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脱嵌”中的存在性不安r——学校公共生活中儿童消极参与行为的现象学阐释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极参与是当前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存在论视域中,其实质是外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双重脱嵌”使得儿童面临存在状态的稳定性与确定性风险,这种风险催生了儿童的存在性不安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消极情绪体验,激发了其寻求安全、退避参与的本能.教育者要对儿童的消极参与行为保有现象学敏感,积极构建参与能力与责任意识获得之间的意义中介.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当致力于帮助儿童自主建构“选择性嵌入”的能力与勇气,既要及时、有效地识别儿童的异质性,尽可能以合理的公共参与活动安排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有序彰显自己的异质性价值;又要适当提供与个体能力、价值期望不相符的参与机会,帮助儿童在群己之间非对称的功能组合中寻找角色定位、重塑身份认同,进而获得存在性安全.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校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具备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与开放性的主题性作业的策略,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听身边人讲述\'我与党的故事\'”主题性作业为例,详细介绍主题性作业的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为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作业改进提供借鉴.
利用一则“船只风浪中遇险,救援船海上救援”的新闻,让真情境贯穿单元学习始终,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作用.通过大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让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通过大任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本文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心理学有关理论,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程序性知识构建成一个可操作的动机激发系统,即“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作业任务→将完成作业任务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维持或增强学习动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节阅读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该教学策略在作业改革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的饮食习惯,潍坊瀚声学校自2017年以来,立足核心素养,构建了“一三六二二”食育课程体系,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食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身体和生活智慧.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作业设计也必须转换观念,适应变化.本文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分析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实施路径,即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单元模块作业的目标设定、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模块作业的内容设定、以真实情境设计作业问题、以多样化题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照搬概念文本、弱化概念延展、缺乏概念联系等现象,影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当前问题,本文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地理概念的特点出发,以“降水、水源、水分概念辨析”的教学为例,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辨析相关外延概念、梳理概念知识网络等方面提出地理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锻炼学生决策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本文以“青江硫酸厂何去何从”为例,阐述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并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本文对20世纪以来所有相当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课程指导文件进行了有关育人价值的质性分析,从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历次演变中梳理总结不同阶段强调的育人价值特点,并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论述小学音乐课程应当承载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要求下小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方向.
体验式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相关环节的设计比较与改进,阐述如何基于儿童道德成长设计和实施体验式学习活动.基于儿童道德成长的体验活动,可以让道德认知从表层走向深层,课程目标从模糊走向聚焦,情感体验从感动走向移情,实现儿童道德认知与行为的真实成长.
“双减”政策首次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共同作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两大重任,而省级和地市级的政策是确保减负能否落实的关键.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梳理了28个省89个市共计461份校内减负政策文本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减负类型”二维分析框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权威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过溢,激励、象征与劝诫、系统变革工具使用不足;省级层面和地市级层面的校内校外减负政策工具存在同质化现象;校内减负和校外减负政策工具选择之间存在不均衡情况.结合“双减”政策导向,未来省市级选择减负政策