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下肢痉挛状态的表面肌电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成人脑源性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的肌电积分值(iEMG)变化。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0例成人卒中或颅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于治疗前、治疗4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步速、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mAS评分[为方便统计学分析,将分级评估结果进行赋值,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治疗组治疗前为3(1.75)分,治疗4周为2(1.00)分;对照组治疗前为3(2.00)分,治疗4周为2(1.75)分。(2)FMA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45±2.56)分,治疗4周为(13.20±2.2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5±2.54)分,治疗4周为(11.75±1.65)分。(3)步速:治疗组治疗前为(0.24±0.05)m/s,治疗4周为(0.34±0.07)m/s;对照组治疗前为(0.24±0.06)m/s,治疗4周为(0.28±0.07)m/s。(4)iEMG值:治疗组治疗前为(149.57±15.77)μV,治疗4周为(88.21±13.51)μV;对照组治疗前为(148.38±21.60)μV,治疗4周为(99.47±14.23)μV。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4周的mAS、FMA、步速、iEMG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在治疗4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能减轻成人卒中和颅脑外伤偏瘫患者的下肢肌肉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超声定位方法安全、准确;sEMG可以客观评价BTX-A注射后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可作为痉挛改善的量化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可穿戴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指导经颅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急诊行经颅穿刺置管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A组;脑室穿刺18例、血肿穿刺6例、脑脓肿穿刺1例)。回顾性连续纳入同一术者于2017年2月至7月已急诊行穿刺引流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脑室穿刺20例、血肿穿刺4例、脓肿穿刺1例)。A组根据术前计划所得穿
34年弹指一挥间,回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创刊、发展和成熟的不凡历程,在王忠诚为代表的老一代神经外科前辈开拓创新精神的指引和各位神经外科同道的信任和支持下,杂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证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立足今日,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神经外科技术日新月异,杂志将以推动神经外科的创新发展为主旨,努力建设创新技术的推广平台,不断提高杂志的内涵和质量。展望未来,仍有星辰大海,《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将和中
期刊
目的观察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03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丰台医院神经外科行腰骶段SPR手术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痉挛型CP患者508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标准评估手术疗效(≤2级为痉挛缓解),观察围手术期(手术后至出院前)和中远期并发症(随访>1年)的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N治疗的61例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后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及生命质量的改善率,并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1例患者,共计73侧肢体手术。其中上肢5侧,下肢68侧,共涉及94支周围神经。所有患者随访11~26个月,平均(19.5±7.
神经内镜下颅底外科手术理念源自于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近10多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光源镜头与手术设备器械的不断革新,使得这一领域倍受关注。同时,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指征也更加广泛、独立。本文将着重关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术者间的合作、操作与止血技术以及颅底重建的进展,同时对其在不同颅底部位及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亦提出该技术入路的局限性与瓶颈,并展望未来。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
目的探讨通过皮质脑电图(ECoG)静息态慢皮质电位分析定位脑运动区皮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均在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采用皮质直接电刺激(DES)定位运动区皮质。采集并分析静息状态下的ECoG信号,评价其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通过DES完成对运动区皮质的定位,在静息状态下可见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