走遍天涯也找不到这样美丽的冬日。公元937年,段思平在苍山脚下建国,国号大理。一个边陲之国与中原的大宋相始终,度过了300多年的岁月。对大理国的记忆更多的来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段思平的后人们个个都是武林高手,真实的历史反而堙没在苍洱之间。  大理因大理国而得名,苍山之下,洱海之畔的绝妙圣地。人到此处,有种超然世外的恬淡悠然的感觉
期刊
总有一个迷人的地方,摆满了穿越历史的艺术珍品,但任你再热爱再有钱有势也不能付钱买走,而只能倾心欣赏,只能无限赞叹,那个地方就是散落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如果世界是一本书,那博物馆就是这本书的发展脉络,是了解某种特定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歌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给自己描述出过去三千年的历史,那么,他就仍旧生活在愚昧之中。”  卡尔纳克神庙 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卢克索”一词来自阿拉伯语“宫殿”一词的
期刊
广南县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广南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在这片方圆7810平方公里的广袤的红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凝聚了苍苍岁月的古代文明。秦汉时期广南是“句町文化”的发祥地,是一部历史文脉厚重的发展史。壮族先民于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句町国,与夜郎国、古滇国齐名。句町国历史比古滇国长500多年,比大理国早1000多年,境内发现的句町贵族墓地、40余面铜鼓等充分再现了句町古国的辉煌
期刊
大图说:黑颈鹤在滇东北和煦的阳光下度过漫长冬日,在无边无际、朗朗清风的高原上悠闲觅食,在落日的光芒中扇动宽大的翅膀,在碧蓝的湖水中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它们是自然的精灵,也是历史的见证,黑颈鹤的身影陪伴着一代代会泽人成长、老去,它们的悠扬鸣叫,萦回在群山之间,宛若深切的呼唤,追忆着这片土地滚滚不息的生命史。  时间创造生命,生命演化出历史,四季循环更替,黑颈鹤秋来春去。每年三月春天,当最后一只黑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