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康熙年间,豫南赊店有一家丰裕粮行,由两兄弟共同经营。有一年豫南一带连遭水灾,生意越来越难做,老大便给了老二两千两银子,交代他去江南想办法,谁知老二这一去便毫无音讯。
无奈之下,老大租来三条大船,船头都挂出“豫南赊店丰裕粮行”的招子,顺水南下,一来寻找胞弟,二来顺便买点江南茶米。
一天黄昏,船停靠在九江,准备第二天再开船。就在这个时候,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不少素不相识的人纷纷拥到船上,或茶或米、或多或少都往船上搬,而且都是放下就走,问话不答,给钱不收。
老大满腹疑问,第二天干脆停船不开,谁知不过半天,带来的三条大船就被一批批的陌生人装满了茶和米。
不久,一个老道士找到船上,递给老大一卷黄绢,上面写着几句话:“义散千金救民危,丰裕粮行修善缘。倾风踏上回归路,兄弟家乡重相见。”老大心想,既然可以在家乡和二弟相见,那就把东西拉回去再说。
回到家乡,大米不等挪出码头就被抢购一空,老大安排人把剩下的茶叶运回粮行。刚进粮行大门,老大便见失踪的二弟,正微笑着迎上前来。
原来去年老二到九江,正赶上那里的订货会,他便想先看看。
订货会上来了一位老道士,他告诉那些客商,据他推算今年仲夏季节必有暴雨成灾,希望豪商巨富们能施舍善财。不料那些客商都是势利小人,没有一人肯施舍。老二生性豪爽,见此情景,竟将两千两白银全部送上。老道士便问明了老二的籍贯身世,一一写在功德簿上。
老二一时气盛,白送了全部的家当,便只能浪迹在沿江一带。
一晃三个月过去,沿江数省果然暴雨成灾。无数灾民爬山登高避水求生,幸好早有人沿江搭了无数的茅棚。人们感激之余,又发现每座茅棚的梁柱上都写有:豫南赊店丰裕粮行,施舍善财救度灾荒,受人之恩点滴莫忘,他日茶米装船北上。听到这里,老大恍然大悟。
那老道士还请名匠做了一块烫金的木匾,上面写了五个大字:散千金粮行,以此作为沿江客商前来拜会的表记。从此,粮行生意兴隆发达。
无奈之下,老大租来三条大船,船头都挂出“豫南赊店丰裕粮行”的招子,顺水南下,一来寻找胞弟,二来顺便买点江南茶米。
一天黄昏,船停靠在九江,准备第二天再开船。就在这个时候,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不少素不相识的人纷纷拥到船上,或茶或米、或多或少都往船上搬,而且都是放下就走,问话不答,给钱不收。
老大满腹疑问,第二天干脆停船不开,谁知不过半天,带来的三条大船就被一批批的陌生人装满了茶和米。
不久,一个老道士找到船上,递给老大一卷黄绢,上面写着几句话:“义散千金救民危,丰裕粮行修善缘。倾风踏上回归路,兄弟家乡重相见。”老大心想,既然可以在家乡和二弟相见,那就把东西拉回去再说。
回到家乡,大米不等挪出码头就被抢购一空,老大安排人把剩下的茶叶运回粮行。刚进粮行大门,老大便见失踪的二弟,正微笑着迎上前来。
原来去年老二到九江,正赶上那里的订货会,他便想先看看。
订货会上来了一位老道士,他告诉那些客商,据他推算今年仲夏季节必有暴雨成灾,希望豪商巨富们能施舍善财。不料那些客商都是势利小人,没有一人肯施舍。老二生性豪爽,见此情景,竟将两千两白银全部送上。老道士便问明了老二的籍贯身世,一一写在功德簿上。
老二一时气盛,白送了全部的家当,便只能浪迹在沿江一带。
一晃三个月过去,沿江数省果然暴雨成灾。无数灾民爬山登高避水求生,幸好早有人沿江搭了无数的茅棚。人们感激之余,又发现每座茅棚的梁柱上都写有:豫南赊店丰裕粮行,施舍善财救度灾荒,受人之恩点滴莫忘,他日茶米装船北上。听到这里,老大恍然大悟。
那老道士还请名匠做了一块烫金的木匾,上面写了五个大字:散千金粮行,以此作为沿江客商前来拜会的表记。从此,粮行生意兴隆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