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银氧化锌涂层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银和氧化锌的分别具有高效的、广谱的、安全的、绿色的抗菌性能,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在抗菌材料事业的热点,但是目前不同的学者对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抗菌机制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我们查阅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性能及抗菌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文中详细的从破坏细菌细胞的完整性、阻断细菌的腺苷三磷酸(ATP)及DNA复制、产生活性氧以及氧化锌独特的光催化抗菌4个方面阐述了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抗菌机制。我们从文中指出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抗菌过程受多种机制的共同的影响,得出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抗菌过程比较复杂,更深层次的研究抗菌中银和氧化锌的作用方式和抗菌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将会有助于载银氧化锌抗菌涂层的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尚无法治愈。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大量与脊髓损伤及修复相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靶点被陆续发现,这必将为脊髓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开辟崭新空间。鉴于此,本文将基于领域内最新进展及笔者近期研究工作对脊髓损伤相关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新型冲吸治疗与负压封闭引流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2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新型冲吸治疗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愈合率、脓肿复发及瘘管形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15.2±3.6) mm比(33.2±8.4) mm,t=-11.818,P=0.000],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四氢-β-咔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类肽缀合物(THBCB-RGD)的自由基清除和抗血栓形成特性,并通过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THBCB-RGD的稳定性;应用PC12细胞存活实验和乙酰胆碱诱发内皮细胞介导血管舒张实验评估THBCB-RGD自由基清除能力;应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THBCB-RGD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目的探讨铁蓄积小鼠骨量下降与微小RNA(miRNA,miR)差异性表达的关系。方法12周龄雄性ICR小鼠(n=12)随机分为两组:铁蓄积组(FAC组)及对照组(Con组),分别腹腔注射枸橼酸铁胺(FAC)及等量生理盐水,干预8周后检测血清铁蛋白,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量,并分析相关骨结构参数。小鼠全血分离白细胞提取RNA,进行Taqman miRNA芯片检测表达谱差
期刊
目的通过两种国产成形环动物实验的病理学分析,探索建立规范的成形环临床前体内实验的病理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两种国产瓣膜成形环及其对照产品分别植入17只(实验组)和5只(对照组)成年小尾寒羊的二尖瓣位或三尖瓣位,术后20周处死羊,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手术相关损伤、成形环的完整性、炎性反应、内皮化和纤维鞘形成、纤维组织过度生长、血栓形成等情况,对于心、肝、脾、肺、肾、脑等
期刊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11b+CD33+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髓系抑制细胞(MDSCs)和CD4+CD25+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98例,年龄42~77岁,体重49~73 kg。分别于术前(T1)、术中(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和第7天(T5)采集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为尽可能全面的淋巴结清扫、提高PD术后R0切除率、提高胰头癌远期疗效、减少复发。国内外学者在手术切除的范围、切除的方法及手术的入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以肠系膜上动脉(SMA)为入路PD手术可在术中对SMA及腹腔干进行全面探查,真实可靠的判断局部血管受侵犯程度及肿瘤的可切除性,提高手术切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骨髓移植小鼠模型及N-甲基亚硝基脲(MNU)化学诱导前列腺癌小鼠模型。方法以不同剂量的137Cs照射C57BL/6小鼠,照射后移植入C57BL/6全骨髓细胞,观察移植小鼠体重、生存期、存活率及外周血白细胞等情况,得出在剂量率为0.708 Gy/min时的最佳照射剂量。以最佳照射剂量照射C57BL/6小鼠,移植GFP小鼠骨髓细胞建立小鼠GFP骨髓移植模型,并通过流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