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弱势群体的情感缺失后遗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在2007年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写了这部被称为充满哲理意味的“恐怖的好小说”——《第五个孩子》。作者多丽丝·莱辛,用她独特的叙述方式,开启了一道让世人了解弱势群体的大门。她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滴血的现实,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当这个孩子是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胎时,抛弃这个孩子,从而获得身心的解脱,也不是不存在的事情。但是,父母的身体解脱了,他们的心灵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吗?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母亲海蕊和作为家庭的“怪胎”的班的情感经历,来说明作为弱势群体的人,在情感缺失后会呈现的不同状态,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社会的认同,他们需要的是社会的爱与宽容。
  关键词:弱势群体;情感缺失;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一、计划外的多余人——注定情感缺失
  戴维和海蕊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他们也很喜欢孩子,但在连续生育了第四个孩子以后,他们已经深感经济和家庭负担不堪重负。但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海蕊又生下了第五个孩子——班,也是小说的隐形主人公。他的出生,从一开始就可以用多余二字来概括,班从在娘胎里就开始折腾海蕊,到后来的各种怪异表现:食量惊人、体力超人、破坏性大等等,全家人除了母亲以外,没有一个人喜欢他,此处也可以理解为伟大的母性使然。所有人都只看到了班的缺点,并且无限放大,包括他的父亲戴维,也希望他早日消失。人们对异类的划分总是那么一厢情愿,只要被归为异类的人,势必会承受很多本不属于他的压力和排挤,作为不到三岁的小孩,他是弱势群体,作为这个家庭最小的孩子,他也是弱势群体,但他在情感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他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
  在小说中,几乎没有描述班的家人进行沟通的场景,班曾试图像其他人一样学着和别人打招呼以期待有真正的交流,然而所有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逃离开,他最后只好放弃改变,干脆重新做回自己,甚至变本加厉,开始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海蕊都不得不放弃他,何其可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视,自私自利大概才是毁灭人性的真凶吧。
  这个多余人最后居然成为了街头小霸王的领袖,这些被父母放弃的孩子,难道不是社会的异类和邊缘人的代表吗,情感和家庭关爱的缺失让他们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归属感,没有同类,是一种很缺乏安全感的漂泊。
  班这个多余的小孩,从一开始来到这个家庭就自带悲剧色彩,在疗养院里奄奄一息的他,对融入大家庭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这个先天就没有得到上帝眷顾的孩子,在亲友中间也没有得到本该属于他的关爱,是家人的冷漠、无视将班一步步推向了悲哀的深渊。
  二、父权制话语下的弱势群体的挣扎
  海蕊这个人物的设置,在小说的开始就已经锁定了,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受丈夫影响甚至控制的女性。从结婚生子到照顾家庭,这个人设就是一个完美的传统女性。及其符合戴维这个大男子主义的择偶标准。海蕊认为家庭幸福就是应该建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之上,试问有这样想法的女性,如何去挽救自己绝望的儿子。对于前四个孩子而言,海蕊的母性角色扮演的非常成功,而在班这里,她之前建构起来的父权制下完美的母性形象逐渐崩塌。在如何对待班这一问题上,将班送到收容所这一决定,也充分揭露了父权统治对母亲的限制和控制。母亲所代表的弱势群体,无权,没有经济来源,最后导致主体性的丧失,在班的问题上,海蕊根本就没有绝对发言权。
  海蕊作为弱势群体,家庭成员也没有真正关心过她的内心感受,丈夫并没有因为班的问题与海蕊商量解决的对策,而是一味地想将这个麻烦的孩子送走了事。可怕的是海蕊接受了主流意识的决定,觉得放弃也是一种解脱,然而她忽略了女人有母性的天性,最终她又将班接了回来。她的这一决定强调了母子之间的自然联系,更将两个弱势群体联系了起来,既然没有旁人的关爱,那么情感上的缺失就只有他们彼此来弥补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蕊也通过这一行为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
  如果用克里斯托娃的“异质伦理学”来阐释这种救赎,那么这种母子的自然联系是对父权制的超越,通过海蕊对班的拯救,母亲的角色超越了父权的限制,拒绝了传统的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的规范化,并建立了自己的母权系统。
  作者多丽丝·莱辛将对弱势群体的忽视、排挤、边缘化用陌生化的语言符号表现出来,让读者去深刻剖析将弱势群体推向极端或是彻底变质的原因,在这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世界里,作者试图用这种残忍的写作手法和文字,让我们从知道现实社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过渡到了解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这个残酷的事实,来提醒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抛弃和消灭并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只有正视他们,与他们沟通,并与之和谐共处,才能体现建立和谐社会的主题。这里套一句《士兵突击》里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虽然环境不同,人设不同,但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它都是受用的吧。
  参考文献:
  [1]第五个孩子.[英]多丽丝·莱辛著.何颖怡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2]女性与文学——经典女性主义批评与经典重读.徐丽萍著.龙门书局.2013年12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 要:《A Chinese Boy-girl》是欧亚裔作家水仙花在美国社会反华情绪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模糊性写作手法的运用得以让水仙花能够在主流社会里为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的华人群体发声,小说体现出华人的反抗和对种族平等的诉求。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模糊性加以解析。  关键词:水仙花;模糊性;华裔  作者简介:李奕橙(1993-),女,汉族,江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
摘 要: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由中国延续几千年以来男权社会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古代文学美女形象的塑造之中。从男性立场下所塑造的美女形象中,来看男权社会下的病态,畸形,以及这个压抑人性的社会。通过对男权社会批判,从而来为古代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发声。  关键词:男权社会;美女形象;病态;压抑  作者简介:朱虹霖(1996-),女,汉,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
摘 要:网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其信息传播量大和速度快而发展迅猛。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聊天工具,成为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微信用语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式网络语言,值得我们对此进行言语行为分析。  关键词:言语行为分析;微信用语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一.
摘 要:他关于男女婚恋的作品,描写了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发觉女性相比男性在身心上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通过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命运向读者传达了他对于女性生存困境的忧虑,对女性追求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和肯定,在探究女性悲剧命运时,表示了对男性的批判。与此同时,也督促女性警醒,让更多女性学会去解放个体生命感觉。  关键词:女性;男性;地位;传统;人道主义关怀  作者简介:李茂媛,女,汉族,贵州
摘 要:玛丽·路易斯·卡施妮茨的短篇小说《一根稻草》从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法来看,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文章的叙述节奏始终是在女主人公不断表露着的内心独白和个人意识跳跃式地流动的基础上得以展开的,同时文章在整体结构和表现技巧上具有巨大的张力,立足于国内外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研究,对《一根稻草》做理论上思考和讨论是合适的是切實可行的,也为理解该作品提供一种研究的角度。  关键词:《一根稻草》
摘 要: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情窦初开的羞涩开始,再趁着海誓山盟炽热,爱情升华到婚姻的高度;最后温柔得内化到亲情里。《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是十八世纪文坛上的文学双璧,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两本书的主人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但是却有不一样的结局,本文对两者殊归同途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婚姻观;价值观;男女地位  作者简介:张鑫(199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辽宁大学外国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俄语是屈折语的论述,以及对部分古俄语发展概况的描述,大胆预测俄语屈折语变化将会简化,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发展规律。本论文通过对作为屈折语的古英语的简化发展的描绘和概括,和对当前俄语中存在的语法现象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别从书面语和口语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书面语部分:从直接补语第四格使用范围的扩大这一侧面,来探讨现代俄语的屈折变化的简化趋势和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看俄语屈折变化简化的趋
摘 要:《哈姆雷特》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首,它向世人传递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一直以来,哈姆雷特复仇行动中的延宕是文学界备受争论的话题,众学者对其延宕的原因莫衷一是。本文旨在结合内外因素,分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发现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原因  作者简介:翟安然(1997-),女,山东省济宁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
摘 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其范围波及到了文字与文学、科学与文化、道德与伦理等众多领域。父子关系作为中国传统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五四”时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人之父”的觉醒,“人之子”的发现以及现代启蒙观念的树立。这种新变象征着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结构走向崩溃,具有现代性的新亲子关系与家庭伦理逐渐形成。  关键词:人之父;人之子;“五四”启蒙;现代性 
摘 要:余华小说《活着》,用浅显易懂的语句,平淡朴实的话语却淋漓尽致得描述了福贵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人和命运之间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的无奈关系;讲述了命运虽沉重,却忍受各种苦难活下去的勇气;讲述了苦难的价值与感情的伟大;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他教会我们通过泪水去观察微笑,通过苦难来体会生存得乐趣。人只要一天不死就得好好活着,活着,才是硬道理。  关键词:活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