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的温度与记忆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开始,重点调研了江浙地区民宿设计概况,分析了民宿改造设计中突出的三个问题,即设计中的同质化倾向、体验产品不丰富和文化要素的生硬植入,同时搜集典型性的案例,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精品民宿的设计与建成有利于带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游客可以有机会领略古村镇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民宿;改造设计;乡土情结
  一、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
  根据《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9年9月,中国境内民宿近17万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另外,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基于2000多人的随机调查,75%的受访者认为民宿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够体验当地独特的民宿风情。
  每一间民宿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游客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酒店模式,而选择各具特色的民宿模式。随着国人对出游品质要求的提高,住宿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民宿不是农家乐或者家庭旅馆的升级版,其基本特征是为游客提供体验短暂但富有地方特色的“主人情怀”的机会。
  无论是民宿建筑,还是民宿周围的环境都是某种文化的物化表現形式之一,在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熏陶下,不同区域的住宅及周围环境各具特色。因此,民宿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在外观、风格、内部设施等能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可以让游客体验当地百姓的生活,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品味地道的当地美食,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民宿大量兴起。游客追求的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耳边只闻风声飒飒,眼前是流泉汩汩、林静山幽。从本质上讲,民宿的兴起是因为民众对艺术化的人生需求增加了,对世界认识和理解的欲望提高了,对美的需求提高了,人们选择民宿其实是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摆脱,也是对诗与远方梦想的执著。
  二、民宿改造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民宿在改造设计方面百花齐放的局面下,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民宿设计出现同质化倾向
  民宿设计,不是设计一幢房子,而是设计一种有态度的生活方式。每家民宿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能够在“野蛮”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宿自身大多具有其他对手难以复制的优势。独特性,正是促使很多游客在酒店和民宿之间选择民宿的一个重要因素。统一采购和软装的精品连锁民宿固然能够避免民宿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千篇一律的民宿还会像之前那样吸引人吗?失去了多样性、精致而统一的民宿,往往也失去了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民宿中的体验产品不丰富
  设计如何与体验项目相结合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与普通酒店不同,民宿的规模一般较小,每个院落的面积通常在500平方米左右,房间数量通常在15间左右,体验项目与周围环境的密切相关。目前,常见的体验项目有家庭成员自制美食、看幕布电影、欣赏茶道文化、室外烧烤、游泳等,室外项目受环境影响很大。总的来说这些体验项目主要围绕吃、住、养、游、购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其共同特点是可复制性强,但特点不鲜明,有些项目可能出现在任何的民宿环境中。
  将民宿所在地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成支撑民宿的体验项目,需要对当地文化的特异性进行深入思考,生搬硬套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三)文化要素的生硬植入
  民宿设计中的文化要素以何种形式进行展现是民宿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采用的文化要素的定位其实包含着对民宿的客群定位、风格定位,也是民宿定价的依据。
  依靠江浙地区特别的经济、文化优势,安吉县自2016年以来迅速成为国内民宿发展飞快的地区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宿设计出现了复制国外著名旅游城市文化景观的情况。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的民宿“安吉言叶之庭”主打口号是邂逅安吉“地中海”风情。其将江南特色的水乡乡镇风情转为地中海的微缩景观。设计中利用白色的建筑表皮、波浪墙、联排双层房屋前的规模不大的泳池,想要为顾客营造瞬间感觉置身圣托里尼的错觉。但是14间客房的名字又是纯中式的,分别为若桑、思苔、解秋、帷叶等等。中西生硬的融合设计显得风格有些混乱。
  说到民宿,必提莫干山;说到莫干山,必谈民宿。莫干山已然成为民宿的代名词,但其中有一些民宿的设计在引用文化符号方面显得生硬。莫干山“云顶堡”利用莫干山的山体优势,设计并建成了一所私人庄园式纯欧式城堡。无论是建筑的外观样式还是室内的设计都显示了舶来品的特质,标志性的欧式拱形大露台、建筑物前的泳池、花园景观元素等,这些欧式建筑装饰元素都出现在了其中。还有莫干山“宿引”民宿的白色建筑、规模有限沙坑和泳池等打算营造的是摩洛哥异域风情。在民宿扎堆的莫干山地区,想要在设计中脱颖而出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样的拿来主义是否会对当地的历史文脉造成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民宿改造设计创新路径分析
  绝大部分的民宿设计都是从改造开始的,民宿设计项目的原址有很多种复杂的情况需要设计者统筹考虑。
  (一)如何解决民宿设计的同质化倾向
  民宿之所以兴起,离不开其独特性。
  同样是在莫干山地区的民宿,“裸心谷”是中国第一家获得绿色建筑国际奖项LEED最高荣誉铂金认证的高级民宿度假村。30栋独立树顶别墅、40座夯土小屋、裸叶水疗等形成了具有裸心特色的建筑文化产业。设计师大量使用当地材料去打造树顶别墅,将微风、阳光、星辰和树影引入至室内,智慧地利用地形将每一栋别墅和夯土小屋布置在高低错落的山腰,每一处的风景都绝不雷同。
  金华利用其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在老石桥村改造并建成了“三十六院溪”的民宿群落,共改建40余栋古村落民居共12000m2,其中按稀世标准打造住宿空间30栋共80间客房,平均每栋院子面积约190m2,每间客房面积约50m2。民宿集群除了客房外,还有10多处配套设施,包括接待中心、山顶会议中心、生花书院、悬崖咖啡厅、崖壁健身中心等功能区,以及生态农场、矿坑温泉、森林儿童乐园等众多户外娱乐体验场景。   乌镇阿丽拉民宿的一大特色是酒店的孔洞设计。有的孔洞用在屋顶,给泳池以奇幻的光影色彩;有的则放在墙面上,给纯白的墙体以错落的美感。
  没有大笔资金注入的个人经营民宿同样可以通过设计展现其独特性。莫干山“清境原舍”民宿客栈的室内家具和陈设设计用品绝大多数来自店主的海淘,这种缓慢的搜集与整理恰巧形成了“清境原舍”的独特韵味。经过时间和记忆的融合,木床、沙发、灯具、书籍、茶具等给人以记忆中的家的味道。
  (二)如何设计丰富的民宿体验产品
  民宿的体验产品应扎根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开发。在微观上发挥每一家民宿的主体设计地位,在小范围内形成一个单元特色;在宏观上,每一家民宿主体应围绕该地区的特点形成区域范围的地方文化特色。
  贵州西南地区的青岩古镇民宿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验项目非常丰富。营造军事文化体验,政府修葺了垛口、炮台等军事文化景观。各家民宿都陆续推出青岩镇特色的传统小吃,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地方饮食文化体验。建筑文化体验主要是采用黔中地区特有的喀斯特石材建造村镇建筑、道路等,宗教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的体验等都较好地发挥了地方文化因素。
  位于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下石庄村游客中心的开臣璞居是莫干山首家拥有空中滑梯泳池的民宿。开臣璞居的位置绝佳,占地4000多平方米,位于银子山隐匿于深处的风景里,周围由无边竹海围绕,门前有天然的溪涧流过,依据溪涧的造型建成和主体建筑物几乎同宽的天然山泉无边泳池,泳池的滑梯从民宿一侧的二楼观景阳台蜿蜒直达泳池,带给顾客非凡的体验。
  莫干山“清境原舍”的主人为顾客提供原汁原味的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与采摘体验。很多农家乐也提供类似的体验服务,而“清境原舍”的体验完全出自游客的自发行为,将酒店的干预降到最低,但背后的维护和服务悄然无声地做到最好,尽可能地尊重树木、茶园、山溪与人的和谐。
  (三)如何避免文化要素的生硬植入
  在地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和传承是民宿经营者和设计师在进行老房改造过程中的难点。
  “原舍·揽树”民宿所在地背靠悬崖石壁,面向着深山峡谷,但并没有宏大叙事的建筑空间,也没有昂贵繁复的材料做法,材料与形式有机结合,每一栋山舍的夯土、垒石、小青瓦,是建筑材质、立面造型,更是山里的生活。各层建筑的顶面和地面与不同高度的山体衔接,层层展开,建筑如从山中生長出来,以最轻柔地方式贴合于山地,隐现于景观。客房提取坡屋顶形制,材料以当地毛石和夯土为主,延续传统生活与文脉。
  莫干山的绝大多数民宿展现了地域环境和文化特点。莫干山“裸心堡”“青垆”“山林竹海”“三秋美宿”等优秀的民宿设计都展现了各自的优势,收获游客的大量好评。
  “青梅学社”是徽派民宿的优秀代表。该民宿由7栋不同时期建造的徽派建筑组成,对原始建筑实施了保护性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保持徽派建筑独有的砖雕、石雕、木雕来做装饰。利用地理优势将山间小溪引流,经过酒店每栋建筑最终汇聚堂前形成一波清池。重新利用古建筑的碑、瓦、柱、门槛石、门框石架,整齐叠筑而成,塑造有特色和怀旧复古的墙体,富有特色,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沧桑感,游客可以在徽派独有的建筑韵味里畅游。
  四、结语
  中国的乡村和小镇富有独特的美,它由历史和原野中传递出多样的文化气息。民宿的兴起是人们对田园理想的追求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复苏了一片土地的记忆,带给人们回归原本的生活方式体验的机会。民宿主题、体验情节设计、室外景观的背景、室内设计元素内涵展示、体验产品等所有具有社会学指向,所融入的具体地域文化风俗生活的信息都需要通过设计被无声地展示,并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姿态。民宿改造设计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长期话题。
  参考文献:
  [1]张晗,王冬.当代乡村民宿的表义设计:以大理乡村民宿为例[J].南方建筑,2018(6):23-28.
  [2]阳杨.探究民宿室内设计与本地文化结合的意义[J].大观,2020(11):49-50.
  [3]高红艳.地方文化体验视角下青岩古镇民宿发展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1):97-99,136.
  作者单位:
   鹤壁市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簡介:  朱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东风渠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因其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滨水景观特点,在拥有中原地区滨水景观的共性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现场调研并结合GIS地图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并对东风渠的滨水景观进行景观评价,针对河道两旁植被群落构成、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景观品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文化系统发展完善。  关键词:东风渠;滨水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具有完整的创作体系,且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目标和特质营造上存在耦合性。文章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格塘村的景观设计现状,将传统绘画技法融入岭南乡村景观规划中,以期构建岭南特色与创新元素于一体的乡村小镇特色景观。  关键词: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荔枝湾;建筑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科研项目“传统绘画视角下的岭南乡村小镇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落实到农村,便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弘扬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将其与生态科学技术相结合,发展低碳生态建筑。在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生态与科技融合到乡村振兴中,营造一个生态与科技并存的会客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技;低碳建筑;乡村会客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
期刊
摘 要:文学与建筑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异质文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共通。罗兰·巴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艺术哲思,为文学与建筑的互动建立了桥梁。文章通过讨论罗兰·巴特所提出的文本理论,解析文学与建筑之间的共通性,分析现有的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案例,为跨学科视角下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性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文学;建筑;互文性;罗兰·巴特  建筑是一门重
期刊
摘 要: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各街区地域情况的差异化,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并无统一的模式与方法。钦州骑楼老街区存在产权分散、建筑损毁及商业氛围不足等地域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其他老街区保护思路,提出了政府牵头和商业化模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钦州;骑楼老街;老街区;保护;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地区传统老
期刊
摘 要:“十三五”时期,天津打造全域式旅游城市,完善“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一批项目初见成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继续明确提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市场化运作”为路径,深入推进蓟州区、和平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文章由此入手,选择地处北部山野旅游区的蓟州区西井峪村和市中心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和平区五大道风情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
期刊
摘 要:文章将生态旅游概念融入辽西北低山丘陵区的绿道开发中,基于对该地区生态旅游绿道网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制订规划目标与原则,进而通过提炼绿道网在串联旅游业态与生态环境方面所具有的“藤、脉、蔓”效应,提出了三项实施策略,以期推动辽西北低山丘陵区的旅游业发展,并为我国生态旅游绿道网的建设提供路径指导。  关键词:辽西北低山丘陵区;生态旅游绿道网;设计研究;规划目标;旅游业态  基金项目:辽宁省
期刊
摘 要:围以高墙的园林,早已不是只属于文人的林泉,园林脱离了以往的人类生活情境而成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如今,几乎每一个走进园林的人都会怀想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也都在尽可能地感知那些别具匠心的设计和发自内心的表达。园林,是中国人心中的“桃花源”。“桃花源”是造园者给予园林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意境的体现。  关键词: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  园林,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美好念想。其中的亭台楼阁、花草
期刊
摘 要:以深圳水务集团水表组的管理与美学实践应用为例,研究落地式水表箱的选型、选材及设计优化等,响应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为己任,自行设计定制绿色环保水表组防护箱,就功能美学与经济发展、品牌形象的结合分析其应用实践的示范性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人文;功能美学;绿色环保;应用实践;品牌建设  在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城市景观美学发展到精耕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