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胜乎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其中蕴涵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学生在教师的爱心鼓舞与耐心教育下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的学习劲头往往受到课堂氛围、教师品质、学習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丰富的肢体动作,触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情感交流
  在教育的世界里不能缺少情感,不能缺少爱,在教育中播撒“爱”就好像在深深的荷塘里注入了清澈、甘甜的荷水,从此荷塘里繁花似锦、春色满园。教育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会水滴石穿、桃李芬芳,教师要学会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教学活动绝对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强制性灌输,而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的一种互信、互爱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书香氛围。学生在这种充满爱的环境中对知识有了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自觉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教师要学会通过播下爱的种子,积极的感情交流,赢得学生的支持和信任。学生的心灵一旦受到感化则必将积极进取,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在无形中已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情境诱“情”
  语文是一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学科目,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在思想勾画的美妙世界里达到情感的升华,进而理解文章中的句点,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出现创作的冲动。这种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循循诱导,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发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立意与情感。
  例如:《小池塘》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用充满自然风光又具轻快、和谐自然美的抒情音乐为背景音乐朗读课文,在音乐声中,学生听着教师带有感情节奏的语言,感受着世外桃源的清新,“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学生陶醉在自然的、天籁的情境中,自然心生神往,在如痴如醉中体会小池塘之美,获得了文学的美的熏陶。
  二、以“情”唤“情”
  情感不是单一的,是双方交流和互动产生的,师生只有在情感中才能实现沟通,学生情感的激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带动。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丝微笑甚至一句情意四射的话语都明明白白地印在学生的眼中,在心灵受到触动后,教师的情感体验就好似电流一样传给了学生,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同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体验到其中的悲欢离合,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用意,学生融入到作者与教师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到文章的情与境。
  例如:在教学著名作品《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教师可以发挥语言的优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伴随着故事的进展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抒发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适当地利用手势表达对文中挖井人的震惊、勇敢、乐观精神的赞扬和歌颂,学生借着教师带有感情变化的语言和鲜明的肢体动作,再结合生动的文字描述,一定会融入故事中,与挖井人一道用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黑暗和困难。当处于困境中时,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从而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无疑是情感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实践建“情”
  情感体验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实践感受。百闻不如一见。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和肢体动作的发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通过真实世界里的实践,建立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触摸、细嗅、聆听切身实际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美的力量,在实践中建立情感,感受到作者的用意,领悟到文学的美的力量。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名作《一抹紫丁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细致传神地描绘了春天的图景,让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感受到春的生机盎然,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向往和追求。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春色的美丽和动人,可以将学生引到大自然里,让学生躺在舒服的草地上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风轻飘飘、草软绵绵”的自然之美,观赏、细嗅五颜六色的花朵,感受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的花的美丽。学生在这样的形象逼真的环境中,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的感受,真实地体会到春天的美丽,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师生在大自然中交流感情,在感情氛围中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静的氛围中自觉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感受语文的文学的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林生著.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J].人民教育,2001(4):7.
  [2]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J].小学教学设计,2004(1):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思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和生活构成了影响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且两者相辅相成,是引导小学生感知数学、理性认识数学和学会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媒介。本文从课堂和生活两个层面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是理性认识数学的抽象化,由此而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并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理论,或是学习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许多一次性东西,如一次性碗筷、盘子等,它们方便、快捷,但是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忘记如何处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环保意识和行为。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教师需要从这些幼儿园宝宝抓起。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明白了解,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利用废旧
摘 要: 以往课堂注重老师讲解,如今课堂看的是学生的表现。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运转,小组互帮互助无疑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分组 合作 高效  小组课堂合作学习是目前学习的一大特色,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建构。通过合作学
摘 要: 当前国内汉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研究很少。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通过对学生信息的分析和鲜明的水平测试,对学生的具体个人情况和汉语水平有了明确的了解,然后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的教材,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日常安排,进行了针对性教学,以提高学生语言习得效率。  关键词: 对外汉语速成教学 水平测试 语言习得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有力提升,中国在
一、教学内容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传承主渠道,而数学阅读应该是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终生学习和学生主体,我认为数学阅读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下面结合课题组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谈谈我对数学阅读的思考和想法。  [教学片段]  师:比较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发现?按几比几放大的呢?  生1:1比4。  生2:1比2。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能恰当引导则能发展不同的个性,但若盲目指导则会让其走入“人格障碍”的误区。对不同的个案,班主任应当在观念、方法和手段上作充分的准备,做到“防重于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逆反”心理 案例分析 “防重于治”  心理是人脑对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是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就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能力。特别是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不感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严重阻碍语文教学工作的
摘 要: 作为学校一个重要的基层组织和管理单位,语文教研组除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执行各种具体的事务外,还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融通。  关键词: 语文教研组建设 层级规划 过程放大 以人为本 多元评价  目前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活动主要是以课型研究为载体,依托备课组的建设,以“三还”为抓手(一还选择权、二还组阁权、三还评价权),在活动的推进中沿用梯队合作制。我们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规范语文的校本研究,
摘 要: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可根据主题选择一些乡土材料,让幼儿和材料直接接触。在幼儿和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等形式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乡土材料 幼儿教育 作用  让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孩子未来幸福的条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