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EOF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4种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宁德市≥10℃积温和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茶叶积温隶属度的计算,分析其对茶叶生长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9—2019年宁德市热量资源呈普遍增加趋势,90年代中期起升速加快,主要突变点在1997年前后;热量资源的增加与日平均气温升高、 ≥10℃初终日数增多关系密切.2)空间分布上,沿海县市的热量资源好于山区,但近51 a山区的热量资源增幅略大于沿海;突变年前沿海积温和日数的变化大于山区,突变年后则山区大于沿海;山区和沿海在积温与初终日数的时间变化总趋势上虽然表现一致,但地域差异较为显著,部分年份呈现反相位变化特点.3)宁德市≥10℃积温、 初终间日数及山区茶叶积温隶属度共同存在25、10~15、5~10、<5 a等多个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在较短尺度的周期变化上,初终日数的变化强度大于积温,山区强于沿海.4)山区县茶叶种植受积温条件制约的情况随着热量资源增加得以改善,但极端天气气候影响带来的灾害风险仍较大.5)根据小波周期演变规律,可推测未来6~8 a宁德市沿海与山区≥10℃积温及其初终间日数、 茶叶积温隶属度增多或上升的态势将减缓,将由相对高值区向低值区过渡.
其他文献
以浙南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T1)、 常规施肥(T2)、 化肥减量17.7%(T3)和化肥减量17.7%+有机肥(T4)4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2相比,T3和T4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增加1.3%和3.1%,晚稻产量分别增加6.0%和3.8%.T2、T3和T4处理间的双季稻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都无显著差异.T4处理相较于T2、T3和T1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与T2和T3相比,T4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化肥减量17.7%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
为了明确玉米收割机机械化作业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通过3年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收割机机械化作业对后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玉米收割机机械化作业后第一年,试验区小麦出苗率和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第二年,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与对照区相当,无显著差异;小麦地上害虫虫口密度与对照区相当;蛴螬、 蝼蛄、 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上升,其中金针虫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区;小麦纹枯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区.第三年,小麦生长情况及产量与对
中国厨余垃圾产量巨大,有机堆肥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机质等养分回收到土壤中的有效方法.由于目前对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尚未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忽略了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有害影响.本文从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过程及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对土壤及农产品的影响,提出我国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包括对农药残留、 生物毒素、 抗生素以及其他因素风险影响因子的限量标准等问题.建议从堆肥技术标准、 风险因子检测标准和产品限量标准
为了解决养殖沼液农田消纳利用过程中科学精准施肥问题,本研究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液进行了一年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沼液中氮、 磷、 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38.93、86.33、622.08 mg·L-1.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开展沼液替代化肥减量施肥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沼液的试验组产量均优于对照组,增产幅度为3.2%~8.7%.试验前后分别对田块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主要养分和重金属指标,结果表明,稻田使用沼液不会造成盐渍化,且有助于提升土壤质量,对照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
用田间肥效试验,研究常规施肥、 化肥减施25%、30%、35%和40%对单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沃夫特缓释肥减施化肥25%的单季稻产量无明显变化,经济效益有小幅度增加;应用好乐耕有机无机缓释肥减施化肥30%、35%和40%单季稻产量高于或接近常规施肥,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增加.化肥减施30%(现行定额制最高限量值)处理单季稻产量、 经济效益均处于最高水平.化肥投入为常规用量的65%和60%,单季稻产量并未降低,经济效益有小幅度增加.试验结果说明,新型肥料的应用可以在保持产量稳定
我国的旱地经济作物品种多样,分布广泛,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宁波市横溪水库流域有较大规模的重建和部分新垦的茶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本研究通过建设径流小区,收集了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所有自然降雨的径流样品,经过对径流中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含量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溪水库流域重建茶园初期土壤泥沙、颗粒态氮磷流失较大,但较快趋于稳定;种植1 a的茶园土壤侵蚀量可达到8.5 kg·hm-2,而经过多年种植后茶园的水土流失明显减
为确定长宽法测定地黄叶面积所需的校正系数,以怀丰和北京3号2个地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叶片的长度、 宽度,以叶面积仪所测叶面积为准计算校正系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怀丰和北京3号2个地黄品种叶面积校正系数差异较大,且<100、100~200 cm24个不同大小叶面积的校正系数也差异明显,测定得到的怀丰的校正系数为0.690,北京3号的校正系数为0.752,经验证,2个地黄品种各自的校正系数均满足长宽法测定叶面积的需求.长宽法测地黄叶面积,既不损伤植株,又具有简便易测、 可靠性强、 准确性高
修剪次数对茶树秋梢蓬面的培养有极显著的影响,2次修剪可以极显著增加秋梢枝条密度,减少茶树开花结果,控制茶蓬高度,提高春茶营养芽百芽重,对提高芽头品质有帮助;但品种之间有差异,春雨1号和中茶108效果最好,浙农117次之,龙井43无显著差异.对春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春雨1号2次修剪产量显著高于1次修剪,浙农117却是1次修剪产量、 产值更高,龙井43和中茶108均表现为无差异.对效益的影响,春雨1号和中茶108品种2次修剪有较好的增效作用,龙井43两种修剪方式效果相近,浙农117更适合1次修剪模式.
将杭白菊水提液用0.2%的不同酸度调节剂处理,65℃加速氧化6 d后,以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 亚铁还原能力(FRAP)为指标考察了各种酸度调节剂对杭白菊水提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无水柠檬酸、 富马酸一钠能对杭白菊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起到保护作用,使抗氧化活性下降率降低;DL-苹果酸钠、 三聚磷酸钠、 柠檬酸钠会使杭白菊水提液抗氧化活性下降率增高.上述实验结果可以为杭白菊饮料加工中酸度调节剂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索直播单季晚粳稻嘉67基追肥的最佳用量,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产量回归模型,研究基、 追肥对产量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基、 追肥对水稻产量影响均极显著,且追肥的效应要高于基肥.经选优,667 m2产量≥620 kg的最优施肥方案为:基肥32.7~39.0 kg,追肥16.4~20.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