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重视起音的准确性,运用气息支撑提供保障;学好吐字归韵,是学习声乐的重中之重;童声训练要注意养成科学的用嗓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个方面研究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童声;演唱;训练;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47-01
儿童的声音是未曾雕琢的璞玉,需要声乐教师的精心“雕琢”。为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师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同时训练“音乐”耳朵。文章研究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
一、重视起音的准确性,运用气息支撑提供保障
起音的训练在声乐学习中十分重要,要用科学稳定的气息提供支撑。“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就无法获得“扩大化”的声音。对于童声教学来说,要让学习者认识到歌唱的呼吸是如何运用的。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四步法来训练气息的运用。第一步,让学生尝试用“闻香味”的深呼吸方式,把气吸到“底部”。第二步是憋住气,这时候嗓子已经打开。第三步是张开嘴唱,要求嘴型、面部表情、吐字归韵等方面做得恰到好处。刚开始的时候,不必要求这么多,只要在“放松”的前提下大声朗诵或是唱出来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喊而是唱。第四步是呼出气,在实际演唱中要快速呼出之后,再循环进行呼吸的各个步骤。在气息训练中,可采取“快吸慢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气息。若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不宜直接和学生讲共鸣。可以发出带有共鸣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教给学生发音方法。这有助于共鸣腔的打开,改善歌唱表情,同时培养“音乐”耳朵。接下来,要解决起音的准确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童声教学更是如此。起音的准确性取决于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还要重视音准的训练。只有各种条件同时具备,起音才会准确。
二、学好吐字归韵,是学习声乐的重中之重
声乐表演是声音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器乐演奏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对于正在形成语言习惯的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意大利医生P.M.马腊费奥迪在他的著作《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谈到“有关声乐训练根本改革的几点建议”时指出:“老师们要受过足够的自然而又正确的语音规则的教育,有正规的语言水平,方可进行这种形式的声乐教育。”在语言稚嫩期的儿童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声乐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歌唱的语音及语言规范化、科学化。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吐字归韵问题,提高其语言流畅度。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对学生的吐字咬字的力量均衡性进行评价。例如,下巴要放松,字头不要软,强调字腹的“过渡”作用,不要急于归到字尾。在声乐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四声准确性,并带着气息和情感进行朗诵训练。这样练习歌唱的语言和气息支持以及共鸣腔体的运用,为科学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童声训练要注意养成科学的用嗓习惯
童声尤其在未变声的情况下,声带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声音的开发要慎之又慎。遵循的原则,应是量力而行,不要追求音的高度。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于童声的训练,秉持的原则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这里要说明的是,气息的支撑是童声训练中的一把“保护伞”,科学的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无疑是对声带发声机能的一种保护。要告诉学生不能乱喊叫,否则对声带的保护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声带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逆转的,人的发声器官不像乐器可以更换。因此,声乐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尤其是稚嫩的童声。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声乐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此,声乐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儿初学者来讲,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艺术,需要学生有辨别音乐的耳朵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遇到逆境时,不屈服于困难,而要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思考如何通过模唱、倾听、模仿等方式获得直观的“经验”,而最终获得成功。在日常教学中,声乐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需要家长理解声乐教学的科学性,鼓励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呼吸、咬字等专项练习,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在童声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注重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在解决基本演唱重点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小乌鸦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学习小乌鸦什么,从而引入母爱。认识到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应该有所回应,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应遵循但不局限于以上所论述的几大原则。但是,声乐教学目的不限于演唱技能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少年儿童的长远发展,即通过学习声乐,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关键词:音乐教学;童声;演唱;训练;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47-01
儿童的声音是未曾雕琢的璞玉,需要声乐教师的精心“雕琢”。为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师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同时训练“音乐”耳朵。文章研究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
一、重视起音的准确性,运用气息支撑提供保障
起音的训练在声乐学习中十分重要,要用科学稳定的气息提供支撑。“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就无法获得“扩大化”的声音。对于童声教学来说,要让学习者认识到歌唱的呼吸是如何运用的。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四步法来训练气息的运用。第一步,让学生尝试用“闻香味”的深呼吸方式,把气吸到“底部”。第二步是憋住气,这时候嗓子已经打开。第三步是张开嘴唱,要求嘴型、面部表情、吐字归韵等方面做得恰到好处。刚开始的时候,不必要求这么多,只要在“放松”的前提下大声朗诵或是唱出来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喊而是唱。第四步是呼出气,在实际演唱中要快速呼出之后,再循环进行呼吸的各个步骤。在气息训练中,可采取“快吸慢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气息。若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不宜直接和学生讲共鸣。可以发出带有共鸣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教给学生发音方法。这有助于共鸣腔的打开,改善歌唱表情,同时培养“音乐”耳朵。接下来,要解决起音的准确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童声教学更是如此。起音的准确性取决于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还要重视音准的训练。只有各种条件同时具备,起音才会准确。
二、学好吐字归韵,是学习声乐的重中之重
声乐表演是声音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器乐演奏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对于正在形成语言习惯的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意大利医生P.M.马腊费奥迪在他的著作《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谈到“有关声乐训练根本改革的几点建议”时指出:“老师们要受过足够的自然而又正确的语音规则的教育,有正规的语言水平,方可进行这种形式的声乐教育。”在语言稚嫩期的儿童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声乐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歌唱的语音及语言规范化、科学化。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吐字归韵问题,提高其语言流畅度。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对学生的吐字咬字的力量均衡性进行评价。例如,下巴要放松,字头不要软,强调字腹的“过渡”作用,不要急于归到字尾。在声乐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四声准确性,并带着气息和情感进行朗诵训练。这样练习歌唱的语言和气息支持以及共鸣腔体的运用,为科学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童声训练要注意养成科学的用嗓习惯
童声尤其在未变声的情况下,声带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声音的开发要慎之又慎。遵循的原则,应是量力而行,不要追求音的高度。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于童声的训练,秉持的原则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这里要说明的是,气息的支撑是童声训练中的一把“保护伞”,科学的气息支撑、共鸣腔体的打开无疑是对声带发声机能的一种保护。要告诉学生不能乱喊叫,否则对声带的保护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声带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逆转的,人的发声器官不像乐器可以更换。因此,声乐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尤其是稚嫩的童声。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声乐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此,声乐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儿初学者来讲,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艺术,需要学生有辨别音乐的耳朵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遇到逆境时,不屈服于困难,而要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思考如何通过模唱、倾听、模仿等方式获得直观的“经验”,而最终获得成功。在日常教学中,声乐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需要家长理解声乐教学的科学性,鼓励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呼吸、咬字等专项练习,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在童声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注重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在解决基本演唱重点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小乌鸦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学习小乌鸦什么,从而引入母爱。认识到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应该有所回应,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应遵循但不局限于以上所论述的几大原则。但是,声乐教学目的不限于演唱技能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少年儿童的长远发展,即通过学习声乐,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