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深处,情在真诚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给与的是理解、尊重、赏识和宽容。在学习与生活中真心地帮助和关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我们对他们的爱与期待,激起他们成功的欲望。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关键词】关爱;理解;真诚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越深,师生关系就会越融洽,而这种融洽的师生關系正是班级积极向上的基础。
  一、爱的深处是理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摆正自己教师的身份是育人。这正如农民种植庄稼一样,要了解庄稼的特性。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呼唤理解万岁、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等名句深得人世认可,世代流传。那么,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内涵,并将其蕴含的哲理融化于对待学生的言行上。
  (一)走入学生世界,触动纯朴的心灵
  名教师斯霞说过:“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真正做到了解学生,需要教育者悉心观察,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心、访问、查阅书面材料等方法掌握每个学生的一般特点、性格兴趣、类型特征。学生存在巨大的个性差异:有的泼辣,有的拘谨;有的大胆,有的怯懦;有的内向孤癖;有的外露自负;有的虚浮,有的稳重;有的开朗,有的忧郁;不一而同。教育和引导学生,传递教师关心和爱意要直面这些现实差异,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主动沐浴教师爱的暖风。
  (二)尊重学生个性,收获真挚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无论老少,人都要有人格。教师和学生的平等首先是人格的平等。变成朽木的学生,往往是从人格上开始腐蚀的。讽刺、挖苦、损害学生人格的行为往往会萌发并激化师生的矛盾,甚至导致学生自尊的丧失,人格的放弃。从这点意义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爱的基石。尊重学生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智慧要不断地加以扶植和发展,任何将学生模式化,作整齐划一的要求,或将自己的主观意向施加于学生的行为都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违反教育规律、不尊重学生的体现。
  (三)捕捉学生闪光点,点燃赏识的火花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对学生而言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往往超过对物质的追求,他们希望得到同学,特别是教师的肯定和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名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从不忽略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取之处,利用各种方法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心里感到教师是为他好。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几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二、爱的技巧是真诚
  《学习的革命》一书第二页上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当你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你和孩子双方都没有感到高兴,那么就停止,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这句话其实也是告诉老师:为什么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听话呢?是我们的爱心没能恰如其分地传导到孩子的心里。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意呢?唯有真诚!
  (一)语言表达传送爱的和风
  同样是表扬,有的学生就像服了一剂兴奋剂,有的学生认为“听腻了”;同样是批评,有的学生垂头丧气,个别的还认为教师找碴,产生抵触情绪,而有的学生铭记在心,感动的要流泪。这是教师语言表达艺术性的高低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教育语言要传达出尊重、信任和赏识。把灌输转变成引导,把说教转变成商讨,把评判转变成建议和鼓励,把单一转变为开放和多元,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师爱,主动接受。
  (二)行动感召播撒爱的细雨
  有一位后进生,在我第一天就任班主任班级点名时,便以一种不屑的眼光盯着我。我不动声色,始业教育完毕,安排值日生大扫除时,我再次点到了他的名字,全班同学张大了嘴巴,睁大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该生挑衅的眼神变得迷惘,露出难为情的神色,低下头来。下课后,我找到了他,并与之商讨大扫除的分工安排,该生兴奋地把值日工作分配得井井有条,并大胆地向我建议班容班貌布置的有关看法。我知道他已经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久旱的心田触碰到了细雨的滋润。接下来,由他负责的值日工作做得尤其出色,其它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排忧解难填补爱的缺失
  人最难忘怀的恐怕是困难时得到的帮助,逆境中获得的关心。学生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各式逆境,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习的,也有来自于成长本身的。学生在逆境或困难中,由于存在某方面的缺陷,总会感觉自己比别人低一头,自信不足。其实,此时他们对爱的渴求最深。如果教师能在此时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帮助力量,影响巨大,甚至有可能影响其一生。
  结语
  总之,要用爱去架设心灵的桥梁,要用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去充实,只有用爱的力量去教育学生,才能成效卓著。只有在班主任用自己的至诚之火,去点燃学生至爱之火时,学生才能真正为爱而执着,走上健康而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当学生对班主任充满了爱的情感,对自己所生活的集体产生一种依恋时,这个温馨的精神乐园,才会对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性格起到积极有效的、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美国),戈登·德莱顿(新西兰).《学习的革命》:(顾瑞荣等翻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
  [2] 潘继云,赵建霞.《爱需要智慧——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通过话语充分的表达出来,这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目前,“对话型”阅读的教学措施提出后为初中语文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这种教学的方法较为民主,重在体验。这种方法是阅读的文本与教师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体现了以人文本的原则,且学习的过程较为轻松,能够进一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本文针对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概念和本质出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知识、理念、情感得到交流,师生双方会有对知识新的发现,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照传统的教学则是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和共识,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今天的新环境新形势下,必然要改变,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做出让步。用现在的师生互教互学代替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独立局面。  【关键词】参与式;师
【摘 要】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榫卯结构以它出色的力学性质、不用一钉一胶的安装工艺举世闻名。它的可拆卸性更是与现在社会提倡的绿色环保主题不谋而合。但是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榫卯工艺正在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怎样将榫卯结构的实用性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并进行创新,是设计者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榫卯结构;现代设计;应用研究  一、榫卯结构简介  榫卯(榫头卯眼的简称)结构是我国传统木工制作技术
《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说理,语言简劲,命意深广,铺陈扬厉,说理透辟,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雄辩有力,精警动人。鲜明的对比,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新课程理念,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两个计划的政治背景、理念、目的、结果等四个方面,旨在探讨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与“马歇尔计划”本质区别。  【关键词】马歇尔计划;经济;“一带一路”计划  60多年前的“馬歇尔计划”给这个世界上不少人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大国发起的经济援助或者战略合作都是单向推行其全球意志和价值的工具。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虽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愉快教学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故事引趣、律动导趣、击乐促趣、游戏获趣、表演激趣、图画拓趣、欣赏孕趣、电教渗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本文就从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来浅谈一下,以此来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教学法;漫画教学法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将成为他学习的动力。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为我们教师不断探
【摘 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论述重点,阐述通过现代媒体、情景剧、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活化教学资源,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关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效延伸课程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地方;特色  英语的本质用于交际,体现了语言信息沟通和表达交流过程。现行的教材资源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载体,但与现代中学生认知感悟仍有一定距离。跳出教材文本
【摘 要】对于学困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从品质、人格、自我管理、学习素质等方面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课题。因此,每个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初中教育;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